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及松洁

作品数:37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关节
  • 16篇置换术
  • 16篇膝关节
  • 15篇关节置换
  • 13篇膝关节置换
  • 13篇膝关节置换术
  • 8篇术后
  • 7篇置换术后
  • 7篇全膝关节
  • 7篇全膝关节置换
  • 7篇全膝关节置换...
  • 7篇假体
  • 6篇胫骨
  • 6篇膝关节置换术...
  • 6篇股骨
  • 5篇截骨
  • 5篇关节成形术
  • 5篇成形术
  • 4篇运动学
  • 4篇全膝关节置换...

机构

  • 37篇北京积水潭医...
  • 3篇清华大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韩国庆熙大学

作者

  • 37篇及松洁
  • 27篇周一新
  • 13篇姜旭
  • 12篇黄野
  • 7篇李玉军
  • 5篇周乙雄
  • 5篇张洪
  • 3篇刘庆华
  • 3篇邵宏翊
  • 3篇王广志
  • 3篇张金庆
  • 3篇杜辉
  • 3篇李为
  • 3篇石锐
  • 3篇蒋毅
  • 2篇丁辉
  • 2篇田伟
  • 2篇柳剑
  • 2篇唐竞
  • 2篇朱忠林

传媒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自动化与仪器...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临床应用30例随访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假体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10年间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28例患者(30例膝)临床效果。其中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岁(42~75岁);左膝10例,右膝20例。病因:膝内翻合并重度骨关节炎8膝,类风湿关节炎2膝,创伤性关节炎3膝,畸形性骨炎1膝,严重膝外翻畸形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翻修10膝(6例感染后松动,4例无菌性松动)。术前术后使用K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 h10 min(1 h 30 min~6 h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90 ml(150~3 000 ml),术中及术后平均输异体血1 300 ml。28例病例平均随访51个月(12~120个月)。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9.5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77.9分(28~93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22.5(0~50分)增加到术后的50.5分(0~90分)。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58.4°(0°~90°)提高到术后的72.8°(10°~100°)。1例发生髌腱断裂,1例发生假体断裂,5例发生>10°的伸膝迟滞,8例出现明显的膝前痛。[结论]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作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因其手术损伤大,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及松洁李玉军黄野周乙雄张洪殷建华周一新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全膝人工关节置换关节假体疗效评价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胫关节运动学轨迹的数字化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通过透视技术结合数字化模型注册技术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与胫骨垫片之间的相对运动和接触位置。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接受GENESISⅡ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6例,均为女性;年龄56~76岁,平均66.4岁。随访48-60个月,平均(56±3)个月。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KSS)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循环透视方法获取影像学数据,对假体逆向数字建模,进行数字模型和影像学数据的匹配,重建膝关节的三维运动;测量股骨内、外髁接触位置的移动,计算胫骨内旋角度,测量股骨凸轮和胫骨立柱的接触时相和范围。结果末次随访时KSS膝评分(93±5)分,功能评分(88±1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内髁的移动范围(8.5±2.5)mm,外髁的移动范围(9.5±4.8)mm,胫骨内旋角度2.5°±8.4°。屈膝约30°-40°时凸轮和立柱发生接触,立柱后方的接触范围(8.0±1.8)mm。胫骨平台后倾角度越大,凸轮和立柱的接触越晚。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胫关节的运动学特征与正常膝关节不同,膝关节屈曲10°-30°时股骨内髁前移,屈曲大于40°后股骨内、外髁后移,胫骨平台后倾与凸轮和立柱的接触时相有相关性。
及松洁周一新朱忠林王广志丁辉刘庆华杨明雷
关键词:成像关节成形术生物力学
全膝置换术对髌骨内外倾运动的影响
<正>[目的]:明确TKA手术对髌骨内外倾运动的影响,了解其在TKA术后膝前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采用成人尸体下肢建立伸膝装置按比例负荷,膝关节自由运动的模型,并联合采用激光束定位与X 线摄片技术,研...
周一新蒋毅张洪周乙雄唐竟及松洁
文献传递
基于SpringBoot框架的智慧医疗问诊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设计并实现一项基于SpringBoot框架的智慧医疗问诊系统,提升患者就医智能服务水平。方法: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实现智慧医疗问诊系统设计,采用Idea开发工具、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采用SpringBoot框架进行系统的后端开发,实现对医疗问诊系统的升级。结果:SpringBoot框架集成了Spring及Spring MVC框架,减少了计算机技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标准配置文件的使用,简化了开发环境的搭建,实现了包括系统登录、挂号系统、医院药房管理、医生工作站及医生信息管理等功能。结论:基于SpringBoot的智慧医疗问诊系统能满足既定设计的基本需求,实用性良好,为“智慧医疗”的领域应用提供了借鉴。
王曼维杨荻李岩及松洁
关键词:信息化
骨小梁金属臼杯在金属-骨界面间隙再填充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根据影像学对骨小梁金属臼杯(TM)在金属与骨界面间隙的再填充能力进行评估。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共35例患者(40髋)采用TM组合式臼杯(TM)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6例(20髋),女性19例(20髋),双侧5例;年龄41~71岁,平均53岁。股骨头坏死18髋,骨性关节炎(包括髋臼发育不良或合并髋关节脱位)16髋,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坏死4髋,强直性脊柱炎2髋。40髋均采用后外侧人路。所有假体尺寸标号与最后髋臼锉尺寸相同,这样在髋臼入口平面假体有2mm的压配。以上病例均无螺钉辅助固定,术后即刻拍摄髋关节正位X线片,并在术后2、6、12、24周及12个月分别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术前Harris评分50.5分(32.0~85.0分)。影像学评估采用标准骨盆X线片,为了准确评估及描述假体与骨之间的关系及反应,将髋臼在骨盆X线片上分为5个区域(A、B、C、D、E)。结果术后32例患者(37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个月(7.0~12.0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0分(72.0~100.0分),其中优29髋,良6髋,中2髋,优良率94.6%。4例患者出现下肢不等长(1~2cm),3例发生中等程度大腿痛,经保守治疗缓解。无一例发生术侧髋关节感染和脱位等并发症。21例患者(23髋)在X线片上测量出TM臼杯与骨之间的间隙为1—5mm大小不等。大部分间隙发生在B区,其次为C和D区。间隙在BC区交界处多于CD区交界处。术后24周拍摄X线片,发现以上所有间隙均消失,TM臼杯未发生任何移位。所有X线片均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骨溶解或骨吸收等表现。结论骨小梁金属臼杯具有很强的骨传导特性和骨诱导作用。
