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杰

作品数:9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黄顶菊
  • 4篇植物
  • 4篇入侵
  • 4篇入侵植物
  • 4篇土壤
  • 3篇高丹草
  • 2篇养分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养分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苜蓿
  • 2篇牧草
  • 1篇氮肥
  • 1篇低温胁迫
  • 1篇多年生
  • 1篇多年生黑麦草
  • 1篇氧化物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机构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9篇马杰
  • 4篇杨殿林
  • 4篇皇甫超河
  • 3篇易津
  • 3篇李永涛
  • 2篇雷梅
  • 1篇陈冬青
  • 1篇任宗玲
  • 1篇王楠楠
  • 1篇李刚
  • 1篇闫素丽
  • 1篇左照江
  • 1篇郭华明
  • 1篇高丽慧
  • 1篇王龙
  • 1篇雷雪峰
  • 1篇李菲
  • 1篇王进进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化学分析计量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增施氮肥对黄顶菊与高丹草苗期竞争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土壤氮素增加常有利于外来植物入侵。采用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替代竞争和增施氮肥的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对外来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的影响。试验在2009年夏进行,共划分2m×1m小区36个。试验设3个氮肥处理(不施肥对照、施肥1次和2次,每次施肥为每小区15g尿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次重复。在相同氮肥水平下,黄顶菊单种时除株高和根冠比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大于混种;而相同条件下,高丹草在混种时在多数生长指标上与单种无差异,说明混种对高丹草竞争生长影响不大;这一点也在相对竞争强度指标上得到证实,在混种条件下,无论施肥水平如何,高丹草以单株根质量、单株地上质量和总质量计算的相对竞争强度(RCI)均为负值。表明通过混种高丹草能够实现对黄顶菊的竞争性抑制。但是,除了根质量指标外,黄顶菊其余6个指标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大于高丹草,黄顶菊对氮肥的响应高于高丹草,可能是因为其对氮肥的利用效率较高的原因。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氮肥的过量施用增加了农田系统的脆弱性,使其易于被黄顶菊入侵。对于此外来入侵种的管理要因其特性采取有区分性控制策略,包括在减量施肥的同时结合选择适宜物种进行替代控制。
皇甫超河王楠楠陈冬青杨殿林马杰
关键词:种间竞争黄顶菊高丹草入侵植物氮肥
入侵植物黄顶菊与3种牧草竞争效应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以入侵植物黄顶菊和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高丹草3种牧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取代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密度及比例条件下4种植物的竞争表现,为黄顶菊生物替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3种牧草中,高丹草对黄顶菊株高控制效果最为明显,并以苗期效果最好,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抑制率即可达60.00%;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控制效果较差,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起不到抑制作用.(2)在高丹草低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比对照均明显减少,抑制率分别可达91.40%和44.87%;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各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与对照相同或大于对照.(3)在各个生育时期,除高密度高丹草替代组合外,其他组合中黄顶菊的相对产量值均极显著小于1.0,生长受明显抑制;而在各替代密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与黄顶菊竞争替代效果均不明显.研究发现,高丹草的替代效果明显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可以作为生物替代的材料对黄顶菊进行替代控制,且在植株比为1∶3比例下即可实现理想控制效果.
马杰易津皇甫超河杨殿林
关键词:黄顶菊高丹草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
4种替代植物对黄顶菊入侵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入侵植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植物竞争取胜的重要生态策略之一,而选择合适的植物可以替代控制和抵御外来植物的入侵。比较了高丹草、向日葵、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4种植物与黄顶菊单种和混种后不同时期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黄顶菊单独种植根区土壤NH4+-N、NO3-N含量均显著低于紫花苜蓿和黄顶菊混种群落,其有效磷含量显著低于高丹草和黄顶菊混种群落;(2)紫花苜蓿和黄顶菊混种群落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黄顶菊单种群落。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高丹草、紫花苜蓿对土壤氮素转化利用能力比黄顶菊高,且能竞争性抑制黄顶菊对土壤磷素的吸收,利于实现对黄顶菊的替代控制。
马杰皇甫超河易津杨殿林
关键词:黄顶菊高丹草紫花苜蓿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
三种禾本科牧草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7
2011年
研究低温胁迫对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总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细胞伤害率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增加;中间偃麦草伤害率最小,叶绿素下降幅度最低,游离脯氨酸积累最多,而老芒麦则与之相反。三种禾本科牧草的脯氨酸积累和伤害率呈正相关,它们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
高丽慧易津李菲雷雪峰马杰
关键词:禾本科牧草低温胁迫抗寒性生长期
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生态调控研究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在中国国内是一种入侵性杂草,2001年黄顶菊在中国天津市和河北衡水市首次发现,此植物已在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且生长传播迅速,其生...
