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承恒

作品数:139 被引量:61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8篇动脉
  • 75篇冠状
  • 73篇冠状动脉
  • 41篇心肌
  • 31篇血管
  • 24篇造影
  • 23篇心病
  • 23篇梗死
  • 23篇冠心病
  • 21篇心肌梗死
  • 20篇成形术
  • 17篇动脉疾病
  • 17篇冠状动脉疾病
  • 15篇动脉造影
  • 15篇急性心肌梗死
  • 15篇冠状动脉造影
  • 14篇心绞痛
  • 14篇心室
  • 14篇绞痛
  • 13篇左心

机构

  • 7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5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哈佛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桂林医学院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深圳市孙逸仙...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138篇胡承恒
  • 118篇杜志民
  • 66篇罗初凡
  • 58篇李怡
  • 51篇马虹
  • 32篇伍贵富
  • 31篇梅卫义
  • 22篇伍贵富
  • 20篇曾武涛
  • 14篇董吁钢
  • 13篇李向民
  • 13篇何建桂
  • 12篇吴杏
  • 12篇陈国伟
  • 11篇唐安丽
  • 10篇廖新学
  • 8篇郑振声
  • 7篇廖晓星
  • 5篇马中富
  • 5篇叶慧膺

传媒

  • 9篇中国介入心脏...
  • 9篇新医学
  • 8篇中国动脉硬化...
  • 8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岭南心血管病...
  • 6篇影像诊断与介...
  • 6篇中国心血管杂...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现代医学仪器...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2004年中...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21篇2005
  • 4篇2004
  • 10篇2003
  • 21篇2002
  • 11篇2001
  • 7篇2000
  • 9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8篇1996
  • 2篇1995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束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节段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8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EB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影的332个节段中,EB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占264段(79.5%),68段(20.5%)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5或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5或0.01)。②EBCT造影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95.9%、93.6%、79.1%和96.4%;EBCT造影对诊断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结论】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
胡承恒罗初凡杜志民李向民周旭辉李怡曾武涛马虹
关键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电子束CT节段左回旋支阴性预测值EBCT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的关系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PAPP-A和hs-CRP,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复杂狭窄和光滑狭窄。【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有28例(74%)患者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70%,多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24例(57%),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33例(79%)有1处以上的复杂狭窄,多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58%,P<0.05);PAPP-A与hs-CRP正相关(r=0.44,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hs-CRP(4.40mg/L±0.003mg/Lvs0.48mg/L±0.016mg/L,P<0.001)和PAPP-A(18.40×10-3U/L±0.002×10-3U/Lvs7.79×10-3U/L±0.001×10-3U/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有复杂狭窄者的PAPP-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复杂狭窄者。【结论】PAPP-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梅卫义杜志民胡承恒罗初凡李怡陈国伟
关键词: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PAPP-A造影结果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体外反搏的疗效探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terpulsation EECP)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共469例,其中8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体外反搏治疗(EECP组),另384例子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临床随访6—72个月,部分行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左室功能和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对EECP组81例(95%)和药物组350例(91%)成功进行了随访,两组存临床资料、造影特征和介入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终点事件:EECP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8.6%比17.4%,P〈0.05);EECP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18.5%比35.4%,P〈0.01)。(3)超声心动图:两组基线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相似,但复查时EECP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4)冠状动脉造影:两组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CP组出现侧支循环患者数明显多于药物组(17.9%比5.1%,P〈0.05),复查时病变血管参考内径[(3.29±0.61)mm比(3.06±0.50)mm,P〈0.05]和支架内最小腔径[(3.02±0.59)mm比(2.67±0.62)mm,P〈0.01]均显著大于药物组。结论对于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可减少心绞痛复发,改善预后和心功能,并可能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罗初凡杜志民胡承恒伍贵富张苗青
关键词:体外反搏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长期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闭塞犬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索长期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闭塞犬心肌微血管和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循环和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网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犬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反搏组(n=6),均用心导管法建立定向冠状动脉闭塞模型3d后,反搏组接受体外反搏处理,每日1h,持续共6周(每只犬反搏总时间28—30h)。血管细胞成分免疫标记技术比较心肌微血管的差异和血管新生作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犬血清VEGF水平动态变化。免疫组化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超敏法)测定心肌组织局部VEGF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组织局部VEGF mRNA的表达。结果(1)图像分析证实,反搏组犬缺血心肌组织内的微血管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α-actin:(11.8±5.3)支/HP比(3.4±1.2)支/HP,P〈0.05;FⅧ-r-Ag:(15.2±6.3)支/HP比(4.9±2.1)支/HP,P〈0.05]。(2)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两组犬的血清VEGF水平开始升高,在24h均达到一峰值水平,随后VEGF水平下降,约在1周时降至最低。之后两组犬的血清VEGF水平有轻微增加,但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反搏组犬缺血心肌组织的VEGF表达范围较广泛,但绝大部分仍分布于心肌细胞,少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相反,在对照组,心肌VEGF阳性表达的范围和强度均不及反搏组。(4)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发现,反搏组犬心肌VEGF表达的面积[(0.0353±0.0090)mm^2比(0.0036±0.0008)mm^2,P〈0.01]、吸光度指数[(3.0391±0.5121)比(0.3473±0.0840),P〈0.01)]均高于对照组;对两组心肌组织VEGF 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反搏组犬心肌VEGF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增加73.5%.结论长期体外反搏治疗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新生血管形�
