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冬霞

作品数:39 被引量:28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闪电
  • 15篇雷达
  • 11篇地闪
  • 10篇闪电活动
  • 10篇雷暴
  • 8篇电荷结构
  • 8篇多普勒
  • 8篇飑线
  • 7篇中尺度
  • 6篇多普勒雷达
  • 6篇中尺度对流
  • 5篇电荷
  • 5篇中尺度对流系...
  • 5篇雷达回波
  • 5篇回波
  • 4篇闪电特征
  • 3篇电荷分布
  • 3篇同化
  • 3篇资料同化
  • 3篇雷暴云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北京市气象局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3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江西省人工影...
  • 1篇山东省人民政...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北京城市气象...

作者

  • 39篇刘冬霞
  • 24篇郄秀书
  • 12篇王东方
  • 6篇潘伦湘
  • 6篇刘明远
  • 5篇杨静
  • 5篇蒋如斌
  • 5篇张鸿波
  • 5篇陈志雄
  • 3篇王彩霞
  • 3篇冯桂力
  • 3篇王宇
  • 3篇李万莉
  • 2篇肖现
  • 2篇苏德斌
  • 2篇王志超
  • 2篇宣越健
  • 2篇王俊芳
  • 2篇夏祥鳌
  • 2篇段树

传媒

  • 8篇大气科学
  • 3篇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气象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2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闪电活动及其冰雹分布特征
基于SAFIR3000闪电定位系统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2011年发生于北京地区的58个不同类型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结构分布及其闪电活动特征.根据雷达回波的分布,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成了6类:前部线...
刘冬霞郄秀书
关键词:闪电冰雹雷达
一次飑线系统中的闪电分布特征及云内可能的电荷分布
刘冬霞刘明远王东方苏德斌
西北太平洋地区强台风的闪电活动特征被引量:21
2010年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和中央气象台提供的台风定位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2005~2008年登陆我国的1个强台风和6个超强台风的闪电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地区强台风成熟时平均闪电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三圈结构:眼壁上存在一个明显的闪电弱密集带(20~80km),而距离台风中心80~200km范围内闪电密度接近于零,>200km的外雨带中闪电又逐渐增加.外雨带中的闪电远远多于台风中心或者眼壁上发生的闪电,台风中心发生的闪电所占比例小于总数的1%.若把距台风中心100km范围内的闪电定义为台风眼壁闪电,则在台风中心最大风速急剧增大的阶段,眼壁上的闪电爆发,而在眼壁闪电爆发的几个小时后中心风速达到最大值,有个别台风在台风最强期间的前半段眼壁闪电爆发,这对台风强度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台风减弱阶段,中心闪电发生很少.
潘伦湘郄秀书刘冬霞王东方杨静
关键词:强台风闪电
不同类型雷暴系统的闪电活动观测及电荷结构研究
基于建立的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ei Jing NETwork),对发生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不同类型雷暴中的闪电活动进行组网观测。并结合多普勒雷达、地面气象资料以及探空等,通过综合组网观测实验对强对流天气系统中闪电活动进行...
刘冬霞郄秀书王宇王东方孙竹玲田野
关键词:地闪云闪雷达回波电荷结构
文献传递
华北地区一次冰雹云的地闪活动和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
利用山东地区地闪雷电定位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和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16日发生于山东地区冰雹云的地闪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本次冰雹云过程中正地闪活跃且占主导地位,而负地闪相对于正地闪则呈现不活跃状态。从云顶温...
刘冬霞郄秀书冯桂力
关键词:冰雹云多普勒雷达云顶温度地闪
文献传递
山东半岛一次强飑线过程地闪与雷达回波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利用山东省气象局地闪定位资料和青岛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3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地闪活动演变特征以及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地闪异常活跃,最大频数达到1 212fl.(10min)-1,但正地闪仅有15次。在飑线系统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出现了两次"跃增"现象,地闪频数随时间的增加呈"阶梯状"发展特征。地闪主要集中发生在6km高度上雷达回波≥35dBZ的区域,地闪频数与45dBZ以上强回波面积的相关系数达到0.89,但也有少量地闪零星分布在弱回波区域。地闪频数与45dBZ回波顶高的相关性要好于与35dBZ和50dBZ回波顶高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为了定量分析对流强度与地闪频数之间的关系,定义了8个对流强度指数,其中0℃层以上所有强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值之和与0℃层以上所有强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值与所在高度的乘积之和以及地闪频数的关系非常稳定。对比分析不同强度的对流系统,发现不同雷暴天气过程中的对流强度与地闪频数的关系明显不同,即对流越强,相应的对流强度与地闪频数的相关关系也越好。另外,在飑线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地闪频数与0℃层以上和7~11km高度的冰相降水含量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
吴学珂袁铁刘冬霞冯桂力
关键词:飑线地闪雷达回波
飑线系统中的闪电辐射源分布特征
利用SAFIR3000闪电定位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 年7 月31 日发生于北京的两次飑线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发现闪电都集中分布在强回波区域内,闪电辐射源呈现出双层或多层的结构分布。0731 飑线过程中...
刘冬霞郄秀书苏德斌
关键词:飑线电荷结构多普勒天气雷达
一次中尺度雷暴大风过程的闪电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0年
2005年6月21日山东北部出现了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并伴有地面灾害性大风。作者综合闪电定位资料、雷达和卫星资料详细分析了这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系统初始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快速增加.成熟阶段地闪频数一直较高,且都在20次/5 min以上,在减弱消散阶段,正地闪比例超过负地闪。负地闪多发生在对流降水区,而正地闪则对应于稳定的层状云降水区。逐小时地闪次数峰值滞后于云顶最低温度峰值,小于-50℃的冷云覆盖面积峰值滞后于地闪次数峰值。这次地面大风主要是较强下沉气流底部外流造成的,利用WINDEX计算的地面最大风速潜势与观测的阵风值非常接近。地面大风阶段对应着剧烈的闪电活动,地闪频数的跃增略提前于地面强风发生时间,这对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桂力王俊牟容刘冬霞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地闪灾害性大风多普勒雷达
华北一次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的雷达观测与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正>本文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2005年8月1日发生于山东东北部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和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时空演变特征。整个...
刘冬霞郄秀书冯桂力
文献传递
华北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雷暴动力过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1
2010年
利用地面地闪定位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和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整个MCS生命史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则表现不活跃。观测得到MCS消散阶段云闪与地闪的比例为2∶1,地闪主要分布在地面相对位温和对流不稳定能量均达到高值的区域;负地闪主要密集地分布在大于40dBZ的回波范围内;正地闪则稀疏地分布在30~40dBZ的回波范围内。在低于-40℃的温度区域内地闪分布较多,而密集的地闪分布在温度梯度大的区域内。结合单多普勒雷达的水平风场反演,发现地闪集中出现在气流表现为气旋性切变或水平风呈现切变的区域。该区域与MCS的强回波区相对应,并且地闪易发生在上升气流达到最大并开始出现下沉气流的阶段。
刘冬霞郄秀书冯桂力
关键词:地闪水平风场云顶亮温中尺度对流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