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华超

作品数:52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肿瘤
  • 15篇恶性
  • 12篇骨肿瘤
  • 11篇转移癌
  • 11篇微波
  • 10篇微波消融
  • 10篇消融
  • 10篇消融术
  • 10篇骨转移
  • 10篇PET/C
  • 10篇PET/CT
  • 9篇原发恶性
  • 9篇原位
  • 9篇微波消融术
  • 9篇骨转移癌
  • 7篇手术
  • 7篇肿瘤诊断
  • 6篇肉瘤
  • 6篇切除
  • 6篇细胞

机构

  • 52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成都颐合恒瑞...

作者

  • 52篇单华超
  • 48篇牛晓辉
  • 42篇李远
  • 19篇徐海荣
  • 13篇马珂
  • 11篇刘文生
  • 10篇黄真
  • 5篇孙扬
  • 4篇鱼锋
  • 3篇丁易
  • 3篇刘巍峰
  • 3篇杨发军
  • 2篇田伟
  • 2篇邓志平
  • 2篇宫丽华
  • 2篇杨勇昆
  • 2篇艾克热木江·...
  • 1篇赵海涛
  • 1篇丁宜
  • 1篇杨勇

传媒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第八届中国肿...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第一届《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8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T-CT与PET-MR在恶性肿瘤的探查与诊断准确率的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目前发表的比较PET-CT与PET-MR探查与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Meta分析,得出综合的研究数据,以此获得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两位研究人员独立地从PubMed、Medline、Elsevier、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利用“PET-CT”、“PET-MRI”、“PET-MR”、“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关键词搜集在2005~2016年间发表的有关比较PET-CT与PET-MR探查与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方面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前瞻性与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所提取的数据利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得出综合研究成果。结果总共包含有736处肿瘤的249例患者的11个病例对照研究论文纳入了本研究。以患者为基础进行的Meta分析中,合计OR是1.41(95%CI:0.55,3.59),在以肿瘤为基础进行的Meta分析中,合计OR是0.47(95%CI:0.18,1.24)。不论以患者为基础的分析还是以肿瘤为基础的分析均未发现PE-CT与PET-MR探查与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目前发表的文献看PET-CT与PET-MR检测与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没有显著差异。
单华超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徐海荣牛晓辉
关键词:PET-CT恶性肿瘤
PET/CT中SUV临界值在骨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索以2.5作为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临界值辨别骨原发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PET/CT在骨源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治疗有完整的P...
单华超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牛晓辉
特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儿童股骨远端ⅡB期经典型骨肉瘤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估股骨远端ⅡB期经典骨肉瘤患儿接受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生存率、假体生存率、假体失败因素及功能。方法回顾研究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连续收治的接受特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远端ⅡB期经典骨肉瘤患儿39例,男17例,女22例,平均年龄10.9(6~14)岁。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化疗情况、手术日期、假体并发症、假体生存率、术后功能评分等。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生存率。结果34例患者进行了广泛切除,5例患者进行了边缘切除。切除的股骨长度平均172(110~240)mm。3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6(10~141)个月。无瘤生存28例,带瘤生存3例,病死8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儿5年生存率78.1%。随访期内无局部复发病例。以截肢或假体取出为终点,39例患者假体3年生存率97.2%,5年生存率84.9%,随访期末31例存活患者中84%(26/31)假体生存。随访期末28例保肢成功,保肢率90.3%(28/31)。随访期内共16例患者发生18次假体并发症,导致2例行翻修手术更换假体及3例截肢。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无菌性松动(14例),影响假体生存的原因为:软组织失败、无菌性松动、假体结构失败、感染、不能接受肢体不等长(各1例)。25例患者评估下肢长度,评估时间距手术平均62(18~120)个月。患侧下肢长度短于健侧平均70(20~144)mm。最终保肢成功28例患者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平均24(21~26)分。结论经过规范术前化疗,肿瘤切除加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化疗,肿瘤学预后良好。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生存率及功能结果可接受。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率较高。
李远徐海荣黄真单华超牛晓辉
关键词:股骨肿瘤骨肉瘤儿童
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报告
2010年
