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

作品数:1,159 被引量:5,831H指数:2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50篇期刊文章
  • 139篇会议论文
  • 39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56篇医药卫生
  • 26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39篇骨折
  • 138篇细胞
  • 116篇流行病
  • 116篇流行病学
  • 105篇皮肤
  • 69篇关节
  • 68篇基因
  • 63篇股骨
  • 53篇蛋白
  • 53篇成人
  • 52篇性别
  • 51篇年龄
  • 49篇手术
  • 47篇瘢痕
  • 46篇性别分布
  • 45篇流行病学研究
  • 44篇年龄分布
  • 42篇细胞生长因子
  • 39篇胫骨
  • 36篇胎儿

机构

  • 337篇河北医科大学...
  • 13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1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9篇南京军区南京...
  • 10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4篇中国医学科学...
  • 54篇空军总医院
  • 3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7篇军事医学科学...
  • 17篇河北医科大学
  • 15篇南京大学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天津市第五中...
  • 10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承德医学院附...
  • 7篇教育部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6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140篇陈伟
  • 312篇张英泽
  • 172篇付小兵
  • 145篇孙同柱
  • 109篇沈先荣
  • 105篇蒋定文
  • 103篇盛志勇
  • 99篇张奇
  • 97篇刘松
  • 91篇李若瑜
  • 89篇刘维达
  • 89篇何颖
  • 81篇刘磊
  • 80篇孙家元
  • 80篇杨宗酉
  • 76篇吕桂霞
  • 75篇沈永年
  • 72篇殷兵
  • 69篇王海立
  • 66篇刘勃

传媒

  • 116篇中华创伤骨科...
  • 87篇河北医科大学...
  • 45篇中国真菌学杂...
  • 36篇中华皮肤科杂...
  • 35篇感染.炎症....
  • 29篇中华老年骨科...
  • 27篇中国危重病急...
  • 27篇中华耳科学杂...
  • 26篇解放军医学杂...
  • 24篇中华创伤杂志
  • 23篇临床皮肤科杂...
  • 2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9篇医学研究生学...
  • 16篇中国麻风皮肤...
  • 15篇中华实验外科...
  • 15篇中国皮肤性病...
  • 13篇中国临床康复
  • 1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1篇中华航海医学...

