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海宁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2篇动脉狭窄
  • 1篇电图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支架
  • 1篇血管内支架成...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血性
  • 1篇预测值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支架成形术
  • 1篇指数对
  • 1篇内支架
  • 1篇内支架成形术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卒中
  • 1篇转归

机构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刘新峰
  • 4篇高海宁
  • 4篇徐格林
  • 4篇翟登月
  • 3篇魏宁
  • 2篇洪震
  • 1篇朱武生
  • 1篇肖国栋
  • 1篇卢婷婷
  • 1篇翟其金
  • 1篇吴波娜
  • 1篇刘文华
  • 1篇张志强
  • 1篇陈兆耀
  • 1篇朱凤磊
  • 1篇岳炫烨
  • 1篇殷勤
  • 1篇周志明
  • 1篇杨松

传媒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电图空间对称指数对颈动脉狭窄后侧支循环的评估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采用脑电图空间对称指数(sBSI)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方法选取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61例,根据代偿程度分为1级、2级和3级,并依次分为1组(6例)、2组(22例)和3组(33例)。在DSA前行16导联脑电图常规检查,计算脑电图sBSI。根据DSA结果,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侧支代偿程度。对各组患者脑电图sBSI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所有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代偿程度均为3级,2级代偿程度出现在部分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中,1级代偿程度出现在部分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中。与3组比较,1组和2组脑电图sBSI明显升高(P<0.01)。1组与2组脑电图sB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电图sBSI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41,P<0.01),与代偿程度呈负相关(r=-0.770,P<0.01)。多重回归分析显示,侧支代偿程度为脑电图sBSI独立影响因素(β=-0.029,P<0.01)。结论脑电图sBSI检查作为一项无创的检查方法,在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后侧支代偿程度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
洪震岳炫烨魏宁翟登月高海宁翟其金刘新峰徐格林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脑血管造影术脑电描记术
GCS和NIHSS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转归的预测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筛选出符合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的64例患者,根据卒中后3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好转组(0-3分)和不良转归组(4-6分),对两组入院时GCS、NIHSS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转归组中GCS分值低于好转组(P〈0.01);NIHSS分值均高于好转组(P=0.011)。经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及治疗方式3个因素后,GCS评分OR值0.301(95%CI0.167-0.542);NIHSS评分OR值1.436(95%CI1.147-1.796),二者均为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以GCS分值10分作为预测TOBS预后的界点,其灵敏度87.9%,特异度83.9%;以NIHSS分值14分作为界点,灵敏度63.6%,特异度77.4%。结论GCS、NIHSS均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转归重要的预测指标;GCS≤10分、NIHSS≥14分对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不良转归均有重要的预测价值,GCS预测效价高于NIHSS。
翟登月魏宁吴波娜卢婷婷刘文华高海宁陈兆耀徐格林刘新峰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GCSNIHSS预测值
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其中包括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E—T2*WI),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6例(30.6%)患者中共检出CMBs124个,每位患者的CMBs数目在1~16个之间。CMBs在基底节丘脑区和皮质-皮质下区分布较多,在幕下区较少见。发生在脑干的CMBs可有相关症状及体征。CMBs数目与年龄、腔隙性梗死数目及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有相关性(r=0.243,P=0.025;r=0.337,P=0.002;r=0.438,P=0.000)。CMBs在GE—T2*WI上显影良好.部分CMBs可在自旋回波(SE)T2WI及DWI序列上显影。结论CMBs是脑微小血管病变标志.主要预测因素有高龄、多发腔隙性梗塞和白质疏松。
杨松周志明张志强魏宁翟登月洪震高海宁刘新峰徐格林
关键词:脑微出血缺血性卒中微血管病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9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前循环组[26例,11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5例为脑梗死(CI)]和后循环组(13例,3例为TIA,10例为CI),并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复查DSA;比较手术前、后CI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的变化。结果前后循环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3%和10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和7.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前循环组10例、后循环组5例复查DSA,两组各有1例出现动脉再狭窄50%;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CI患者mRS评分、B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均无TIA及CI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朱凤磊肖国栋高海宁翟登月徐格林殷勤朱武生刘新峰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