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美琴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大学英语
  • 3篇英语
  • 2篇意象
  • 2篇殖民主义
  • 2篇种族
  • 2篇小说
  • 2篇教学
  • 2篇《我的光辉生...
  • 1篇大学英语翻译
  • 1篇大学英语翻译...
  • 1篇大学英语课
  • 1篇大学英语课程
  • 1篇大学英语写作
  • 1篇道家
  • 1篇道家思想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意象性
  • 1篇英语翻译
  • 1篇英语翻译教学

机构

  • 10篇皖南医学院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2篇于美琴
  • 1篇石发林
  • 1篇赵玲珍

传媒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开封文化艺术...
  • 1篇现代英语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释意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0年
在中国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沟通的桥梁。但是由于受到英语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大学英语语言学习者直译思维浓重,不能够完成中国特色文本的英译。文章简介了释意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过程中的直译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三步走解决方案。
代雨晴于美琴
关键词:释意理论
《我的光辉生涯》中被压制的女性亚文化群体及其主体性的体现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迈尔斯·富兰克林的代表作《我的光辉生涯》。该书被澳大利亚《公报》主编A.G.斯蒂芬斯称作“第一部澳洲自己的小说”。亨利·劳森为它作了序,并认为“它可以和《简·爱》和《非洲牧场》媲美”。...
于美琴
关键词:《我的光辉生涯》主体性澳大利亚文学小说创作
文献传递
论《我的光辉生涯》中女主人公形象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通过对迈尔斯.富兰克林的代表作《我的光辉生涯》中女主人公西比拉的形象分析,探讨了被边缘化的丛林女人如何追寻自己的命运以及在追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理想与爱情、本我与自我、传统道德与人性欲望的冲突。此外,本文通过西比拉与简.爱的对比,揭示了西比拉身上所反映出的女权主义思想。
石发林于美琴
关键词:身份女权主义
道家思想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性教学研究
2021年
道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道家提出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世无争"的人生观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帮助和治愈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因此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意义。道家思想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也有诸多具体有效的融入路径,包括原典解析、案例分析、线上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二者的结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重塑其人生观和生态观,并可以培养其思辨能力。
于美琴
关键词:自然观人生观辩证思想
评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被引量:4
2008年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其早期作品大多以非洲南部为背景,运用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殖民者在对待种族歧视等问题上的态度。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黑色圣母像》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被释放的意大利战俘和一位英国上尉之间的故事。论文试图通过分析黑色圣母的象征意义和小说中人物冲突的根本原因,进而揭示文章蕴含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对人与人交往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的主题意义。
于美琴
关键词:殖民主义种族
论穆尔豪斯《与人性相关的五个事件》叙事策略
2011年
弗兰克·穆尔豪斯是澳大利亚新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以间断叙述技巧而蜚声文坛,其著名的短篇小说《与人性相关的五个事件》就是这一叙述技巧的典型代表。间断叙述在很大程度上与空间的叙事功能密不可分,正是由于空间的参与,才形成了所谓的间断叙述,尤其是亨利.詹姆斯提出的空间场景系统更是对间断叙述的形成起了支撑作用。此外,作品中所反映的超越和本真两大存在主义哲学内涵的展现过程又与空间场景相呼应,可谓内容与形式达到了最大限的完美统一。
于美琴
关键词:存在主义本真
陶渊明诗中的风意象探析
2017年
陶渊明诗歌中的风意象首先按语法构成可分为主谓、动宾、形容词等+风的形式;其次,按主题意义可分为田园乐、田家苦、归隐观、生命观等类型。分析了陶诗中风意象的艺术手法、审美意义和思想价值。
于美琴
关键词:审美内涵
评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
2008年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她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这在当代女作家中是不多见的,其早期作品大多以非洲南部为背景,运用社会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殖民者在对待种族歧视和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等问题上的态度。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黑色圣母像》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被释放的意大利战俘和一位英国上尉之间的故事,两人一开始结下了友谊,但后来由于思想意识的分歧痛苦地分手了。作者试图通过分析黑色圣母的象征意义和小说中人物冲突的根本原因,进而揭示文章蕴含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对人与人交往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的主题意义。
于美琴
关键词: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路》之重生之旅解析
2020年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自然和女性的关系,麦卡锡的《路》是一部后启示录式的小说,里面对自然和女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描绘,体现了浓厚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麦卡锡关注自然,以寓言的形式告诫人类:一旦自然被人类破坏,就会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同样他贬低女性,认为女性是弱者,但同时,他又将人类重生的希望寄托在女性和自然身上,因为潜意识里,女性是美、爱和希望的象征,自然则是美和生命的来源。
于美琴
关键词:女性重生圣杯
《黑暗的心脏》的意象性解读
2011年
《黑暗的心脏》是康拉德小说的代表作,它运用寓言的形式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人类灵魂进行了探索,并揭示了人性中的顽疾——恶。文章从叙事手法和主题意义的角度,对作品中两大主要意象——河流和荒野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河流这一意象不仅构成了故事情节的主要部分,而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是文明和黑暗的交织物。荒野,则以它的旷大、神秘,不仅象征人与人的冲突,而且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两大意象意义丰富,交相辉映,共同揭露和抨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和虚伪,展现了文明与原始的对立。
于美琴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意象约瑟夫·康拉德丛林小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