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振昊

作品数:31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特色临床医学应用发展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门静脉
  • 9篇静脉
  • 7篇切除
  • 6篇胆管
  • 6篇胆管癌
  • 6篇蛋白
  • 6篇门静脉高压
  • 6篇静脉高压
  • 6篇肝门部
  • 6篇肝门部胆管
  • 6篇肝门部胆管癌
  • 5篇外科
  • 5篇肝储备
  • 4篇断流
  • 4篇受体
  • 4篇术后
  • 3篇弹性值
  • 3篇断流术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机构

  • 17篇北京地坛医院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作者

  • 31篇丁振昊
  • 24篇蒋力
  • 23篇张珂
  • 22篇黄容海
  • 20篇鲁岩
  • 20篇赫嵘
  • 16篇穆毅
  • 15篇李勤涛
  • 15篇李宝亮
  • 14篇郭立民
  • 14篇贾哲
  • 5篇刘垚
  • 5篇孟翔飞
  • 4篇李铸
  • 4篇毛羽
  • 4篇周宁新
  • 4篇肖梅
  • 3篇李传胜
  • 3篇张维燕
  • 1篇李国力

传媒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肝脏病杂...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和临床分析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总结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探讨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及远期存活率。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11例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组89例、无神经浸润组222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浸润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重要转移方式。伴神经浸润组的8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5.59%、22.71%、14.83%,无神经浸润组的22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0.62%、35.14%、24.98%,无神经浸润组存活率明显高于神经浸润组(P=0.037)。结论肿瘤的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性切除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远期疗效仍无显著改善,根治性切除术可望改善其预后。
丁振昊周宁新肖梅孟翔飞李铸杨英祥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病理学
精氨酸清除率评价梗阻性黄疸时肝储备功能的价值
2011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精氨酸清除率(Arg-CR)对肝组织ATP含量的评价能力,探讨其在梗阻性黄疸时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3组,A组和B组开腹结扎胆总管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分别饲养1周、2周测定Arg-CR,C组(假手术组)仅开关腹,饲养2周测定Arg-CR。所有动物测定术后常规肝功能及肝组织ATP含量。结果:A、B组间常规肝功能检查数值近似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C组间和B、C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Arg-CR(L/min)分别为3.77±1.10,1.70±0.44和4.27±1.39;肝ATP(mg/dL)分别为4.29±0.68,1.32±1.10和5.78±1.57。A、B和B、C组间Arg-CR和肝AT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但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TP与Arg-CR变化具有一致性,且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7486,P<0.01),但与常规肝功能检查结果不一致。结论:Arg-CR能较好地反映梗阻性黄疸肝脏的ATP水平,可用于评估肝储备功能。
孟翔飞丁振昊李宁赵玉兰张爱群董家鸿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肝储备功能ATP
单个移植中心连续41例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我院41例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情况,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连续完成的41例肝移植病例,统计生存率,分析死亡原因、并发症情况和再移植原因。结果本组1年、3年、5年实际生存率达到95.00%、87.50%、81.96%。终末期肝病组1、3、5年生存率96.15%、92.31%、88.46%,肝癌组1、3、5年生存率92.86%、78.57%、70.71%。结论肝癌复发、胆道铸型综合征、原发疾病复发、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是影响本组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蒋力张珂穆毅黄容海鲁岩赫嵘丁振昊刘垚李传胜李宝亮毛羽
关键词:肝移植预后生存率
应用吲哚青绿试验与血栓弹力图替代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分析定量评估肝储备功能
2014年
目的应用吲哚青绿实验与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替代肝细胞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分析,建立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并与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了解其在肝切除术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本科室行肝部分切除术肝占位病变的患者共55例,测量PHCASGPR+、ICGR15、EHBF、R值与K值,建立以PHCASGPR+为因变量(Y),ICGR15、EHBF、R值与K值为自变量(Xn)的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与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了解两种方法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的准确率。结果 Child-Pugh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56.67%,Y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准确率为84.62%(χ2=5.374,P=0.020);ChildPugh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准确率为76.00%,Y值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准确率为96.55%(χ2=5.400,P=0.020)。结论建立的肝储备功能定量评估系统能够更全面评价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
张珂蒋力贾哲李宝亮赫嵘黄容海鲁岩李勤涛丁振昊郭立民穆毅
