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区锦燕

作品数:72 被引量:385H指数:11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麻醉
  • 21篇骨折
  • 15篇血栓
  • 12篇比卡因
  • 12篇布比卡因
  • 11篇手术
  • 9篇弹力
  • 9篇静脉
  • 7篇硬膜
  • 7篇硬膜外
  • 7篇术前
  • 7篇芬太尼
  • 7篇创伤
  • 6篇血栓弹力描记...
  • 5篇血栓弹力图
  • 5篇瑞芬太尼
  • 5篇神经阻滞
  • 5篇术后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机构

  • 62篇佛山市中医院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佛山市第一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中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72篇区锦燕
  • 36篇廖荣宗
  • 29篇周曙
  • 24篇罗富荣
  • 13篇王杰华
  • 12篇陈耀雄
  • 10篇吴征杰
  • 8篇张习良
  • 8篇李振威
  • 8篇游玉媛
  • 7篇刘晓捷
  • 6篇彭健泓
  • 5篇谭沛泉
  • 4篇杨承祥
  • 4篇严江
  • 3篇史誉吾
  • 3篇关宏刚
  • 3篇周伟
  • 3篇罗汉文
  • 3篇洪海

传媒

  • 9篇现代医药卫生
  • 6篇临床麻醉学杂...
  • 5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国骨伤
  • 3篇上海医学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针灸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多段闭合骨折病人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被引量:39
2004年
目的 探讨股骨多段闭合骨折病人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创伤股骨多段闭合骨折后当天入院的病人20例,年龄19-45岁,ASA Ⅰ级,为试验组(Ⅰ组);选择健康成年人15人,年龄21-39岁,作为对照组(Ⅱ组);Ⅱ组于清晨空腹采上肢静脉血标本,Ⅰ组病人入院后于骨折的第2天、第6天(手术当天清晨)空腹采上肢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栓弹力图(TEG)指标[R时间、K时间、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血栓硬度(G)]、D-二聚体浓度(D-Di)、血小板计数(PLC)及血小板聚集率(PAgR)的变化。结果 Ⅱ组TEG指标、D-Di、PLC及PAgR均在正常范围。与Ⅱ组比较,Ⅰ组骨折后第2天,K时间缩短(P<0.05),α角、MA、G及D-Di增高(P<0.01);骨折后第6天,R时间缩短(P<0.05),α角、MA、G、D-Di、PLC及PagR增高(P<0.01)。与骨折后第2天比较,Ⅰ组骨折后第6天MA、G、PLT及PAgR增高(P<0.05或0.01)。结论 病人创伤骨折后凝血功能24 h内增强,随时间的延长至术日呈高凝状态,应加强术中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中静脉血栓的发生。
区锦燕廖荣宗周曙罗富荣
关键词:股骨血栓弹力描记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
4%琥珀酰明胶、6%羟乙基淀粉和12%缩合葡萄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体外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研究 4 %琥珀酰明胶 (佳乐施 ,GF)、6 %羟乙基淀粉 (贺斯 ,HES)和 12 %缩合葡萄糖 (益极疏 ,PG)三种胶体液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健康人静脉血 (n =10 ) ,分为对照组 (NS组 )、GF组、HES组和PG组。以全血值为基础值 ,每组分为 8:2和 6 :4两个稀释度。以二磷酸腺苷 (ADP)为诱导剂 ,观察各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PAgTmax)和聚集坡度 (Slope)的变化 (涡流密度测量法 )。结果 排除稀释因素影响 ,各胶体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PG的抑制作用最强 ,其次是HES ,GF作用最小。结论 胶体液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其抑制凝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应根据病人凝血功能状态合理选择不同的胶体液 。
罗富荣钟广玲陈志维区锦燕刘怀琼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止血功能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 回顾分析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静脉血栓的价值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探讨D-二聚体与下肢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4月因创伤致多发骨折、股骨骨折、胫骨或胫腓骨折当天入院,拟行手术切开复位术的1000例患者,其中男568例,女432例;年龄20~90岁[(54.8±21.50)岁].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静脉血测定血清D-二聚体,拟行骨折复位术前1 d(骨折患肢消肿后,约骨折后4~10 d),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000例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4例(6.4%)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髂-股静脉血栓26例,胭-胫静脉血栓10例,肠腓肌、比目鱼肌血栓28例.骨折后2 d,1000例患者中有736例(73.6%)D-二聚体>正常值(324μg/L),伤后4~10 d其中56例(7.6%)发生血栓;骨折后2 d,264例(26.4%)D-二聚体≤324μg/L,伤后4~10 d其中8例(3.0%)患者发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P<0.01).结论 创伤骨折术前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降低麻醉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引发致命性肺栓塞的风险.D-二聚体增高,可能引发血栓,但D-二聚体正常后也有发生血栓可能,不可忽视.
