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正波

作品数:2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神经痛
  • 8篇癫痫
  • 8篇经痛
  • 7篇血管
  • 7篇三叉神经
  • 7篇三叉神经痛
  • 7篇微血管
  • 7篇减压术
  • 6篇血管减压
  • 6篇血管减压术
  • 6篇微血管减压
  • 6篇微血管减压术
  • 5篇手术
  • 5篇显微血管
  • 5篇难治
  • 4篇电图
  • 4篇射频
  • 4篇射频热凝
  • 4篇热凝
  • 4篇显微血管减压

机构

  • 23篇兰州大学第二...
  • 4篇兰州大学
  • 1篇卫生部

作者

  • 24篇兰正波
  • 23篇张新定
  • 16篇韩彦明
  • 14篇史雪峰
  • 14篇王小强
  • 7篇贺振华
  • 6篇刘亚丽
  • 5篇杨文桢
  • 5篇陈念东
  • 4篇王天成
  • 4篇颜抒阳
  • 3篇李志磊
  • 2篇杨志波
  • 2篇何蓓
  • 2篇潘亚文
  • 2篇张慧
  • 1篇袁静敏
  • 1篇蔡增琰
  • 1篇孟永鹏
  • 1篇袁越

传媒

  • 9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癫痫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附4例报告)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三叉神经痛术后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临床少见,本文报告4例并探讨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随访结果,并探讨发病机制。结果 94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4例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特征为停药前服药剂量较大,疗程较长,均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替代治疗后好转,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未见复发。结论三叉神经痛术后是否出现卡马西平药物戒断综合征有不同观点。我们观察到的主要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替代治疗并逐渐减药可获良效。
何蓓张新定韩彦明王小强贺振华兰正波李志磊孟永鹏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显微血管减压术
锁孔开颅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
2016年
目的 探讨采用锁孔开颅术处理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35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患者诊治经过,所有患者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开颅技术,并将30例常规开颅术组设为对照组,对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锁孔组35例患者均经MR确诊,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消失,其中33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例术后1个月内逐渐消失,肿瘤全切除25例,残留少量包膜的近全切除10例。锁孔组手术持续时间(126±48)min,而常规手术组手术持续时间(216±66)min(t=2.536,P〈0.05)。锁孔组术中出血量(91.3±52.2)m L,而常规组术中出血量(186.3±65.4)m L(t=2.163,P〈0.05)。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锁孔组Ⅰ级32例,Ⅱ级3例,2例合并听力下降者在术后3个月内逐渐改善,常规组Ⅰ级25例,Ⅱ级5例(χ2=4.158,P〈0.05)。术后听力评估采用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分级法,锁孔组A级33例,B级2例,常规组A级27例,B级3例(χ~2=5.167,P〈0.05)。跟踪随访3个月至5年症状无复发,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应用锁孔开颅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是安全有效的。
王小强张新定韩彦明史雪峰兰正波侯国阔陈念东潘亚
关键词:胆脂瘤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
额叶癫痫患者手术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额叶癫痫患者手术后长期发作结局和影响预后的预测因素,以指导评估治疗并给予临床参考。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经多模态癫痫外科评估体系精准评估并行手术治疗的30例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癫痫发作起始年龄(16.30±10.65)岁,手术治疗时年龄(23.98±11.04)岁,癫痫发作病程(7.68±6.37)年。多模态癫痫外科评估体系包括Ⅰ期无创评估和Ⅱ期侵入性评估,收集的各研究变量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研究变量对癫痫手术预后的重要性,确定潜在的预后预测因素,以探究额叶癫痫患者手术后癫痫控制情况及可能影响癫痫预后的各变量对预后疗效的影响。结果纳入的30例额叶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手术预后良好(EngelⅠ级)率为70%,平均随访(29.9±14.1)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病程、癫痫发作频率、是否行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监测、致痫病灶是否完全切除、是否出现术后急性期癫痫发作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癫痫病程长、发作频率频繁、出现术后急性期癫痫发作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而SEEG的应用、致痫病灶的完全切除可显著改善手术预后。
何文斌赵明睿沈云娟刘亚丽史雪峰史哲王小强杨文桢兰正波韩彦明张新定
