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贵富

作品数:47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动脉
  • 20篇冠状
  • 20篇冠状动脉
  • 14篇心肌
  • 14篇体外
  • 14篇体外反搏
  • 12篇血管
  • 10篇心病
  • 10篇冠心病
  • 9篇造影
  • 9篇左心
  • 8篇心室
  • 8篇缺血
  • 8篇左心室
  • 7篇心肌梗死
  • 7篇梗死
  • 7篇成形术
  • 6篇动脉造影
  • 6篇心室功能
  • 6篇左心室功能

机构

  • 39篇中山医科大学...
  • 15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卫生部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47篇伍贵富
  • 23篇杜志民
  • 22篇胡承恒
  • 16篇马虹
  • 16篇李怡
  • 13篇罗初凡
  • 12篇郑振声
  • 9篇张苗青
  • 7篇刘磊
  • 6篇周少春
  • 6篇杨世方
  • 6篇方典秋
  • 6篇唐安丽
  • 6篇赵顺卿
  • 5篇冯君
  • 4篇钱学贤
  • 4篇詹澄扬
  • 3篇李向民
  • 3篇梅卫义
  • 3篇梁宏

传媒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现代医学仪器...
  • 2篇2006首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3
  • 9篇2002
  • 12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9mTc-MIBI心肌断层定量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体外反搏促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梁宏伍贵富李伟明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AMP和cGMP及其比值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反搏过程中及反搏后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动态测定,探讨体外反搏对血浆cAMP和cGMP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病人在药物治疗后,测定血浆cAMP和cGMP水平并无变化。而反搏组在反搏治疗后血cAMP和cGMP的浓度可明显升高,并随着反搏治疗的疗程延伸而累积增加,以反搏第2、3疗程末最明显,反搏后1个月,增高的优势仍然保持。cAMP/cGMP的比值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提示体外反搏可改善血液循环,使组织细胞功能加强,促使细胞释放cAMP和cGMP,以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为临床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某些疾病取得疗效提供了依据。
张苗青伍贵富郑振声赵顺卿刘秀琴
关键词:冠心病体外反搏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何劲松伍贵富陈国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病因预后
冠状动脉扩张的影像与临床表现
1999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影像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按WHO标准。结果:共发现29例冠状动脉扩张,其中16例为单纯冠状动脉扩张,13例为冠脉扩张并狭窄。11例并有心肌梗塞,15例心绞痛,4例为非典型胸痛。结论:部分缺血性心脏病可能由冠状动脉扩张所致。
胡承恒杜志民唐安丽伍贵富李向民陈剑魂马虹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扩张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预适应”:概念、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1996年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指心肌在经历多次、短暂的缺血刺激以后出现的一种自发性保护现象。这种现象已在诸多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中得到证实。其产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系缺血刺激催化了心肌细胞内某一种效应物质的磷酸化过程。一旦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被揭示,它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伍贵富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绞痛冠状动脉成形术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价值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 (CAC)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 2 9例老年患者行电子束CT检测CAC并计算每例的CAC总积分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无及其程度。结果  (1) 2 2 9例患者中 ,CAC检测阳性 2 2 0例 ,总阳性率 96 .0 7% ;造影显示有 2 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 ,其中 16 8例确诊为冠心病。 (2 )全组CAC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9%、13%、76 %和 89% ,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应指标则分别为 97%、19%、94%和 33%。(3)老年男性组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 ;老年女性则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综合考虑敏感性及特异性 ,对于老年男性 ,以CAC积分为 2 0 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分值较好 ,而对于老年女性则以 5 0作为诊断分值较佳。结论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具有一定价值 ,但应结合性别和钙化分值进行综合分析。
杜志民罗初凡胡承恒李向民李怡伍贵富马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钙质沉着症X线计算机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AMP和cGMP及其比值的影响
张苗青伍贵富郑振声赵顺卿刘秀琴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87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1998年
对172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分组对照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7例,西药组85例。治疗8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5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根据辨证论治服用补心气或滋心阴口服液,配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张苗青伍贵富李温娘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CAC)的不同模式。方法  5 5例AMI患者与 6 7例SAP患者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检测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 ,行电子束CT检查以计算CAC积分 ,分析SAP与AMI患者CAC积分的差异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1)就心脏整体而言 ,SAP组CAC检测阳性率为 87 7% ,而AMI组阳性率为5 5 9% ;SAP组心脏整体和冠状动脉分支的CA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MI组 (P <0 0 1)。 (2 )SAP组CAC积分显著高于AMI组 ,其自然对数转换值 [LN(钙化积分 +1) ]的均数按心脏整体计算为 5 2±1 7对 2 4± 1 8(P <0 0 1) ,按冠状动脉分支计算为 3 3± 2 1对 1 2± 1 4 (P <0 0 1)。 (3)SAP组CAC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较AMI组更为明显 ;在每一相同的年龄段内比较 ,SAP组的CAC程度均较AMI组明显增高。 (4)SAP组重度狭窄的冠状动脉多发生重度或中度钙化 ,而AMI组梗死相关动脉则多数无钙化或仅有轻度钙化。结论 SAP患者CAC大多较为严重 ,而AMI患者多数钙化程度较轻 ,且大多发生于无或轻微钙化的冠状动脉。
冯君杜志民罗初凡胡承恒伍贵富李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
左心室假腱索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1年
为探讨左心室假腱索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 ,回顾性分析 1989年 7月~ 1999年 7月住院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左心室假腱索的患者 15 8例。结果显示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 5 7例 ,无器质性心脏病 10 1例 ,其中出现心前区杂音5 8例 ( 5 7.4% ) ,心律失常 88例 ( 87.1% ) ,6 6例经过抗心律失常治疗 ,显效 5例 ( 7.6 % ) ,有效 15例 ( 2 2 .7% ) ,5 6例无效( 6 9.7% )。提示 :左心室假腱索可出现在健康人中 ,常引起心前区杂音及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疗效差 。
何劲松伍贵富
关键词:左心室假腱索多普勒心律失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