谢强伍贵富杜志民胡承恒方典秋戴刚郑振声
关键词:体外反搏微血管血管新生心肌缺血
肱动脉内皮功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功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98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对照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NMD),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50%,50%~75%,〉75%病变组和冠脉病变0、1、2、3支病变组,以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范围与肱动脉FMD及NMD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肱动脉内皮功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肱动脉FMD及N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MD及NMD减低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r=-0.54,-0.52,均P〈0.01),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呈弱相关性(P〈0.01);FMD、NMD均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因素(OR值分别为0.81、0.82),FMD和NMD对诊断冠心病有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刘东红刘艳秋林红姚凤娟杨震胡承恒
关键词:肱动脉冠心病
运动心电图与电子束CT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运动心电图 (EET)与电子束 (EB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 (CAC)联合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并于同期行EBCT和EET检查的患者 13 5例 ,记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S) ,结合CS和EET评价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S阈值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7%、81%、74%和 83 % ;EET阳性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3 %、76%、68%和 80 % ;CS阈值和EET综合评价 ,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 93 %和 92 % ,系列试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 96%和 91% ,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 ( P <0 0 5和0 0 1)。结论 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与运动心电图联合评价能显著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罗初凡杜志民李向民胡承恒唐安丽李怡曾武涛何建桂周旭辉马虹
关键词:钙质沉着症心电图描记术冠心病运动心电图电子束CT检测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以往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实验多集中于骨髓干细胞,甚少报道涉及富含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的脐血干细胞,而以其作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尚未确定。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1/2007-09在中山大学动物试验中心完成。材料:脐血来源于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提供。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15只/组。方法:采用羟乙基淀粉沉淀联合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前细胞行BrdU标记。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细胞移植组在梗死区周边注射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模型组注射DMEM培养基,培养4周。假手术组仅开胸并在左前降支下过线。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以左心导管检测血流动力学改变,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心肌胶原含量变化及移植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左室壁厚度增加,室壁活动度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球形指数增大,左室舒张末压显著下降,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明显增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心肌细胞间仅见少量胶原纤维,呈条索状与心肌纤维平行排列;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肿胀程度及排列情况均有所改善,细胞移植组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降低(t=3.81,P=0.001)。模型组梗死区及其周边和假手术组均未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细胞移植组胞核呈BrdU阳性的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区,部分阳性细胞参与到血管壁的组成。结论:在未使用免疫抑制
王小庆胡承恒伍贵富杨燕华何小洪杜志民刘东红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心肌梗死心功能
6分钟步行实验与慢性心力衰竭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评价 6分钟步行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以及 6分钟步行距离与其他心力衰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对 33例正常对照组与 6 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的 6分钟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EF、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对照组与各心力衰竭组之间步行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3)。心力衰竭患者中 ,NYHA 与 及 之间的步行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差异。心力衰竭患者中 6 MWT与 NYHA分级、EF及 L HFQ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 90 (P<0 .0 1) ,0 .2 6 6 (P<0 .0 3) ,- 0 .6 5 8(P<0 .0 1)。 6 MWT与 L HFQ之间的相关性在 NYHA , 患者中明显高于 NYHA 患者。结论  6 MWT与 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与其他临床常用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合用可提高心功能评估的准确性 。
冷秀玉曾武涛陈国伟杜志民胡承恒罗初凡
SMK微型智能心电监测仪及临床应用
1995年
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检查监测时间过短的不足,对发作性心肌缺血,阵发性心律失常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临床心血管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但目前国内常用的动态心电图装置,包括磁带记录式和固态持续记录盒式动态心电图装置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技术的普及.由亚洲仿真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依靠本身高新技术力量,结合临床医生意见,开发研制的SMK微型智能心电监测仪(国家专利产品),按心电连续监测,智能化选择记录,实时显示报警等功能而设计;价格仅为普通HOLTER的十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实际推广应用前景.为验证其临床实际效果,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由该公司提供的12台样机进行了试用观察,现将其性能特点及观察结果小结如下.
杜志民胡承恒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测仪
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管再通成形治疗被引量:2
1996年
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管再通成形治疗杜志民,胡承恒,廖晓星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狭窄性病变治疗效果业已肯定,但是否适用于闭塞性病变尚有不同意见。本文就冠状动脉再通成形术的初步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加以讨论。一、临床资料本院自1994年10月至1996年1月...
杜志民胡承恒廖晓星
关键词:血管再通成形术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