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聪

作品数:77 被引量:264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专利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机械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1篇内高压
  • 37篇内高压成形
  • 20篇管材
  • 19篇液压
  • 16篇液压成形
  • 11篇预成形
  • 9篇截面
  • 9篇管件
  • 8篇内压
  • 7篇铝合金
  • 7篇管坯
  • 7篇合金
  • 7篇壁厚
  • 7篇壁厚分布
  • 6篇扭力
  • 6篇合模
  • 5篇胀形
  • 5篇坯料
  • 5篇轻量
  • 5篇轻量化

机构

  • 77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浙江吉利汽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沈阳飞机工业...
  • 1篇北京汽车集团...
  • 1篇上海航天设备...
  • 1篇成都飞机工业...
  • 1篇中国航发北京...
  • 1篇北京星航机电...

作者

  • 77篇韩聪
  • 58篇苑世剑
  • 10篇王小松
  • 10篇刘钢
  • 8篇张伟玮
  • 6篇崔晓磊
  • 6篇徐永超
  • 5篇臧超
  • 4篇王仲仁
  • 4篇王勇
  • 3篇孙立宁
  • 3篇苗启斌
  • 3篇何祝斌
  • 3篇苏海波
  • 2篇滕步刚
  • 2篇单德彬
  • 2篇张琦
  • 2篇刘雪松
  • 2篇徐鹏
  • 2篇方洪渊

传媒

  • 8篇材料科学与工...
  • 5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锻压技术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塑性工程学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3RD IN...
  • 1篇汽车工艺与材...
  • 1篇压力容器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现代零部件
  • 1篇精密成形工程
  • 1篇汽车工艺师
  • 1篇2014中国...
  • 1篇第9届博士生...
  • 1篇2009中国...