区锦燕刘晓捷吴征杰周曙
关键词:骨折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心理护理对小儿咽部手术全麻恢复期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咽部手术全麻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拟行咽部手术的围术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清醒程度评分、安静状态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min及5min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程度评分及安静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小儿咽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安全地度过全麻恢复期,确保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玲刘莉区锦燕黄素珍李振威陈学华
关键词:心理护理小儿咽部手术全麻恢复期
术前筛查下肢血栓对防止肺栓塞的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筛查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对防止肺栓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因创伤致下肢骨折入院,拟行切开复位术的2000例患者,男1140例,女860例;年龄18~94岁,平均(54.78±21.45)岁。所有患者入院时伤肢肿胀明显,均经外敷和口服中药治疗,伤肢肿胀好转后(3~14d),行骨折复位术,手术前1d筛查骨折患者下肢血栓,并对其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病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000例创伤骨折患者术前经CDFI筛查,证实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共128例(6.4%)。血栓类型:髂-股静脉血栓52例,腘-胫静脉血栓20例,小腿肌肉静脉血栓56例。对胫静脉以上DVT72例采取溶栓治疗或放置下腔静脉滤网,溶栓有效20例,放置下腔静脉滤网17例,溶栓失败和未放置腔静脉滤网患者28例,这65例均实施了骨折复位术,另外7例采取保守治疗。1例术中发生肺栓塞,经及时溶栓治疗获得成功。小腿肌肉静脉血栓56例中51例未行特殊处理,实施了复位术;另5例行保守治疗。②DVT发生与性别无关;血栓发生最小年龄22岁,41岁以上组血栓发生率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多发骨折、股骨骨折高于胫骨、腓骨骨折;血栓发生病程最短3d,病程越长,血栓发生率越高。结论:创伤骨折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形成DVT的高危因素,骨折复位手术前均应常规行CDFI筛查DVT,对降低麻醉、手术风险,防止致命性肺栓塞有重要意义。
严江区锦燕罗富荣吴征杰
关键词:骨折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肺栓塞
151例老年病人硬膜外麻醉血压变化分析
1996年
本文分析151例老年病人硬膜外麻醉对血压的影响,表明:①麻醉后血压和脉搏均有显著下降(P<0.01);②麻醉药首剂在15mL以上较14mL以下麻醉后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1);③腹部手术比下肢手术麻醉后血压下降更显著(P<0.01)。作者指出,老年病人施行硬膜外麻醉应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同时严密观察其对麻醉和手术的反应,对血压、脉搏、呼吸、SPO2、心电图进行连续监测,以确保安全。
区锦燕
关键词:硬膜外腔麻醉血压老年病人
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检查与下肢静脉血栓相关性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与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对创伤性下肢骨折638例患者术前采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FDP;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D-二聚体≥正常值(324μg/L),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9.43%;D-二聚体正常,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6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FDP≥正常值(5mg/L),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2.19%;FDP正常,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结论:下肢骨折后患者术前D-二聚体和FDP水平与下肢静脉血栓有相关性。
刘晓捷区锦燕罗富荣邹夏禹
关键词:骨折D-二聚体FDP
