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乳腺
  • 6篇乳房
  • 5篇乳房X线摄影...
  • 5篇乳腺癌
  • 5篇乳腺摄影
  • 5篇腺癌
  • 4篇数字化乳腺摄...
  • 3篇导管
  • 3篇导管原位癌
  • 3篇影像
  • 3篇原位
  • 3篇原位癌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肿瘤
  • 3篇腺肿瘤
  • 2篇导管内
  • 2篇影像识读
  • 2篇影像图
  • 2篇乳腺导管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3篇郑晓静
  • 10篇彭卫军
  • 9篇顾雅佳
  • 7篇肖勤
  • 5篇毛健
  • 5篇蒋朝霞
  • 5篇胡丹婷
  • 4篇丁建辉
  • 3篇杨文涛
  • 3篇吴斌
  • 3篇许玲辉
  • 3篇汪晓红
  • 3篇吴炅
  • 3篇曾炜
  • 3篇唐峰
  • 2篇胡晓欣
  • 2篇顾容丰
  • 2篇李瑞敏
  • 2篇冯晓源
  • 2篇柳光宇

传媒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307名女性乳腺首次筛查影像结果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 探讨X线、超声和体检3种筛查组合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检出的意义,分析筛查癌的特点。方法对5307名女性乳腺进行初次筛查,受检者年龄20—76岁(中位年龄49岁)。分析X线加超声和体检、X线加体检、X线检查3种筛查组合的回叫率、活检率和癌检出率,并对筛查癌进行影像分析。各组间比较使用行×列的x^2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X线加超声和体检、X线加体检、X线检查3种筛查组合比较如下:回叫率分别为4.90%(49/1001)、6.90%(166/2407)、4.48%(85/1899);活检率为1.60%(16/1001)、1.04%(25/2407)、0.63%(12/1899);癌检出率为0.50%(5/1001)、0.17%(4/2407)、0(0/1899)。X线加超声和体格检查的癌检出率最高,共发现10例乳腺癌,其中9例为筛检癌。3组间的回叫率、活检率和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99、6.264、8.764,P值均〈0.05)。筛检癌中8例为早期乳腺癌(导管原位癌4例,Ⅰ期浸润性乳腺癌4例)。X线检出的7例病灶中仅2例被超声发现,其他5例超声和体检均未检出。表现为簇状分布的多形性钙化2例,交界性钙化呈线样分布2例,不对称致密、不对称致密伴钙化、多簇状钙化伴多发结节各1例。X线漏诊的2例经回顾性阅片都予以正确诊断,均表现为非对称致密影。结论X线加超声和体格检查3者组合是乳腺癌筛查的最佳组合,X线检查检出的病灶较其他方法更为早期。
肖勤柳光宇郑晓静汪晓红刘权蒋朝霞许玲辉彭卫军胡丹婷常才邵志敏沈坤炜王玉芳韩潮顾雅佳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X线摄影术
位相对比乳腺摄影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位相对比乳腺摄影(PCM)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7月共451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乳腺X线片,其中23例为双侧乳腺同时手术,故参与研究的共有474例乳...