年份

  • 7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越野车车身前支梁内高压成形精度与性能被引量:1
2023年
为获得车身前支梁内高压成形工艺稳定性和尺寸一致性的相关数据,对批量生产的上、下前支梁典型截面的尺寸精度、环向壁厚和残余应力分别进行了抽样测量,并对其年度废品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前支梁典型截面的尺寸精度可达±0.2 mm,离散度均低于0.2%;其壁厚分布均匀,最大减薄率低于6%。成形件母材区的平均抗拉强度大于436.7 MPa,且焊缝区的强度均高于母材区。此外,前支梁成形件的残余应力较小,最大残余拉应力仅为78 MPa,大部分区域处于残余压应力状态,且最大残余压应力达到108 MPa,有利于提高疲劳性能。内高压成形技术可保证前支梁尺寸精度的一致性和高性能成形,且其年度废品率低于0.3%。
崔晓磊杨松韩聪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尺寸精度残余应力
轿车底盘前梁内高压成形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内高压成形的弯曲轴线多边形空心变截面结构件能够满足减重、节约空间以及提高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使其成为汽车制造业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理想结构件。但弯曲轴线多边形截面构件内高压成形的不均匀变形问题是影响开裂及壁厚分布不均匀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轿车底盘前梁为例,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弯曲轴线多边形截面构件内高压成形的不均匀变形问题,分析了各种开裂缺陷产生的原因,给出圆角大小和成形压力之间的关系及成形件的壁厚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弯曲工序引起的壁厚减薄和增厚导致的坯料不均匀以及复杂截面的周向变形不均匀,是导致内高压开裂及壁厚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的预成形形状可以有效控制内高压成形的变形均匀性,成形出壁厚分布均匀的合格零件。
韩聪孙立宁苑世剑刘钢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液压成形结构件
基于三维空间轨迹控制的柔性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2022年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定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和对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金属柔性制造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关注和推广。柔性成形技术作为柔性制造技术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在无模具或少用模具(仅使用通用模具)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成形工具的三维空间运动轨迹,使坯料沿特定方向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从而获得相应力学性能、形状和尺寸精度的一种技术。相对于传统塑性成形技术,柔性成形技术在新品试制,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生产,复杂金属构件研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些年来,随着对柔性及柔性制造认识不断深入,柔性成形技术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柔性成形技术以及成功的应用案例。尝试从目标金属薄壁构件结构类型的视角鸟瞰柔性成形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将柔性成形技术划分为管材、型材、板材柔性成形技术,针对每一种目标构件类型所适用的柔性成形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技术原理及最新发展状况等内容进行综述。
程诚黄祖树韩聪白雪山马子奇徐勇贺子芮郭训忠
关键词:管材型材板材
内压对5A02铝合金充液剪切弯曲管成形和壁厚分布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内压对5A02铝合金充液弯曲管成形和壁厚的影响,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内压对5A02铝合金充液剪切弯曲管成形缺陷、成形圆角和轴向壁厚分布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内压对轴向应变的影响和厚向应变不变线在成形管件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当相对内压(成形内压与材料屈服强度的比)大于0.2时,能够顺利成形。当相对内压从0.2增大到1.2时,第一弯角外圆角对应的相对弯曲半径由0.3降低到0.025,轴向最小壁厚由1.45mm降低到0.87mm。根据变形特点可以将充液剪切弯曲管分为补料区、第一弯角、剪切区、第二弯角和夹持区。在轴向补料的作用下,补料区和第一弯角轴向为压应变。远离补料区的第二弯角和夹持区主要为拉应变。随着内压的增大,剪切区轴向应力由压应力变为拉应变。一方面,内压越大,成形圆角越小,对轴向补料的阻碍作用更强;另一方面,成形小圆角时产生了额外的轴向拉应变。根据厚向应变特点可以将充液剪切弯曲管件分为增厚区和减薄区,当相对内压为0.4时,增厚区为补料端和夹持端,减薄区位于两弯角的外圆角处和剪切区。
王勇韩聪苑世剑
关键词:铝合金内压三维数值模拟
一种小弯曲半径薄壁弯头的液压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弯曲半径薄壁弯头的液压成型装置,涉及管材成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下模、第一密封推头、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管、控制系统、柔性密封芯棒以及第二驱动装置,下模中开设有能够放入管料的成型弯道,成型弯道具有能够成...
韩聪徐鹏
管材充液剪切弯曲成形方法
管材充液剪切弯曲成形方法,它涉及一种管材弯曲成形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弯曲工艺无法加工极小相对弯曲半径管件的问题。所述方法是剪切变形产生材料流动实现弯曲,采用液体介质实现内压支撑,采用冲头进给补料和活动模具的运动来实现...
苑世剑韩聪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空心结构件内高压成形的预成形装置
本发明公开专用于空心结构件内高压成形的预成形装置。一种用于空心结构件内高压成形的预成形装置由上模、下模和压力机组成,上模的上顶面固定连接在压力机的施压头下端,左臂上模块的下表面、左臂上侧内模块的左表面、左臂下模块的上表面...
苑世剑韩聪
文献传递
面向厚度均匀分布的矩形截面管材液压成形预成形工序设计被引量:1
2015年
为实现矩形截面管件液压成形时圆角填充和厚度均匀分布,设计了3种矩形截面并采用刚性模的预成形方案;利用LS-DYNA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并在最终液压成形工序时继承了预成形工序的仿真结果,以期获得准确的圆角充填结果和厚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边内凹、短边平直的预成形方案可保证减薄率低于10%,其直边与圆角过渡段厚度分布最为均匀且容易实现。经实验验证,相对其他预成形方案,长边内凹、短边平直的方案最优。
胡泽晶张飞飞陈军韩聪
关键词:液压成形预成形数值仿真矩形截面
一种薄壁焊接壳体专用的内高压整形方法
一种薄壁焊接壳体专用的内高压整形方法,它涉及一种内高压整形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内高压成形技术制造的零件存在着大截面差空心构件,无法采用以管材为坯料的内高压成形技术制造的问题。本发明内高压整形的具体方法为:步骤一、下...
韩聪苑世剑
空心变截面构件内高压成形工艺与装备被引量:28
2012年
介绍汽车轻量化的途径及内高压成形技术的应用趋势。阐述管材内高压成形基础理论、工艺模具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在内高压成形基础理论方面,揭示弯曲管内高压成形的环向应力、轴向应力及环向应变、轴向应变和厚向应变的分布规律。阐明内高压整形阶段圆角充填时存在极限圆角半径,并分析液体压力和摩擦条件对极限圆角半径的影响规律。在工艺模具关键技术方面,提出降低成形压力的内凹预制坯方法和大径厚比超薄异型管件内高压成形方法,解决多孔同步液压冲孔模具等关键技术。在工业应用方面,攻克超高压建立、高压水介质传输、超高压与多轴位移闭环实时控制等多项设备关键技术,为国内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厂研制了多台生产用大型内高压成形机,成功应用于奔腾轿车副车架、扭力梁和SUV车前支梁等汽车零部件的批量制造。
苑世剑韩聪王小松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液压成形轻量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