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喆

作品数:215 被引量:799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2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1篇真菌
  • 48篇曲霉
  • 41篇康唑
  • 39篇药物
  • 38篇抗真菌
  • 37篇体外
  • 34篇真菌药物
  • 33篇抗真菌药物
  • 29篇抗真菌药
  • 28篇菌病
  • 28篇菌药
  • 27篇烟曲霉
  • 25篇念珠菌
  • 25篇敏感性
  • 24篇药敏
  • 24篇伊曲康唑
  • 22篇特比萘芬
  • 22篇皮肤
  • 20篇癣菌
  • 20篇耐药

机构

  • 209篇北京大学第一...
  • 28篇北京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辽宁省人民医...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空军总医院
  • 3篇山东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15篇万喆
  • 195篇李若瑜
  • 76篇刘伟
  • 61篇陈伟
  • 54篇王爱平
  • 24篇余进
  • 22篇孙毅
  • 21篇王晓红
  • 19篇王端礼
  • 19篇余进
  • 14篇涂平
  • 13篇谭静文
  • 11篇王晓雯
  • 9篇刘伟霞
  • 9篇乔建军
  • 9篇王千
  • 9篇张晋卿
  • 8篇赵作涛
  • 8篇李亚丽
  • 8篇李丽娟

传媒

  • 74篇中国真菌学杂...
  • 19篇中华皮肤科杂...
  • 8篇中华检验医学...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中国临床药理...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2012北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实用皮肤病学...
  • 3篇首届曲霉与曲...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2012年中...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菌物学报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17篇2013
  • 25篇2012
  • 22篇2011
  • 21篇2010
  • 15篇2009
  • 13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肤癣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伊曲康唑治疗的疗效评价
皮肤癣菌是一类嗜角质的丝状真菌,它通常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表浅感染。在人群中发病率高,复发率可达15%。近年来有一些治疗皮肤癣菌感染的新药物和新剂型问世,需要有一个可靠和稳定的系统去评价这类药物的疗效。本...
金星姬乔建军刘伟万喆王晓红王爱平李若瑜
关键词:皮肤癣菌感染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疗效评价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白血病患者伞枝犁头霉感染二例被引量:3
2010年
接合菌(毛霉)导致的人类感染称为接合菌病(毛霉病)。接合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接合菌病常发生于免疫受损患者,也可见于免疫基本正常的宿主。接合菌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烧伤、器官移植、白血病化疗、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去铁胺治疗、HIV感染以及外伤等。常见致病性接合菌包括根霉属、毛霉属和根毛霉属。
余进万喆鲁巧云李若瑜
关键词:白血病患者条件致病性真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免疫受损激素治疗HIV感染
播散性暗色丝孢霉病患者CARD9突变及相关免疫学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暗色丝孢霉病是指由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乃至深部组织脏器的感染。本研究探讨1例由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逐渐进展为播散性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的遗传背景及其抗真菌免疫功能。收集患者10余年病情进展的临床资料及真菌检查结果,进行临床资料及真菌学研究;对外周血DNA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遗传学研究;提取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流式细胞术、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免疫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9,CARD9)基因存在新的复合杂合错义突变(p.R35Q和p.E81K),CARD9蛋白表达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Th1和Th17细胞比例均降低;PBMC抗疣状瓶霉感染存在天然及适应性免疫缺陷。本研究首次报道1例播散性暗色丝孢霉病患者存在CARD9基因新发错义突变,同时发现患者PBMC抗真菌的天然及适应性免疫存在缺陷,提示CARD9蛋白在暗色丝孢霉病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张瑞珺王晓雯万喆李若瑜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缺陷
