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砚越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震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地震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位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参数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迁移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前兆异常
  • 1篇应力
  • 1篇应力调整
  • 1篇震前
  • 1篇中国大陆地震
  • 1篇软土
  • 1篇苏门答腊地震
  • 1篇天津软土
  • 1篇图像

机构

  • 5篇天津市地震局

作者

  • 5篇刘砚越
  • 3篇赵根模
  • 2篇王大宏
  • 1篇付仲生
  • 1篇李振海
  • 1篇唐仲兴
  • 1篇黄振义
  • 1篇崔晓峰

传媒

  • 1篇地震学刊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天津建设科技

年份

  • 3篇2005
  • 2篇199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苏门答腊—蒙古(1935~1957)地震大迁移的回顾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分析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MS8.9大地震对大陆地震形势的影响,本文介绍了1935~1957年苏门答腊-蒙古地震大迁移事件,时间持续22年,长度 4600 km,迁移速度205 km/a.迁移以1935年12月28日苏门答腊MS7.7地震为起点,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南部边界俯冲事件开始,向北经安达曼海沟到达缅甸弧和喜马拉雅弧东端后,进入中国大陆,沿着中蒙大陆中轴地震带直抵蒙古.
赵根模刘砚越王大宏
关键词:地震迁移
天津软土地区设计地震动参数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结合具体工程及天津地区工程地质特征,对地表(或近地表)地震动参数进行评估分析,发现拐点周期有所放大。
刘砚越李振海付仲生赵根模崔晓峰
关键词:地震动参数
宁河两次地震天津地下水变化特征
1994年
本文采用图像识别、模糊分维等方法,对天津地区20多口井孔的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1991年10月宁河M_L4.6,1992年7月宁河M_L4.9地震震前均出现多井异常,且异常井孔的分布与北北东向发育的构造带较吻合。
刘砚越黄振义唐仲兴
关键词:地下水位地震前兆异常图像识别
北西地震带地震活动空间的模糊时间分维
1994年
选用北西地震带1970年至1990年21年地震资料,对所发生地震的模糊时间分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别以二个月为一个单位和一年为一个单位计算了模糊时间维数Do并绘出以二个月Do随t变化和21年每年Do随t变化曲线。为了更好突出中强震选取了覆盖北西地震带6个面积相等小区,分别进行了模糊时间分维计算,求出每年6个Do来,再(1/6)ΣDo,计算出每年的平均Do来并绘出每一小区二个月Do随t变化和21年每年Do随t变化曲线。经计算可得以下结果。(1)多数较强地震之前Do明显降低。(2)六小区模糊时间分维Do随t变化特征可识别地震带不同区域活动性。(3)可划分未来发生较强震所在地区。
刘砚越
关键词:地震带地震活动性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M_S8.9级大震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影响估计被引量:2
2005年
为了分析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MS8.9级大地震对中国大陆地震形势的影响,介绍了1935~1957年的苏门答腊—蒙古地震大迁移事件,此迁移事件持续22a,长度4600km,迁移速度205km/a。迁移由1935年12月28日苏门答腊MS7.7地震为起点,由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南部边界俯冲事件开始,向北经安达曼海沟到达缅甸弧和喜马拉雅弧东端后,进入中国大陆,沿着中蒙大陆中轴地震带直抵蒙古。
赵根模刘砚越王大宏
关键词:地震迁移应力调整苏门答腊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