关键词:额叶癫痫手术治疗预后
成人右侧颞枕叶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2021年
1病例资料37岁女性,因突发头痛10 d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全身多处皮肤散在分布直径约1 cm大小斑丘疹,部分有少量脱屑或色素沉着,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血常规、血生化检验未见异常,血清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肿瘤标志物全套、结核感染T细胞及结核抗体定性测定、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及抗酸染色均未见异常。胸、腹部CT见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何文斌沈云娟杨文桢韩彦明兰正波吴海洋张新定
关键词:颅内肿瘤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显微手术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在三叉神经痛术中的应用研究
侯国阔张新定张慧刘亚丽韩彦明王小强陈念东贺振华颜抒阳史雪峰兰正波潘亚文
大脑胶质瘤病的分型探讨(附13例报告)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GC)的分型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13例GC进行分型对比研究。结果 GC的临床表现以头痛(8/13)和癫痫(3/13)常见。影像学检查显示弥漫性病灶累及大脑半球3个或3个以上脑叶及中枢结构,MRI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通常无强化,MRS也具有诊断价值。光镜和电镜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多以星形胶质细胞瘤多见(9例),也可为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依据组织学表现,GC 1型以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多见。结论可将GC分为两型,并且各具有不同的影像和病理学特征,1型GC以星形细胞瘤常见,临床上可依据分型的不同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杨志波张新定韩彦明王小强贺振华兰正波
关键词:大脑胶质瘤病临床病理学神经影像学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1例被引量:1
2015年
1例54岁的男性发作性左侧面部抽搐伴疼痛2年余,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病变,3D-TOF序列提示三叉神经、面神经根区有血管影存在。术中证实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面部抽搐和疼痛症状均消失。此病例为面肌痉挛并发三叉神经痛实属罕见,我们对此进行报道。
门晓旭张新定颜抒阳韩彦明王小强魏乃礼史雪峰贺振华兰正波
关键词: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责任血管
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N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发现及神经影像学所见进行分析,研究影响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NVCS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收集兰大二院2011年3月至201...
兰正波
关键词: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锁孔
文献传递
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现状被引量:9
2013年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病人疼痛剧烈,痛苦异常。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或不能耐受者,外科治疗通常是最后选择。虽然外科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好、并发症尚可被接受的主要有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和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主要是伽玛刀)治疗。对一般状况较好,能够耐受麻醉和开颅手术者,首选MVD;对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开颅手术的病人,则可选择半月神经节毁损术或伽玛刀治疗;对于治疗后复发者,可再次行半月神经节毁损术、MVD或MVD加部分感觉根切断术以及伽玛刀治疗。
李志磊史雪峰兰正波张新定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放射外科手术
锥形植入脑深部电极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1例
2021年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引起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原因,在癫痫手术中约占1/2。文献研究表明传统开颅术治疗后癫痫缓解率可达85%,效果良好[1-2]。但毗邻功能区且位置深在的FCD,传统开颅术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高,且该部位往往需要植入脑深部电极来鉴别功能区与致痫区的关系,因此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引导的射频热凝术可能成为外科干预的最佳选择,然而该技术仅部分毁损致痫灶,治疗效果较开颅手术低。如何优化常规电极植入方案使得植入电极全面覆盖致痫灶从而提高射频热凝效果,目前相关研究国内外鲜有报告。文中对1例位于中央后沟与顶内沟交界区的FCD采用沿沟底依据病灶形态"锥形植入"的方法来优化植入方案,以达到彻底毁损致痫灶来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
韩彦明沈云娟史哲兰正波刘亚丽王天成张新定
关键词:射频热凝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