腰椎创伤骨折后围术期TNF、IL-6及IL-10的变化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观察腰椎创伤骨折围术期TNF-α、IL-6及IL-10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腰椎创伤骨折并不完全截瘫、有绝对手术指征且准备行腰椎切开减压Rss内固定术的患者30例,均分别于骨折的第2天、第8天(手术后的第2天)、第13天(手术后的第7天)及第16天(手术后的第10天)的清晨空腹静脉采血;骨折的第6天(手术当天),术毕静脉采血。所有血液样本均由专人及时送免疫实验室,专人检测。结果(1)TNF-α于2d开始升高,分别与13、16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于6d最高,分别与2、8、13、16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于13d恢复正常。(2)IL-6和IL-10仅在6d显著升高,分别与2、8、13、16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余均正常。结论TNF-α于骨折的第2天开始增高,术毕达到高峰;IL-6和IL-10均因手术本身的创伤出现一过性的增高。
廖荣宗关宏刚区锦燕罗富荣罗汉文黄彪周曙
关键词:腰椎骨折围术期IL-6IL-10
左布比卡因腰麻行肛肠外科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左布比卡因腰麻的阻滞效果.方法:60例ASA工~Ⅱ级肛肠病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30~50岁,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Ⅰ组为左布比卡因腰麻组,Ⅱ组为布比卡因腰麻组.Ⅰ组注入0.1%左布比卡因5 ml,Ⅱ组注入0.1%布比卡因5ml,注速均为0.25 ml/s,注完保持右侧卧位(为手术体位),采用针刺法测量麻醉平面.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感觉阻滞时间,同时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观察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随访术后头痛、头晕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所有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麻醉起效时间、肌松达标时间及最高麻醉平面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感觉阻滞时间Ⅰ组比Ⅱ组长,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Ⅰ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Ⅱ组轻微.两组均无发生头痛头晕病例,Ⅰ组患者在手术当天均能自主排尿,无发生尿潴留病例;Ⅱ组发生尿潴留3例(10%),需行导尿术.结论:小剂量左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外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尿潴留发生率低,比布比卡因有更大的优越性.
李振威区锦燕廖荣宗陈耀雄
关键词:左布比卡因腰麻外科手术
活血祛瘀中药加诺氯昔康对创伤骨折后高凝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探讨活血祛瘀中药加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诺氯昔康对创伤骨折后高凝状态干预性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创伤股骨多段闭合骨折后当天入院,年龄18~45岁、ASAⅠ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对照组(Ⅰ组),入院后不用任何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中药组(Ⅱ组),入院第2天即给予活血祛瘀中药。中西药组(Ⅲ组),在Ⅱ组基础上加用诺氯昔康。Ⅱ、Ⅲ组用药从入院第2天至第6天。3组患者均在入院第2天、第7天(术日清晨)抽血测定:D D二聚体(D Di)、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聚集率(PAgR)、凝血弹性描记仪(TEG)的相关指标:R、K、α角、MA。并与健康成年人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骨折后第2天D Di、α角、MA与健康成年人比较P<0.05。3组患者随骨折时间延长至第7天D Di、PAgR、α角、MA均比第1天增大,Ⅰ组增大更明显,PAgR增大的数值(25.49±18.94)与Ⅱ组(9.69±24.89)、Ⅲ组(9.70±14.80)比较有差异(P<0.05)。D Di增加Ⅰ组(277.75±860.25)与Ⅲ组(-189.00±413.68)比较有差异(P<0.05)。α角度增大Ⅰ组(6.17±7.25)与Ⅲ组(1.73±3.78)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患者创伤骨折后凝血功能24h内增强,随时间延长至第7天呈高凝状态,中药、中西结合用药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吴征杰区锦燕廖荣宗罗富荣周曙
关键词:高凝状态骨折后创伤D-D二聚体西药组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