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章娥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曲霉
  • 3篇红曲
  • 3篇红曲霉
  • 2篇色素
  • 2篇红曲色素
  • 1篇氮源
  • 1篇色调
  • 1篇色价
  • 1篇碳氮源
  • 1篇种间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高产
  • 1篇ITS
  • 1篇ITS序列
  • 1篇产色素

机构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篇杨成龙
  • 3篇陈章娥
  • 2篇吴小平
  • 2篇黄颖颖
  • 2篇陆东和
  • 1篇杨晓君
  • 1篇何志刚
  • 1篇何录明

传媒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因组ITS序列分析鉴定红曲霉菌株被引量:17
2015年
为建立有效的红曲霉分类鉴定方法,进一步发掘和保护红曲霉菌株生物资源,以福建省内各类红曲霉生产菌株为主要材料,采用MEGA 5.10软件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察氏酵母提取物琼脂培养基和甘油硝酸盐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对41株红曲霉进行分类鉴定。试验结果显示41个红曲霉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20bp左右,嘌呤嘧啶(GC)含量比例在56.2%~58.0%,41个不同序列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2。经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辅以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最终将41株红曲霉鉴定为紫色红曲霉、丛毛红曲霉、橙色红曲霉、红色红曲霉、烟灰色红曲霉和白色红曲霉6大类。
杨成龙陈章娥吴小平邓思珊黄颖颖陆东和
关键词:红曲霉ITS
红曲霉种间产色能力比对与高产色素菌株的筛选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筛选高产色素的红曲霉菌株,探讨红曲霉菌株产色素能力以及红曲霉遗传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红曲霉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对41个红曲霉菌株进行固态发酵法研究其在发酵过程中产色素的能力,并结合ISSR分子标记对红曲霉以及高产色素的红曲霉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在产色素能力的研究比较中,41个红曲霉中的紫色红曲霉、橙色红曲霉和红色红曲霉相对于丛毛红曲霉、烟灰色红曲霉和白色红曲霉而言,具有更好的产色素能力,且紫色红曲霉相比较橙色红曲霉和红色红曲霉而言,高产红曲色素以及高产各个色素组分的能力更胜一筹,丛毛红曲霉在这6个种中产红曲色素能力最差,同种内的不同菌株产色素能力也差异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红曲霉的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种内聚类分析则显示高产色素的红曲霉菌株并不一定聚在一起。
陈章娥杨成龙吴小平黄颖颖
关键词:红曲霉红曲色素聚类分析
碳氮源对红曲霉S产色素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液态培养,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碳氮源对红曲霉S产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碳源和氮源种类对色价及色调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碳源的添加浓度为4%~5%时最适宜红曲霉S产色素,而氮源的添加浓度为2.00%~2.40%时最适宜红曲霉S产色素。以甘露醇为单一碳源产生的色素其色价最高,为119.6u.g-1,其次是大米粉,为113.9u.g-1,两者色调均偏红;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与蔗糖的产品色调偏黄,但总色价偏低;以硫酸铵为氮源的产品色调偏黄,色价较高;以硝酸铵为氮源的产品肉眼观察属橙红色,色价也在100.0u.g-1以上;以味精和蛋白胨为氮源的产品色调偏红,色价在80.0u.g-1以上;在氮源试验中,根据试验数据,作了如下推测:无机氮源中,NH4+促进红曲霉S产黄色素,NO3-促进红曲霉S产红色素。
杨成龙杨晓君何志刚陆东和陈章娥何录明
关键词:红曲霉红曲色素色价色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