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义
- 作品数:429 被引量:83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bFGF表达在转染bcl-2基因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转染bcl-2基因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是否与bFGF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关。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取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脑室内注射空质粒组(空质粒组)和脑室内注射质粒pLXSN介导的bcl-2基因组(Bcl-2组)。每组50只。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后3、6、24、48、72h观察bF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MCAO后bFGF蛋白在生理盐水组与空质粒组之间,缺血后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其表达高峰在缺血后24h,而bcl-2组早期即大量表达且持续较长时间,并在同一时间段表达明显强于其他组(P<0.05)。结论pLXSN-bcl-2基因脑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FGF的表达而实现的。
- 肖丽军何志义
- 关键词:BFGFBCL-2基因脑缺血基因治疗
- 10例Heubner回返动脉梗死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Heubner回返动脉梗死的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例Heubner回返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特点,讨论梗死病灶与供应血管的关系。结果 1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构音障碍、中枢性面舌瘫、偏瘫(上肢较重)等;神经影像学显示尾状核头部、壳核前部、苍白球外侧部、内囊前肢等区域梗死。结论正确认识Heubner回返动脉梗死的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特点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秦雪何志义李蕾赵奕楠刘芳邓淑敏
- 关键词:脑梗死纹状体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雌激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去卵巢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雌激素,连续6d后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于缺血24h断头取脑。观察脑梗死灶的面积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与缺血对照组比较,梗死灶面积均减小(P<0.01),Bcl-2阳性细胞值均明显增加(P<0.01)。在一定范围内,大鼠血雌激素浓度和Bcl-2阳性细胞值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上调了Bcl-2蛋白表达所致。
- 李润辉何志义
- 关键词:17Β-雌二醇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保护作用BCL-2
- PU-738磷酸二酯酶4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关联研究
- 李楠何志义徐佳亮李蕾
- 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以及进行溶栓治疗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栓塞、大面积腑梗死、皮层梗死、糖尿病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机率增大,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 高鹏何志义
-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糖尿病
- 尾加压素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预缺血联合巴曲酶处理缺血性大鼠脑损伤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巴曲酶增强缺血耐受现象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预缺血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性损伤组、预缺血组、预缺血联合巴曲酶组4组,各组按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断后3、6、24、72 h再分为4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亚组UⅡ及孤儿G蛋白耦联受体14(GPR14)免疫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各亚组MAPK亚型ERK和JNK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断后24 h其大脑UⅡ和GPR14阳性细胞表达达高峰;同一时间点间比较,预缺血联合巴曲酶组可明显改善大鼠脑损伤症状,明显降低UⅡ和GPR14表达,增强磷酸化ERK表达,减弱磷酸化JNK表达。结论巴曲酶可通过抑制UⅡ的合成降低其促血管平滑肌增殖和血管收缩效应,以及促进ERK生存通路和抑制JNK死亡通路而增强内源性脑保护作用。
- 徐佳亮姜美子何志义李蕾
-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预缺血缺血性损伤巴曲酶
- MicroRNA-181c在颅内出血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microRNA181-c在颅内出血(ICH)以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以及是否与临床症状表现存在相关性。方法本文ICH22例,对照组18例患者,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行PCR检测microRNA181-c的表达,比较其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和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ICH组以及对照组的miR-181c的表达存在差异性,同时其表达量与ICH存在负相关。结论miR-181c是预防ICH的基因,其表达高低与ICH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 卢希何志义
- 关键词:颅内出血肿瘤坏死因子Α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伴颅内多发钙化2例报道被引量:2
- 2015年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手足搐搦、症状性癫痫发作、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影像学可见颅内多发对称性钙化。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伴颅内多发钙化的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7岁,以“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周”为主诉人院。患者1周前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行走需人搀扶。病来无发热,无抽搐发作,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10余年前因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第2d出现抽搐,此后患者每天应用葡萄糖酸钙10ml,2次/d静推。查体:神志清醒,查体合作,言语不清,听力正常,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灵敏,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Babinski征(L:-,R:+)。
- 郝悦含胡庆哲何志义
-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多发钙化BABINSKI征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言语不清抽搐发作
- 疑似食物中毒导致的A型胼胝体变性1例报道伴文献复习
- 2015年
- 一般认为胼胝体变性是由慢性乙醇中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又称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本病于1903年由Marchiafava及Bignami两位病理学家进行详细表述并命名。我国学者在1994年首次报道。MBD患者以出现选择性的胼胝体部位对称性脱髓鞘为其病理特征,而临床表现方面则缺乏特异性,以往诊断主要靠尸检,由于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使本病的生前诊断及治疗成为现实。以往认为MBD由乙醇中毒引起。近年来非乙醇中毒引起的MBD报道越来越多,但由食物中毒导致的MBD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疑似食物中毒导致的A型MBD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王彦喆姜美曦李珊珊李蕾何志义
- 关键词:胼胝体变性食物中毒文献复习疑似慢性乙醇中毒神经系统并发症
- 原发性侧索硬化2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侧索硬化(PLS)的临床诊断、与经典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关系、神经电生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PL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LS是隐匿起病,进展缓慢的仅累及上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很多初诊为PLS的患者经过长期随访最后发展为肌萎缩侧索硬化,PLS的影像学表现多样,神经电生理检查容易早期发现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结论对于疑诊PLS的患者,明确是否具有局限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症状十分重要,对患者进行时间的纵断随访对疾病最后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意义重大。
- 王凤志何志义李蕾邓淑敏刘芳赵奕楠孟肃
- 关键词:原发性侧索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