马杰
关键词:黄顶菊生理生化土壤酶土壤养分
文献传递
微波三步提取–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形态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对土壤中的砷形态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用1 mol/L磷酸–0.5 mol/L抗坏血酸混合提取剂对污染土壤样品进行三步微波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测定砷形态含量。As(Ⅲ)和As(V)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8~1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0.996,检出限分别为0.11,0.72μg/L。As(Ⅲ),As(V)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7.6%和9.1%(n=11),加标回收回收率在82.2%~98.3%之间。多数土壤中砷形态以As(V)为主,As(Ⅲ)含量较低。该方法对土壤中的砷提取效果好,测定结果可靠,可为土壤砷污染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钱晓燕马杰雷梅雷梅陈雅丽廖仲彬李永涛
关键词:砷形态土壤
四种牧草植物替代控制对黄顶菊入侵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9
2011年
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入侵植物可以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类群,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其入侵过程。该文通过比较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4种替代植物与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混合种植(以下简称混种)后不同时期的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揭示土壤细菌群落对黄顶菊入侵及替代管理措施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单独种植(以下简称单种)黄顶菊的土壤细菌多样性下降,并且在整个生长期多样性指数多数情况下低于高丹草、向日葵、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单种或与黄顶菊混种的土壤。当4种替代植物与黄顶菊混种后,土壤细菌16S rR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与它们分别种植时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生长期各个混种土壤都有特征细菌群落。4种替代植物单种或与黄顶菊混种的土壤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与植物生长发育趋势相同,7月份达到高峰,8月份开始降低。总之,黄顶菊入侵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4种替代植物与黄顶菊混种后,又可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这种变化对黄顶菊成功入侵和替代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闫素丽皇甫超河李刚左照江马杰杨殿林
关键词:黄顶菊入侵植物入侵生态学土壤细菌
水铁矿及其胶体对砷的吸附与吸附形态被引量:28
2018年
采用吸附实验,通过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研究了水铁矿及其胶体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用连续提取和As化学形态提取技术分别对水铁矿及其胶体固相上吸附As的结合形态和化学形态进行提取分析.吸附动力学研究以及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水铁矿及其胶体对As的吸附为多层吸附,且易于进行.水铁矿胶体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量分别为194.8 g·kg^(-1)和107.3 g·kg^(-1),而水铁矿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能力分别为155.2 g·kg^(-1)和104.4 g·kg^(-1),均低于水铁矿胶体.水铁矿及其胶体吸附的As以专性吸附As、无定形铁氧化物结合As和晶型铁氧化物结合As形式存在,胶体上未形成残渣态As.因此,水铁矿胶体吸附As的牢固程度低于吸附As后形成残渣态As的水铁矿,且所吸附的As容易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增加环境风险.水铁矿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将As(Ⅴ)还原为As(Ⅲ)的能力.
马玉玲马杰陈雅丽雷梅雷梅郭华明李永涛
关键词:化学形态
金属离子在铁(氢)氧化物与腐殖质微界面上的吸附机理和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铁(氢)氧化物和腐殖质是广泛分布在土壤中的重要天然活性物质,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且铁(氢)氧化物表面的-OH与腐殖质表面的-COOH、-OH等活性官能团可通过静电作用、配体交换等多种机制对重金属离子产生较强吸附,从而影响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效应。深入了解重金属离子在铁(氢)氧化物-腐殖质复合体微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对于阐明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金属离子在铁(氢)氧化物与腐殖质上吸附机理和模型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王龙马杰邓迎璇陈雅丽彭皓任宗玲任宗玲王进进李永涛
关键词:重金属离子腐殖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