关键词:肝储备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血栓弹力图CHILD-PUGH评分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脂联素及其受体2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伴发MS患者的肝脂肪变、纤维化和炎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8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分为MS组(65例)和非Ms组(73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i)水平,并比较血清酶学、糖脂类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以及HBeAg阳性率等指标是否有组间差异。结果CHB伴发MS患者血清酶学、糖脂类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以及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非MS组。体重指数和稳态模型评估指数是CHB伴发M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B患者伴发的MS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肝脏脂联素表达水平与CHB伴发MS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黄容海蒋力张珂鲁岩赫嵘丁振昊李勤涛郭立民李宝亮贾哲张维燕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脂联素代谢综合征
双极电凝钳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2014年
目的 比较传统钳夹法与双极电凝钳两种方式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拟行脾切断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极电凝钳组(n=30)和传统钳夹组(n=30).以手术时间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间为次要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配对良好.分析显示双极电凝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传统钳夹组[(4.21±0.57)h比(5.21±0.54)h; P<0.05].双极电凝钳组术后出血倾向、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双极电凝钳的使用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出血倾向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双极电凝钳在手术操作中更为简便并节省成本.
贾哲张珂黄容海丁振昊鲁岩赫嵘李宝亮李勤涛郭立民蒋力
关键词:双极电凝钳脾切除术血管离断术门静脉高压症
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辅助治疗晚期肝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辅助治疗晚期肝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72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LRFA)辅助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机体内的各项体液免疫指标(血清中的Ig A、Ig G及Ig M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Ig A、Ig G及Ig M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Ig A、Ig G及Ig M浓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机体内的各项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及N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CD3^+、CD4^+、CD4^+/CD8^+及NK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及NK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CD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超声引导下LRFA辅助治疗具有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能力及减少预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丁振昊蒋力张珂黄容海
关键词:晚期肝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7例HIV感染者颈背部脂肪聚积的手术治疗并复习文献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颈背部脂肪聚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结合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类疾患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HIV感染者颈背部脂肪聚积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例,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并通过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7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颈背部聚积脂肪组织,术后无重大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2例血清肿,1例伤口感染)。术后所有患者外形整复满意,颈部活动范围恢复正常,随访8-52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复习相关文献,国外有相关手术治疗的少数病例报道,国内尚无相关报道。吸脂及抽吸辅助的脂肪切除也是脂肪聚积症的外科治疗方法。结论脂肪聚积症是长期HIV感染和高强度抗病毒治疗的并发症。局部聚积脂肪切除能有效地恢复患者外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勤涛鲁岩郭立民张珂黄容海贾哲赫嵘李宝亮丁振昊蒋力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颈背部外科治疗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食管横断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食管横断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间117例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例(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此前94例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术后近远期再出血、曲张静脉残留、肝性脑病、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住院期间无再出血病例,术后均恢复出院。研究组食管横断相关并发症为4例消化道瘘,2例食管吻合口狭窄。术后1年食管曲张静脉残留率联合断流组为21.3%,对照组为50%(P〈0.05);残留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率研究组为O,对照组为29.4%(P〈0.05)。两组术后肝性脑病与常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术式在减少术后食管曲张静脉残留.预防再出血方面优于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张珂穆毅蒋力黄容海李传胜鲁岩赫嵘刘垚丁振昊毛羽
关键词:门静脉断流术
老年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993-01~2004-12收治的120例老年性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手术患者中,根治性切除37例,姑息性切除35例,胆管引流45例,其他手术3例.术后37例(30.8%)出现并发症,大多为胆汁瘘与腹水,死亡1例(0.8%),死于术后肝肾功能衰竭,余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使术后恢复顺利.
李铸周宁新肖梅孟翔飞丁振昊
关键词:手术期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