李为周一新吴坚徐辉顾翔及松洁
关键词:影像学评估
Oxford膝关节单间室置换术后内翻多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使用Oxford膝关节单间室假体置换术后出现内翻的术前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施行的660例(767膝)Oxford单间室置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力线X线片分为内翻组(Noyes≥3°)和正常组(Noyes<3°)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屈曲畸形(flexion deformity,FD)、膝关节疼痛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pain score,AKS)和功能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function score,AKS function),测量术前Noyes角、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关节线相交角(joint line converge angle,JLCA),并对以上术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性别、术侧、年龄、BMI、术前ROM、术前膝关节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不是术后力线内翻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内翻的影响因素依次为MPTA<84°(P=0.018,OR=3.712,95%CI:1.250~11.027),术前Noyes>5°(P=0.000,OR=3.105,95%CI:1.835~5.254),术前FD>5°(P=0.001,OR=1.976,95%CI:1.326~3.234)。术前LDFA(P=0.146)和术前JLCA(P=0.709)对术后力线都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影响。结论:术前内翻较重的患者,尤其内翻畸形主要来自胫骨侧的患者,以及术前有屈曲畸形的患者更容易出现Oxford单间室置换术后力线内翻。
及松洁黄野王兴山柳剑窦勇姜旭周一新
关键词:单髁置换下肢力线关节成形术X线片
胫骨高位闭合截骨与开放截骨对胫骨后倾及髌骨高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比较行胫骨高位闭合截骨与开放截骨的临床结果,以及胫骨后倾和髌骨高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施行的120例(155膝)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20例(25膝)用胫骨外侧闭合楔截骨(LCWHTO),100例(130膝)用胫骨内侧开放楔截骨(MOWHTO)。随访时间分别为20.7个月和18.9个月。于末次随访评价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对比术前术后机械轴偏移(MAD)、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的变化和M-K指数。结果LCWHTO组术后M-K指数为0.79±0.07,术后为0.78±0.08,术前术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MOWHTO组M-K指数术后为0.75±0.05显著高于术前0.78±0.05(P<0.05)。LCWHTO组术后PTS为8.1°±3.4°,显著低于术前的10.8°±3.0°(P<0.05);MOWHTO组术后PTS为10.9°±4.0°,术前为10.2°±3.1°,术前术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CWHTO与MOWHTO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LCWHTO会减小胫骨后倾,对髌骨高度没有影响。MOWHTO对胫骨后倾没有影响但是会减小髌骨高度。应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地选择截骨方式。
及松洁黄野王达成张金庆李玉军姜旭周一新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
股骨头支撑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股骨头支撑结构,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股骨头支撑结构包括主支撑杆、驱动环、滑动环和支撑伞骨;主支撑杆的外壁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驱动环螺纹连接在主支撑杆上,滑动环空套在主支撑杆上;支撑伞骨的一端与主支撑杆...
及松洁杨丹石锐周一新黄野姜旭
文献传递
垫片改良设计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功能和膝关节运动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假体垫片设计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功能和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使用GENESISⅡ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膝,平均随访27.7个月。按照使用垫片的种类分为高屈曲垫片组(男性1例,女性14例,23膝;年龄54—74岁,平均62.8岁)和标准组(男性1例,女性12例,19膝;年龄54~74岁,平均64.3岁)。通过膝关节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功能。采用循环透视和软件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病例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股骨后滚、伸膝装置力臂等参数,评价垫片设计对膝关节运动的影响。结果标准组和高屈曲垫片组的术后活动度分别为120。和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膝关节学会评分上没有差异。高屈曲垫片组术后的Feller评分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影像学测量上,两组病例在0—120。范围活动时股骨后滚和伸膝装置力臂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活动范围达到130。时,两组的伸膝装置力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高屈曲垫片的改良设计在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发生、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可能会减小伸膝装置的力臂,从而影响股四头肌的做功。
及松洁周一新李玉军刘庆华黄野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膝关节生物力学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位置变化及其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关节线(JL)位置改变,探讨其与膝关节临床功能的关系。方法接受单侧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9例(89膝),手术均采用GENESISⅡ后稳定型假体。分别测量手术前后JL位置,计算JL位置改变程度;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功能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分析TKA后JL改变范围与临床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假体生存率为100%(89/89),膝关节正位及侧位X线片均未显示影像学松动,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及Feller髌骨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均<0.01);手术前后JL改变≤4 mm患者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活动度及Feller髌骨评分均高于JL改变>4 mm患者(P<0.05或<0.01)。JL改变≤4 mm患者Feller髌骨评分与JL改变程度没有相关性(r=-0.162,P=0.205),JL改变>4 mm患者Feller髌骨评分与JL改变程度呈负相关(r=-0.724,P=0.000)。结论采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初次TKA患者术后JL改变>4 mm对于膝关节功能有影响,JL改变程度与伸膝装置功能呈负相关。
及松洁田伟姜旭周一新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