丁建辉彭卫军蒋朝霞许玲辉肖勤胡丹婷郑晓静
文献传递
乳腺疾病诊疗中影像应用总结及新探讨
顾雅佳汪晓红肖勤彭卫军陈彤箴杨文涛吴炅曾炜杨天锡张廷璆吴斌张帅郑晓静唐峰毛健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借鉴并应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系统,并根据国人乳腺肿瘤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特征以及病理表现,经过数千例患者的应用,做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在有症状人群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的总结,从中提出的建议与新版...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影像导管原位癌保乳治疗影像评价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评价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7月间230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乳腺X线片(其中有8例患者为双侧乳腺病变)。术前所有患者均行FFDM检查,常规拍摄双侧乳腺头尾位(CC)和内外斜位(MLO)。3位擅长乳腺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对乳腺X线片分析,并进行乳腺影像学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FFDM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原因。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238例手术乳腺标本中,130例为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为浸润性导管癌(109例);108例为乳腺良性病变,其中最常见为乳腺病(57例)。乳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肿块(40.8%),其次为肿块伴钙化(20.8%)。共发现假阴性12例,假阳性14例。FFDM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8%、87.0%和89.1%。漏诊最主要的原因是某些乳腺癌的X线表现正常(5例)或X线表现为局灶性非对称性致密(4例)。误诊最主要的原因是将边缘模糊、毛刺、分叶的肿块误诊为恶性肿瘤(7例)。结论FFDM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丁建辉彭卫军蒋朝霞许玲辉胡丹婷郑晓静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X线摄影术
3M和5M显示器对不同分辨率乳腺影像图中微钙化诊断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与目的:以往3M与5M显示器对乳腺微钙化识读的研究,都是在低分辨率乳腺X线数据情况下完成的。本文通过使用高、低两种分辨率的乳腺影像图来比较3M与5M医用专业显示器对乳腺微钙化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低两种分辨率的乳腺影像各60例(病理证实为癌30例,乳腺病钙盐沉积30例)。由1名高年资和1名低年资放射诊断科医师评估两种显示器对乳腺微钙化的检出率及恶性可能性,检出率采用χ2检验,恶性可能性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微钙化检出率方面:在低分辨率影像图组中,2名医师对乳腺微钙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分辨率影像图组中,高年资医师使用5M医用专业显示器对乳腺微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M(P=0.027),低年资医师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在微钙化恶性可能性的判读上:无论哪组数据,在5M显示器上,2名医师对微钙化恶性可能性的判读结果均要优于3M显示器,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医师之间的Az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分辨率的乳腺影像图,应配套相应分辨率的显示器,已便获得最佳的效价比。
胡晓欣顾雅佳吴斌李瑞敏彭卫军毛健郑晓静
关键词:显示器乳腺影像识读数字化X线摄影
乳腺癌保乳治疗后的X线随访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治疗后X线征象的变化规律。方法搜集1999至2005年3月行保乳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5例,总随访次数139例次,随访时间为前2年每6个月1次,以后则1年1次。在不同的术后时间段观察乳腺X线改变,重点观察水肿、皮肤增厚、结构紊乱、局限性致密、结构扭曲收缩、钙化等。各种X线征象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H检验法,在不同时间段中某一征象出现的频数以及不同征象与乳腺腺体分型间的关系用χ2检验。随访时间从手术后1周至72个月。结果2例(1.4%)未见阳性X线征象。术后12和24个月这2个时间段随访X线征象阳性率较高,为40.3%(56/139)和21.6%(30/139)。保乳治疗后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征象不同(χ2=30.998,ν=6,P=0.001)。手术后水肿程度各异,峰值出现在手术后6个月至1年左右,随后逐步消退、消失;皮肤增厚的出现和消退呈与水肿相似的发展过程。结构紊乱出现和消失与时间无明显相关性(χ2=8.634,P>0.05),但结构紊乱程度可随时间而改善(17/19)。不对称性致密仅见5例,3例在后期消失。结构扭曲收缩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并在一定时间后保持恒定。2例显示钙化,为肿瘤残留和缝线钙化各1例。结论乳腺癌保乳治疗后在不同的时间段X线征象改变不同,了解其改变的规律是鉴别可能出现复发的基础。
顾雅佳肖勤郑晓静吴炅陈佳艺顾容丰冯晓源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区段放射摄影术
