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鄢全树

作品数:50 被引量:279H指数:11
供职机构: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与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岩石
  • 13篇玄武岩
  • 11篇新生代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9篇地质
  • 7篇地幔
  • 7篇碱性玄武岩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地幔柱
  • 6篇岩浆
  • 6篇矿物
  • 6篇化学特征
  • 6篇沉积物
  • 5篇新生代碱性玄...
  • 5篇岩石学
  • 5篇斜长石
  • 5篇长石
  • 4篇洋中脊
  • 4篇熔岩

机构

  • 36篇国家海洋局第...
  • 13篇海洋沉积与环...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国家深海基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加州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中国科学院深...

作者

  • 50篇鄢全树
  • 32篇石学法
  • 8篇王昆山
  • 7篇张海桃
  • 4篇刘季花
  • 2篇周汉文
  • 2篇李旭平
  • 2篇钟增球
  • 2篇卜文瑞
  • 2篇朱志伟
  • 2篇刘升发
  • 2篇李乃胜
  • 2篇杨耀民
  • 1篇王嘹亮
  • 1篇王新宇
  • 1篇李萍
  • 1篇于洪军
  • 1篇杨振
  • 1篇陈代庚
  • 1篇任向文

传媒

  • 7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矿物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黄金科学技术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2005年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岛弧-弧后盆地是海底热液硫化物发育的重要环境。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对西太平洋地区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调查及研究的成果,阐述了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的分布规律、构造环境、热液喷口水深和流体温度变化关系、相分离过程以及热液硫化物的金属元素组成特征,分析了成矿元素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认为,随着岛弧-弧后盆地热液喷口所处水深的增加,其最高喷口流体温度也相应增加,这与相分离过程有关;岛弧-弧后盆地热液硫化物与洋中脊硫化物不同,以Fe-Zn-Pb型硫化物为主,显著富集Zn、Pb、Au、Ag等金属元素;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受到岛弧及弧后扩张处的岩浆作用、相分离、基岩、弧后扩张速率、沉积物盖层等5类因素的制约。
石学法李兵鄢全树叶俊
关键词:西太平洋热液活动硫化物控矿因素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化学及南海的地幔潜在温度被引量:13
2008年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颗粒相对较小(0.2~0.6mm),自形-半自形,有熔蚀现象,不具橄榄石捕虏晶所特有环状裂隙、变形结构。基质中橄榄石微晶粒径0.01~0.05mm,多数已完全伊丁石化。早期结晶出来的橄榄石并未受到重力分异的影响,而被寄主岩浆携带继续向地表运移,在此上升过程中与寄主岩浆发生了有限的相互作用,少数橄榄石颗粒保留有弱成分分带现象。利用呈弱成分分带现象的橄榄石斑晶的核、幔部的Fo组分与寄主岩浆的X_(Fe)值对南海底潜在地幔温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南海的潜在地幔温度平均值为1661℃,位于典型热点的地区夏威夷(1688℃)和冰岛(1637℃)之间,南海的潜在地幔温度与正常洋中脊地幔潜在温度之间的差值(186℃~208℃)也位于夏威夷(213℃~235℃)和冰岛地区(162℃~184℃)之间,表明南海地区下的地幔可能存在热量异常,支持了根据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信息所提出的南海地区存在地幔柱的观点。
鄢全树石学法
关键词:橄榄石碱性玄武岩地幔柱
西南太平洋劳海盆地质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劳海盆是西南太平洋的一个正在活动的边缘海之一,属于相对简单的洋内边缘海盆,一直以来被作为检验板块构造及海底扩张的一个理想地区。劳海盆的熔岩化学及岩石学的研究成果,对评价蛇绿岩套的源区及正常洋中脊背景中的洋壳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深入研究劳海盆出露的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对现存于陆地上的古老类似矿床的勘探模型的建立扮演重要的作用。在系统阐述汤加弧-劳海盆系统的地质概况、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及热液矿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劳海盆所存在的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并指明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利用2007年我国在执行环球考察第19航次期间所获得的岩石、硫化物样品,开展对劳海盆岩浆-构造-热液成矿系统的综合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对边缘海盆的基础研究水平。
鄢全树石学法李乃胜
关键词:构造物理学岩石学热液矿床