年份

  • 10篇2023
  • 25篇2022
  • 21篇2021
  • 22篇2020
  • 25篇2019
  • 31篇2018
  • 47篇2017
  • 72篇2016
  • 83篇2015
  • 79篇2014
  • 57篇2013
  • 54篇2012
  • 74篇2011
  • 61篇2010
  • 68篇2009
  • 51篇2008
  • 81篇2007
  • 36篇2006
  • 41篇2005
  • 44篇2004
1,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1世纪河北省创伤骨科流行病学分析
李亚洲张英泽潘进社陈伟
上皮细胞向免疫细胞转分化促进创伤后假性上皮瘤样肉芽肿的形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早期创伤处理不当和创面感染可导致假性上皮瘤样肉芽肿(PEG)。本研究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上皮细胞转分化与 PEG 病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例来自创(烧)伤后继发 PEG 病变(n=11)及其边缘正常皮肤(PEG-N,n=6)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 PEG 上皮组织形态改变,并结合免疫组化和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观察抗入广谱角蛋白(p-CK)、CK19、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LN)、上皮细胞钙粘附蛋白(E-Cad)、β-连环蛋白(β-Cat)、粘着斑激酶(FAK)、干细胞因子(SCF)和受体(c-Ki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分化抗原簇14(CD14)、CD68和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在 PEG 组织中定位和分布特征。结果:与PEG-N 组相比,PEG 呈现鳞状上皮化生,间质密布微血管结构和炎症细胞,可见上皮基底部结构崩溃、细胞顶-基极性丧失或减弱并有较多的细胞向间质迁移;超微结构显示上皮基底细胞变形、核/浆比增加和细胞间隙增宽.可见单核-巨噬细胞样细胞和肥大细胞样细胞原位"脱壳"样改变并与基底膜解离。在相同部位免疫标记显示基底细胞 p-CK、Ck19和 E-Cad 被显著下调,几乎不表达基底膜Ⅳ型胶原和 LN 成分,但对β-Cat 和 FAK 有较高的免疫反应活性,并在上皮组织和间质内发现大小不一的 CD14^+-单核细胞、CD68^+巨噬细胞、MCT^+-肥大细胞和CD68^+/MCT^+-双阳性细胞,并有较强的 SCF、c-Kit 和 PCNA 标记。结论:在 PEG 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上皮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转分化现象,可能与上皮细胞差异性表达β-Cat/E-Cad 信号落差和 SCF-c—Kit信号通路被活化有关。上皮细胞向免疫细胞的异常取向可能是皮肤免疫系统过度动员的体现。上皮细胞跨胚层转分化机制将有助于肿瘤免疫和创伤修复失控机理的再认识。
姜笃银付小兵陈伟孙同柱盛志勇
关键词:肉芽肿转分化间接免疫荧光
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选择的量化标准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自从1931年Smith[1]用内固定方法治疗第1例股骨颈骨折以来,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成为经典方法.但是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2%和33%[2].虽然手术方法不断改进,但这两种并发症发病率未见明显降低,股骨颈骨折仍然是骨科医师面对的难题,被称为"尚未解决的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尽管近年来假体材料不断改进,手术技巧不断提高,但是与内固定手术相比,置换手术创伤较大,高龄患者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仍有较大的手术风险.
李智勇陈伟王海立李明吴希瑞彭阿钦王鹏程张英泽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评分系统
降下唇肌瓣与髂骨移植联合修复进展期口底癌术后缺损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降下唇肌瓣与髂骨移植联合修复进展期口底癌术后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2011-08—2013-05,对于5例进展期口底癌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遗留的口底和下颌骨缺损采用降下唇肌瓣与髂骨移植联合修复。通过观察组织瓣成活、舌活动度和面部外形等情况,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随访2~18个月,组织瓣全部成活,舌活动度良好,面部外形良好,活动义齿修复下颌缺牙,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降下唇肌瓣和髂骨移植,制备方法简便,均不需要吻合血管,两者联合应用是修复进展期口底癌术后缺损的理想方法。
张森林曹罡陈伟董震刘秉尧孟昭业
关键词:口底癌口底缺损
膝骨关节炎:保膝手术,“膝”望如初被引量:8
2018年
膝骨关节炎(KOA)在人群中的总患病率约为3.8%,女性高于男性(4.8%比2.8%),患病率与年龄增长正相关,50岁达高峰。50岁以上人群KOA的患病率为25%~80%。膝、髋关节骨关节炎在全球致残原因中居第11位,其所致失能引起的健康生命损失年和伤残调整寿命年逐年递增,其中绝大部分是罹患KOA所致。KOA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的医疗负担。
李石伦李傲张瑞鹏尹英超陈伟张英泽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伤残调整寿命年手术KOA致残原因
喉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声带息肉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评估喉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探讨动态喉镜在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0月采用喉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声带息肉85例,术后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利用德国X ION电子动态喉镜检查,并用配套喉记波扫描软件采集喉记波图像,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81例声带手术创面平整光滑,无组织残留,黏膜波基本正常,声音一般在1~3个月恢复正常;3例术后发音功能明显改善;1例患者声带前端有息肉残留,半年后接受再次手术。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具有微创、出血少、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喉内镜下用其治疗声带息肉效果良好,此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吴昆旻李泽卿陈伟王天友江满杰王秋萍
关键词:声带息肉喉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疗效观察
真菌性鼻-鼻窦炎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1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临床资料。结果鼻窦真菌感染占同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手术病人的5.5%(116/2089)。真菌培养及病理检查证实曲霉菌感染...
程友江满杰李泽卿薛飞陈伟季俊峰王秋萍
夏胡许赭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吕桂霞刘维达沈永年胡素泉陈伟徐宏彬曾学思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膝关节骨关节炎部分的更新与解读被引量:108
2019年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膝关节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长期的膝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07年版)》对我国KOA的诊疗具有极大的指导和规范意义[1]。历时10年不懈探索与研究,201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集聚了海内外关节领域及相关领域专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对原指南进行了更新,制定了《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2]。与旧版指南相比,新一版指南介绍了中国KOA的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优化了KOA的诊断和评估流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更为全面地评估了KOA的治疗方案。
王弘德李升陈伟王天瑞张英泽王娟
应用有限元法比较3种内固定器械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通过构建完整骨盆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3种内固定物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1名成年健康男性,经CT扫描,层厚1mm,影像资料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保存。应用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Abaqus等软件建立完整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别置入3种不同的内固定器械,模拟对骶骨施加500N垂直负荷,计算骨盆模型的最大位移值、应力值、应变值及骶骨骨折断端的缝隙移位值,进行比较。结果在500N垂直载荷下,应力经骶骨、两侧骶髂关节、髂骨弓状线至双侧髋臼。通过分析结果可知在500N的载荷下,内固定后的骨盆模型发生应变很小。骨盆模型整体发生的位移依次是骶髂螺钉固定的模型(1.86 mm)、可调式微创接骨板(6.89 mm)、张力带接骨板(9.10mm)。骨盆模型中骶骨骨折缝隙的分离移位值依次是骶髂螺钉固定的模型(1.75mm)、可调式微创接骨板(3.00mm)、张力带接骨板(8.03mm)。结论完整的骨盆是个稳定的力学结构。三维有限元方法证实2枚骶髂螺钉固定骨盆的稳定性大于可调式微创接骨板固定骨盆的稳定性,更大于张力带接骨板固定骨盆的稳定性。
崔蕴威吴涛李升陈伟邢欣张英泽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器
共1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