数字化乳腺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按顺序抽取接受数字化乳腺摄影和传统屏片乳腺摄影检查的各5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就其图像病变显示率、摄片质量及照射剂量进行对比评价。结果(1)数字化乳腺摄影与传统屏片乳腺摄影对病变显示率的比较如下:微小钙化分别为26%和11.2%(P=0.000),肿块分别为15.2%和10.8%(P=0.039),结构扭曲分别为18%和8.8%(P=0.000),皮肤、乳头影改变分别为4.8%和1.8%(P=0.0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照射剂量及重检率比较:数字化乳腺摄影照射剂量较传统屏片乳腺摄影减少,因设备因素引起的重检率为0;传统屏片乳腺摄影因设备因素引起的重检率为1.4%。结论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技术及图像的病变显示率均优于传统屏片乳腺摄影。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操作简便、成像快捷、辐射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沈茜刚顾雅佳唐峰毛健郑晓静谭红娜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乳腺
早期乳腺导管原位癌X线表现与预后生物学标记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DCIS伴微浸润的X线片表现,分析X线表现与预后生物学标记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乳腺DCIS及45例DCIS伴微浸润的患者行X线检查,共62例行预后生物学标记,分析影像表现与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有意义者行优势比(OR值)分析。结果(1)单独1个X线征象表现者62例;合并2个征象26例;阴性7例。(2)各种X线征象单独分析显示,62例有钙化的病灶中恶性钙化占73%(45例),其余为中间性钙化;钙化以簇状分布最为常见(36例),其次为段样分布(18例)。22例有肿块的病灶中,以卵圆形肿块最为常见(13例);肿块的边缘表现为浸润、小分叶、清晰和模糊各为15、1、4和2例;等密度肿块占的比例较高(55%,12例)。结构扭曲7例,除1例外多与其他征象伴行;局灶性不对称占16%(15/95),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征象伴发。(3)将病灶的X线表现分成恶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和非钙化3组,PR与C-erbB-2在3组中的分布有统计性意义,PR阳性表达者X线上非钙化征象发生率是中间性钙化的11.00倍[χ^2=8.571,P=0.003;95%可信区间(CI)为1.998~60.572]、恶性钙化的8.80倍(χ^2=9.748,P=0.002;95%CI为2.024~38.253);而C—erbB-2高表达者,恶性钙化是非钙化发生的12.35倍(χ^2=7.353,P=0.007;95%CI为1.447—105.443),中间性钙化的5.74倍(χ^2=4.977,P=0.026;95%CI为1.110~29.645)。结论乳腺DCIS及DCIS伴微浸润X线征象有特征。X线征象可以作为早期乳腺DCIS的一个预后因子。
顾雅佳肖勤杨文涛郑晓静顾容丰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断层合成结合全屏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成像(DBT)结合全屏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FFD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经临床或超声检查乳腺发现可疑肿块,最终诊断经病理证实,且术前或穿刺活检前均行FFDM、DBT和乳腺专用MRI(DB-MRI)检查的46例患者的图像资料。观察各检查图像上乳腺病变表现,对3种检查图像上病变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并对DBT结合FFDM、单独FFDM图像中病灶的可见性进行分级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FFDM、FFDM结合DBT及DB-MRI的诊断效能,并采用Z检验比较FFDM结合DBT与其他2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46例中,良性病灶14例,恶性病灶32例。DBT结合FFDM与单独FFDM图像相比,35例采用DBT结合FFDM可见性分级提高,其中恶性病变27例,23例表现为肿块伴毛刺及结构扭曲;良性病变8例,6例伴晕征。11例DBT结合FFDM与单独FFDM图像可见性分级无变化。FFDM检查中,BI-RADS 0类病灶为23.9%(11/46),在其他2种检查中也均为0;BI-RADS 3类病灶在DBT结合FFDM检查中显示率最低(6.5%,3/46)。病灶在DBT结合FFDM图像上表现为肿块或结构扭曲时,MRI上表现为类似的肿块样或非肿块样强化。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剔除FFDM中BI-RADS 0类的11例,35例患者DBT结合FFDM、FFD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0.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2,P=0.033)。46例患者DBT结合FFDM、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7、0.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2,P=0.616)。结论 DBT结合FFDM较常规FFDM检查能够提高乳腺病灶的显示及诊断效能,而DBT与MRI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相当。
尤超顾雅佳彭卫军姜婷婷郑晓静肖勤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
位相对比乳腺摄影技术(PCM)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位相对比乳腺摄影技术(phasecontrast mammography,PCM)对乳腺癌的显示能力。方法:9例全乳腺切除标本,分别于PCM乳腺摄影机以及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机(full field digit...
丁建辉彭卫军蒋朝霞吴炅胡丹婷郑晓静
关键词:乳腺摄影乳腺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