患者女,18岁,因左大腿远端后侧及胭窝疼痛4年,加重伴局部肿胀3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胭窝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半年,自觉局部再次出现疼痛并伴有结节、肿胀入院。查体:大腿肤色无明显改变,其远端后侧及胴窝明显肿胀,无静脉曲张,未发现紫蓝色结节及出血点,皮温稍高;
刘巍峰李远单华超宫丽华牛晓辉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瘤KAPOSI局部肿胀静脉曲张左大腿出血点
脊柱骨纤维性结构不良的外科治疗: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如何为脊柱骨纤维性结构不良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对患者脊柱稳定性的破坏,同时降低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脊柱骨纤维性结构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脊髓功能评分、病灶定位、病理诊断、治疗方式、术后缓解情况等指标。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2.3岁。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获得缓解,3例具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消失。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或椎弓根螺钉松动。术后随访病灶无进展、症状无复发。结论:脊柱骨纤维性结构不良具有多样的临床表现。根据病情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保护脊柱稳定性,并降低术后复发,增加患者获益。
徐启明徐海荣崔丽嘉李远单华超黄真马珂牛晓辉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流行病学与临床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单中心30年来收治的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我院在1991年到2020年共有744例病理明确诊断为骨纤维结构不良的患者住院接受外科治疗,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部位,临床特征包括发或多发、是否发生病理骨折及恶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44例患者共有1183处病变,患者入院时平均年龄31.1±13.5岁,男女比例接近1:1。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916处(77.4%),其次是上肢106处(9.0%)。下肢最常见的部位是股骨645处(54.5%)和胫骨224处(18.9%)。多发占25.4%,单发占74.6%。就诊时发生病理骨折的患者163例(13.8%)。发生恶变的患者有6例(0.8%),平均年龄40.5岁(32~47)岁,平均恶变时间为7.7年。结论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组罕见的良性骨肿瘤,具有典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
徐海荣李远单华超鱼锋牛晓辉
关键词:骨纤维结构不良流行病学病理骨折恶变
骨软骨瘤复发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分析可能造成骨软骨瘤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的114例骨软骨瘤。男70例,女44例,平均年龄21.3岁(8~66岁);单发91例,多发23例。单发骨软骨瘤病变部位:股骨35例,胫骨21例,肱骨8例,腓骨6例,肩胛骨6例,髂骨5例,胸椎4例,跖骨2例,骶骨1例,坐骨1例,肋骨1例,桡骨1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骨软骨瘤。总结6例肿瘤术后复发病例,1例为我院手术后复发,另外5例复发病例是外院手术后复发来我院就诊的病例,复发病例平均年龄10.7岁,部位:桡骨远端1例,胫骨上端2例,胫骨下端1例,股骨下端1例,股骨上端1例。结果平均随访51.6个月(36~72个月),我院手术治疗114例中有1例术后肿瘤复发,发生率0.9%。结论骨软骨瘤手术后复发是由于未完全彻底切除,残留部分继续生长。严格掌握骨软骨瘤的手术指征及正确的手术操作,彻底切除肿瘤,骨软骨瘤不会复发。
单华超丁易李远牛晓辉
关键词:骨软骨瘤骨科手术方法复发
PET/CT中SUV临界值在骨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索以2.5作为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临界值辨别骨原发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PET/CT在骨源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治疗有完整的P...
单华超
关键词:PET/CTSUV骨恶性肿瘤
下肢肿瘤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翻修治疗
2022年
目的确定GMRS肿瘤型人工关节翻修后的假体生存率和患者的肢体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16例下肢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并接受GMRS肿瘤型人工关节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计算人工关节的5年和8年存活率。MSTS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结果平均随访90个月(52~118个月),GMRS肿瘤型人工关节的5年和8年的假体生存率均为94%。有2例翻修术后失败,其中1例感染和1例再次无菌性松动。第1次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之间的平均间隔为81个月(27~187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93.3%(14/15)患者未出现再次无菌性松动、85.7%(12/14)患者经GMRS人工关节翻修后无松动生存时间(90.6±19.3个月)明显长于第一次关节置换的假体无松动时间(43.4±29.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MSTS功能评分为27.7(24~30)。结论GMRS人工关节在下肢肿瘤翻修术中出现再次松动的发生率低,患者肢体功能良好,具有满意的中长期疗效。
徐海荣李远单华超鱼锋牛晓辉
关键词:下肢翻修手术无菌性松动肢体功能
PET/CT中SUV临界值在骨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索以2.5作为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临界值辨别骨原发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PET/CT在骨源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治疗有完整的P...
单华超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牛晓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