格尔德霉素对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评价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的抑制剂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单独或与氟康唑(fluconazo1e,FLC)联用对临床分离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方...
张晋卿刘伟谭静文孙毅万喆李若瑜
头癣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对头癣暴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某学校内所有暴露人群进行实地普查以及对环境进行调查。采用临床检查,真菌镜检和(或)真菌培养的方法。42株犬小孢子菌,包括从患儿病发分离的40株和从环境中分离的2株,采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研究,对rDNA的非内转录间隔区(NTS)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部分菌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普查71名学员,其中患者42例,41例临床诊断为白癣,1例为脓癣。其中40例患者真菌镜检可见发外孢子,经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环境调查:该校体操馆内一块纯毛地毯(多处)和宿舍床栏、枕巾处均培养出犬小孢子菌。42株犬小孢子菌用两种随机引物扩增的带型均一致,NTS区PCR扩增后的带型一致。3株从人分离的犬小孢子菌和2株环境分离的犬小孢子菌的ITS区序列测定片段均为511bp,而且5株菌的相似性为100%。结论该校短时间内集中出现42例头癣患者,符合头癣暴发的标准。40例头癣患者的致病真菌为犬小孢子菌,与环境中分离到的真菌一致。且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推测这42株犬小孢子菌可能来源于同一株菌。
余进万喆陈伟王文岭李若瑜王端礼
关键词:头癣分子流行病学真菌病传染病菌株
难治性疣状瓶霉所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1例
报告1例难治性疣状瓶霉所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患者女性,28岁。左耳、右耳、后背及左上肢相继出现皮疹12年,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耳后下方出现蚕豆大小皮下结节,皮肤表面无红肿、破溃和鳞屑,于当...
高露娟冉梦龙余进万喆王晓红王爱平王端礼李若瑜
鹿蹄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研究鹿蹄草Pyrola calliath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并对化合物1-4,6-9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从鹿蹄草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梅笠草素(1),熊果醇(2),熊果酸(3),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4),胡萝卜苷(5),2α,3β,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大黄素(7),没食子酸(8),水晶兰苷(9),腺苷(10)。结论:化合物2,4,6,7,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8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的抗真菌活性较强。
刘蕾陈玉平万喆李安良李若瑜屠鹏飞
关键词:鹿蹄草化学成分抗真菌活性
黄曲霉对伏立康唑的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
随着伏立康唑在治疗包括黄曲霉在内的曲霉所致的侵袭性曲霉病中的应用不断增多,耐伏立康唑的黄曲霉有可能在临床上出现。我们首先从一例伏立康唑治疗失败的发生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侵袭性曲霉病患者肺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耐伏立康...
刘伟孙毅刘伟霞陈伟万喆卜定方李若瑜
播散性球毛壳菌病一例被引量:4
2005年
杨淑霞赵邑余进万喆李若瑜
关键词:播散性面部红斑皮损面积双上肢烧灼感
中老年可摘义齿戴用者义齿性口炎检出率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调查口腔修复科门诊戴用可摘义齿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义齿性口炎检出情况以及患者念珠菌培养情况,分析与义齿性口炎相关的因素。方法检查戴用上颌跨过中线的可摘义齿中老年患者84人,用全唾液培养和义齿腭部组织面菌斑培养以及血清芽管实验和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查口腔念珠菌携带情况并初步鉴定菌种,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义齿性口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能与义齿性口炎患病相关的因素。结果戴用可摘义齿的84位受检者中检出义齿性口炎患者27人,占32.1%。全部培养出念珠菌,其中口炎伴真菌携带者6人,占义齿性口炎患者的22.2%;口炎伴真菌感染者21人,占义齿性口炎患者的77.8%;未发现口炎不伴有真菌携带者。经统计分析,夜间戴用为义齿性口炎患病的影响因素(P=0.007);女性可能更易患义齿性口炎(P=0.055)。白念珠菌和义齿性口炎的患病高度相关(P=0.005)。结论白念珠菌仍是口腔中致病性最强的念珠菌与义齿性口炎高度相关(P=0.005)。夜间戴用义齿和义齿性口炎高度相关(P=0.007)。
范彬邓旭亮冯海兰万喆李若瑜王新知
关键词:念珠菌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