海底熔岩风化作用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海底熔岩风化作用过程的研究对于澄清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要介绍了海底熔岩风化作用及鉴定标志。在细致的岩相学工作前提下,利用指示风化程度的特征风化矿物如橙玄玻璃、黏土矿物(蒙脱石和蒙皂石)、沸石(钙十字沸石)以及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结合烧失量(L.O.I),K_2O/(K_2O+Na_2O)比值和Fe_2O_3/(FeO+Fe_2O_3)比值等识别风化岩石的化学鉴别指标,辨识了马里亚纳海槽熔岩(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和火山玻璃、西太平洋海山省(白垩纪碱性洋岛玄武岩,OIB)及中生代洋壳(洋脊玄武岩,MORB)的风化程度,探讨了风化作用的原因及其对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超过5 Ma的海山和洋壳玄武岩相比,马里亚纳海槽玄武质熔岩风化程度很低,仅基质中的隐晶质和玻璃质及玄武岩的玻璃质边缘略微橙玄玻璃化,其余基本保持新鲜岩石结构。马里亚纳海槽熔岩和火山玻璃的很低的风化程度是因其在海底经历的风化作用时间很短。最后,我们指出,马里亚纳海槽处海底熔岩风化作用没有造成显著的元素迁移,对精确获得其全岩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不产生明显影响,而对超过5 Ma的海底熔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解释时要谨慎。
鄢全树张平阳石学法石学法
关键词:玄武岩马里亚纳海槽烧失量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位于欧亚板块、印-澳板块以及太平洋板块之间。南海海底扩张停止(15.5Ma, Briais et al.,1993)后的板内火山作用,影响着中国南部、中南半岛、大洋基底和分裂的微大陆片段的...
鄢全树
关键词: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地球动力学岩石学特征
文献传递
南沙微地块基底性质及构造演化:来自花岗质岩石地质年代学、岩石学及Sr-Nd-Pb-O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制约
鄢全树刘季花石学法
文献传递
海南岛地幔柱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正>通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Lebedev等(2000,2003)研究指出,海南岛之下存在地幔柱, 近垂直的低波速柱体位于海南岛及南海之下,从浅部一直延伸到660公里的不连续面处(上下地幔的分界面),即模型的底界。并...
鄢全树石学法
关键词:地幔柱地震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发育有大量的单斜辉石斑晶,与橄榄石、角闪石等斑晶共存,多数被熔蚀,呈浑圆状,部分发育有很窄的反应边。研究表明单斜辉石具有巨晶的特征,是在高压下在与寄主岩同源的岩浆中形成,没有经历长时间的沉淀生长而直接向上运移被带到地表,因而具有巨晶的主量及微量元素的特征却不具有巨晶的形态。单斜辉石稀土元素含量不高,HREE及LREE亏损,而M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均出现明显的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出现亏损而Hf略富集。Nb、Ta与Zr、Hf分馏明显。Th较为富集,而Pb强烈亏损,U的变化范围较大。研究发现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的来源较为简单,为地幔柱的直接产物,并没有受到洋中脊—地幔柱相互作用的影响,由于岩浆上升速度较快压力迅速下降,橄榄石大量晶出,引起了岩浆成分的变化,致使单斜辉石与寄主岩成分和结构上没有达到平衡。
闫纪元李旭平鄢全树
关键词:单斜辉石微量元素新生代玄武岩
山东龙口大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3
2004年
重点介绍大顶金矿区的地质特征及区内主要矿脉体(36号矿脉群)特征,同时,对控矿因素作了一定的分析,初步总结了36号矿脉群在双顶矿段北东缘的成矿规律,指明了本矿区的找矿标志及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鄢全树马衍峰徐进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对超俯冲带处的地质效应被引量:11
2014年
全球海底分布着众多的无震脊或海山链,且在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均存在靠近俯冲带的海岭。除小安德列斯弧外的巴拉克达脊和蒂勃朗脊起源自转换断层外,一般认为它们由与板块构造动力学迥异的地幔柱动力学所形成的。在板块汇聚边缘处,与扩张脊处所形成的正常洋壳一起,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于陆缘弧或洋内弧之下,其对弧及弧后地区的地质效应(构造、地貌、地震以及岩浆作用等)有别于正常洋壳俯冲。无震脊或海山链的俯冲通常造成俯冲带地区的上驮板块的局部异常抬升、俯冲剥蚀作用效应的加强、海沟的向陆迁移以及地震强度的增加。同时,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时,其携带的具富集地球化学特征的物质不仅影响着地幔地球化学,也对弧及弧后火山熔岩化学产生明显影响,并对超俯冲地区的热液矿床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指出了我国有关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的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黄岩海山链俯冲对吕宋岛弧的可能影响、印度洋无震脊俯冲对青藏高原局部地区的影响,有我国学者参与的IODP344航次的研究对象——科科斯脊俯冲对哥斯达黎加地震成因的效应以及位于西太平洋地区靠近俯冲带的一些无震脊等。
鄢全树石学法
关键词:地质效应地震岩浆作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