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利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泰达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2篇动脉
  • 2篇血栓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缺血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缺血
  • 2篇局灶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胆碱
  • 1篇动脉闭塞
  • 1篇血流
  • 1篇血清

机构

  • 3篇滨州医学院附...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天津市泰达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天津泰达医院

作者

  • 7篇张合亮
  • 7篇刘美利
  • 3篇马廉亭
  • 2篇郭再玉
  • 2篇赵德伟
  • 2篇李博
  • 1篇赵卫华
  • 1篇姚国杰
  • 1篇朱希芳
  • 1篇赵伟
  • 1篇徐军
  • 1篇杜洪鹏
  • 1篇廖旭兴
  • 1篇邵伟
  • 1篇田思思
  • 1篇张文龙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olumbra血管内再通技术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Solumbra血管内再通技术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常规支架取栓(Stent组,21例)和Solumbra技术(Solumbra组,11例)再通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特点、手术相关指标和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ent组与Solumbra组在血栓逃逸率(28.6%和18.2%,P=0.425)、取栓次数[(2.4±1.3)次和(2.2±1.0)次,P=0.657)]、无症状脑出血(14.3%和18.2%,P=0.572)、症状性脑出血(9.5%和18.2%,P=0.427)、有效再通率(TICI2b-3)(81.0%和81.8%,P=0.670)、穿刺到再通时间(PTR)[(51.6±34.5)min和(66.4±39.0)min,P=0.279)]、和术后7dNIHSS评分[(11.3±7.2)分和(11.6±7.7)]分,P=0.925)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0dmRS评分Stent组和Solumbr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0);功能恢复良好(mRS≤2)率分别为47.6%(10/21)和63.6%(7/11),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但数值上Solumbra组有向好的趋势。结论Solumbra血管内再通技术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支架取栓相比,在90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上具有向好的趋势。
张合亮刘美利孙刚郭再玉张文龙桂庆红李博
关键词:脑梗死
全髋置换与带血运骨瓣移植在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比较
2005年
目的比较带血运骨瓣移植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方法1986年7月~1991年1月间,作者采用带血运骨瓣移植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1例89髋,通过追踪复查、问卷调查等手段共收集59例64髋患者的相应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带血运骨瓣移植术治疗36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8髋。结果随访时间12年3个月~16年7个月,平均15年4个月。术后早期Harris评分全髋组优于骨瓣组;后期Harris评分低龄骨瓣组及高龄全髋组相对较高,而再次手术率则相对较低。结论对于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带血运骨瓣移植术适合于年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高龄患者。
张合亮赵德伟刘美利朱希芳
关键词:骨坏死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骨瓣
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12例15髋,股骨颈骨折7例7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8髋。其中骨水泥型8髋,切口长度9~13cm,平均(11.8±1.2)cm;无骨水泥型7髋,切口长度7~9cm,平均(8.0±0.9)cm。结果:手术均在术前设计切口下顺利进行,术中无需对周围组织过分牵拉;术后有效随访4~9个月,平均7.6个月,切口一期甲级愈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除1例患者(双髋)术后2周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痊愈外,其他患者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术前准备充分、解剖入路熟悉的前提下,采用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确实可行,且有创伤小、愈合快、瘢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手术方法。
张合亮赵德伟刘美利
关键词:小切口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切口长度术前设计
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存活14例,死亡3例。有效随访14例,随访时间3~6月,其中恢复良好4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张合亮马廉亭刘美利
关键词:OMMAYA囊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高血压
ADAPT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ADAPT(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hrombectomy)技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支架取栓和ADAPT技术治疗的患者的病例特点、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和临床结果,并对ADAPT血管内再通方法的技术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观察期间,我院共对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机械再通手术,其中46例首选ADAPT技术,38例(82.6%)成功实施(ADAPT组);21例应用了常规支架取栓技术(常规支架组),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尽管两组患者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3/38)与48%(10/21),P=0.247],但ADAPT组患者术后7 d NIHSS评分[6.0(2.0,9.3)分与9.0(5.5,18.5)分,Z=-2.031,P=0.021]和术后90 d神经功能完全康复率(mRS=0分)明显优于常规支架组[37%(14/38)与10%(2/21),P=0.022];两组血栓逃逸率[21%(8/38)与29%(6/21),P=0.365]、有效再通率[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CI)2b/3级,84%(32/38)与81%(17/21),P=0.507]和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0%(0/38)与9.5%(2/21),P=0.123],尽管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在数值上ADAPT组具有优势。结论ADAPT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再通方法,与传统支架取栓技术相比,在患者术后NIHSS评分和远期神经功能完全康复率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一种血管内机械再通方法。
张合亮郭再玉刘美利侯延伟赵卫华赵伟李博田思思
关键词:脑梗塞血栓切除术抽吸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受累动脉调节功能受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脑缺血对受累动脉调节功能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2h后取受累侧大脑中动脉游离血管段,测量压力和血管活性物质诱发的动脉直径变化,据此计算出膨胀性、肌源性张力及对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的反应性,与对照组对比。结果低压区,缺血动脉肌源性张力增加[40mmHg(1mmHg=0.133kPa)时,19.3%±0.4%与10.0%±0.2%,t=20.568,P=0.000],直径缩小(F=9.572,P=0.009);高压区肌源性张力下降(120mmHg时,12.0%±0.2%与21.8%±0.4%,t=-23.575,P=0.000),动脉易膨胀,直径增大;生理压力区,肌源性反应变化不明显(80mmHg时,18.7%±0.4%与18.3%±0.3%,t=0.635,P=0.537)。缺血后动脉对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反应性下降。结论脑缺血可引起受累动脉调节功能下降,动脉再通后易出现缺血区的过度灌注,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合亮马廉亭刘美利姚国杰徐军邵伟杜洪鹏席永强廖旭兴
关键词:脑缺血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损伤血清素乙酰胆碱
诱导升压介入时间对大鼠局灶型脑缺血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后诱导升压介入早晚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随机分为A组(梗死30 min后行苯肾上腺素升压治疗),B组(60 min后升压),C组(90min后升压),D组(120 min后升压)和E组(对照组,无升压)。缺血2.5 h后再通闭塞动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缺血区血流变化,再灌注24 h后评定梗死体积。结果:诱导升压可显著提高缺血区血流灌注(A、B、C和D组均高于E组,P均<0.05),减小脑梗死体积(A、B、C和D组均小于E组,P均<0.05);而且梗死后,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脑血流,A组优于D组,P<0.05;脑梗死体积,A组小于C组和D组,C组小于D组,P均<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闭死后,采用苯肾上腺素升压可显著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降低脑梗死体积,且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
张合亮马廉亭刘美利
关键词:脑缺血苯肾上腺素脑血流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