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浩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燃烧
  • 2篇动力学
  • 2篇正庚烷
  • 2篇气门
  • 2篇燃烧过程
  • 2篇热效率
  • 2篇重整
  • 2篇进气
  • 2篇进气门
  • 2篇可用能
  • 2篇庚烷
  • 2篇高温
  • 2篇柴油
  • 2篇柴油机
  • 1篇低氧
  • 1篇低氧环境
  • 1篇丁醇
  • 1篇增压
  • 1篇正丁醇
  • 1篇汽油

机构

  • 6篇天津大学

作者

  • 6篇苏万华
  • 6篇余浩
  • 4篇闫峰
  • 2篇朴有哲
  • 2篇邬斌扬
  • 2篇刘威威
  • 1篇裴毅强

传媒

  • 4篇内燃机学报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燃料高温低(无)氧重整特征研究
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着很大部分的化学可用能损失,而如果在缸外将燃料进行预处理,将其变为多种小分子的混合重整分子,可以进一步降低燃烧过程损失.并且,重整后的分子为气体分子,其在混合等过程也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在一台反应时间灵活可...
林章磊刘威威闫峰孙宏洁余浩范新雨苏万华
关键词:化学反应动力学
绝热定容燃烧过程因化学动力学引起的可用能损失研究
采用非平衡态热力学耦合化学动力学方法对燃烧化学可用能损失进行了分析,其中化学动力学模型采用耦合详细机理、有限的化学反应速率,取正庚烷、正丁醇和汽油替代物三种燃料进行计算,得出三种燃料反应过程化学可用能损失随时间变化、化学...
闫峰余浩孙宏洁苏万华
关键词:化学动力学正庚烷
基于进气门晚关和EGR的协同作用在两种燃烧模式下对柴油机排放和热效率优化被引量:2
2013年
在一台直列6缸重载柴油机高速低负荷工况进行了试验,在缸内早喷和晚喷两种燃烧模式下,使用进气门晚关(LIVC),并调整喷油定时和EGR率对柴油机排放和热效率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LIVC后,与EGR能产生协同作用,使缸内氧浓度和高温区域减少,有效降低NOx排放,同时延长了滞燃期;早喷模式中,适当降低EGR率来控制燃氧当量比增加,使滞燃期增长成为影响Soot排放的主导因素,NOx和Soot排放比未使用LIVC时分别减少29%和35%;晚喷模式中,延迟喷油定时,增加EGR率,滞燃期进一步增长,与未使用LIVC相比,NOx和Soot排放分别减少30%和94%;两种模式中都获得了极低的排放值.同时,LIVC使泵气损失率减少,两种模式中有效热效率均提高约2%,晚喷模式有效热效率比早喷模式低2%~3%,但拥有更低的压力升高率.
余浩邬斌扬朴有哲裴毅强苏万华
关键词:柴油机废气再循环
基于两级增压与进气门晚关协同作用对柴油机热效率和排放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部分均质预混燃烧模式研究进气门晚关定时(RIVCT)与两级增压器的优化匹配.对两级增压匹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合理控制中冷强度、两级压气机的运行效率耦合压比分配技术,可以得到满足压比所需的最小驱动功.在各转速平均有效压力为0.5,MPa工况(25%负荷)发现使用RIVCT,进气流量降低使压气机运行在高效率区,降低了对驱动功的要求,故压比仍能保持不变.同时,进气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进气流量减少导致排气压力降低,减少泵气负功从而提高热效率,但各转速热效率提升幅度不同,1,300,r/min、1,600,r/min和1,900,r/min有效热效率分别提高了约1%、1.5%和2%.在相同喷油定时和EGR率(低压EGR循环)的情况下,使用RIVCT后有效压缩比降低,降低了压缩温度使滞燃期加长,混合时间增加,Soot排放降低(降低幅度约30%);滞燃期的加长使混合更加均质,降低缸内局部火焰温度,导致NOx排放大幅度降低(降低幅度约70%).
邬斌扬朴有哲余浩苏万华
关键词:柴油机热效率
基于详细化学动力学正丁醇定容燃烧过程的损失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详细化学动力学在绝热均质定容条件下对正丁醇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非平衡态热力学熵平衡方程计算了燃烧过程的损失.结果表明:损失率曲线主要有两个峰值,第1个峰值由正丁醇转变为小分子燃料的反应(阶段1)和H_2O_2,loop及支撑反应(阶段2)构成;第2个峰值由CO、H氧化为最终产物反应(阶段3)构成.提高燃烧初始温度或当量比,反应温度上升,阶段1中高温反应路径取代低温反应路径,使损失降低,阶段2和阶段3中主要反应损失持续时间缩短,使损失降低;然而燃烧温度过高致使离解反应发生,导致不完全燃烧.增加燃烧初始压力或降低氧体积分数都可抑制离解反应,减少不完全燃烧.若使用进气加热、增压、稀燃、提高压缩比和废气再循环等发动机技术,可改变燃烧初始条件,使总损失从30.7%,减少至18.7%,.
余浩闫峰苏万华
关键词:正丁醇热效率
高温无氧重整与重整燃料可用能被引量:2
2017年
为降低内燃机燃烧过程燃料可用能损失,提出了高温无氧燃料重整的方法.通过主动流动式高温定压流动反应试验系统对正庚烷和汽油表征组分两种燃料的重整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使用气相色谱仪(GC)测量了重整产物的摩尔浓度,并与详细动力学机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计算了重整燃料分子的化学可用能增益与分布、燃料燃烧过程可用能损失.结果表明:试验测得的重整产物摩尔浓度与计算结果一致.重整时间一定时,燃料重整存在一个最佳重整温度区.在1,050~1,150,K温度下重整100~400,ms,正庚烷化学可用能可提升约3%,,汽油表征组分化学可用能可提升约1.5%,.经过重整,燃料燃烧过程可用能损失明显降低.
林章磊闫峰余浩刘威威苏万华
关键词:可用能正庚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