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云涛

作品数:16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电感耦合
  • 4篇激光剥蚀
  • 4篇剥蚀
  • 3篇等离子体质谱
  • 3篇地质
  • 3篇电感耦合等离...
  • 3篇电感耦合等离...
  • 3篇元古宙
  • 3篇质谱
  • 3篇离子
  • 3篇成像
  • 2篇等离子体质谱...
  • 2篇地球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氧气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资源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北京大学
  • 5篇贵州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作者

  • 16篇叶云涛
  • 13篇王华建
  • 11篇张水昌
  • 9篇王晓梅
  • 4篇王晓梅
  • 4篇周文喜
  • 3篇苏劲
  • 2篇吴朝东
  • 2篇付勇
  • 1篇程久龙
  • 1篇王铜山
  • 1篇卢远征
  • 1篇方允鑫
  • 1篇邓胜徽
  • 1篇管树巍
  • 1篇梁金强
  • 1篇杨瑞东
  • 1篇胡素云
  • 1篇赵文智
  • 1篇马健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矿测试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实现黄铁矿中多元素原位成像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建立了单粒黄铁矿的多元素原位成像方法。在1 mm×1 mm的扫描区域内,获得有效计数点信息约5万个,总分析时间仅为1.5 h。结果表明,此粒黄铁矿表面Fe、S元素的信号强度分布均匀,Fe/S比值数据集中,相对标准偏差仅为11.6%,这表明黄铁矿均质性较好,也表明本分析方法的稳定性较高。相对于围岩,黄铁矿表面的微量元素表现出的富集或亏损特征,可能与黄铁矿形成时的氧化还原环境和后期的次生改造作用有关。本方法将有助于LA-ICP-MS在单颗粒矿物分析中的推广应用,可为古环境、烃源岩和流体成藏等研究提供更直接、更准确的可视化实验数据。
王华建张水昌叶云涛王晓梅周文喜苏劲
关键词: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黄铁矿微量元素
矿井瞬变电磁法波场变换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被引量:52
2013年
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电性界面分层的准确性关系到探测地质效果。探讨了瞬变电磁波场变换理论,提出了矿井瞬变电磁波场变换算法,对实际矿井瞬变电磁数据进行了波场变换,提出了波场变换数据处理及成像方法,实现瞬变电磁剖面到拟地震剖面的转换,达到对电性界面的准确划分。结合矿井顶板岩层富水性探测的工程实例对矿井瞬变电磁波场变换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研究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波场变换及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取瞬变电磁数据中所包含的电性界面信息,解决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在准确确定电性界面方面的不足,突出弱异常进而提高分辨率。
程久龙邱浩叶云涛闫国才周健程丰波张珊珊
关键词:矿井瞬变电磁法波场变换数据处理
中元古代海洋生物碳泵:有机质来源、降解与富集被引量:7
2022年
碳循环是生命改造地球的最主要途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其储碳-释碳的异常波动对地球表层系统演化具有革命性影响.然而,中元古代无机碳同位素的相对稳定表明,地球碳循环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研究中元古代海洋中由微生物主导的碳循环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宜居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有机质来源、降解与富集等方面论证了中元古代海洋生物碳泵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提出初始有机质来自以蓝细菌为主的多源生物,有机质降解有反硝化细菌、铁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以中元古界下马岭组为例,定量分析了受初级生产水平和水体氧化还原程度控制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及降解程度,估算14亿年前的海洋惰性可溶碳库增储可能达1000×10;~2500×10;t,仅燕辽盆地埋藏的有机碳就达6000×10;t.最后,本文讨论了磷、铁供给对海洋碳循环的重要控制作用,提出未来开展高精度沉积地球化学解析和多元素循环精细建模研究的必要性.
张水昌王华建王晓梅叶云涛
关键词:微生物初级生产力有机质降解营养元素
走进地球中世纪——从元古宙生态环境到油气资源
<正>传统的学术观点认为,1.8~0.8亿年间的大气氧含量很低、没有冰期记录、规模性铁矿和黑色页岩沉积缺乏、地化指标平坦无奇、生物进化也似乎陷入停滞,被称之为'无聊的十亿年(Boring billion)',也是黑暗的地...
张水昌王晓梅王华建叶云涛
文献传递
中元古代增氧事件被引量:13
2022年
富含氧气是地球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本质特征之一,也被认为是各种复杂生命诞生并不断演化的关键.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地球表层氧化是幕式的,其中两个关键时期是古元古代早期(2.45~2.10Ga)和新元古代晚期(0.80~0.54Ga)的两次大氧化事件,之间则是长达13亿年的低氧环境.但近年来,国内外多个团队基于中国华北燕辽中元古界的独立研究证实,至少在1.59~1.56、1.44~1.43和1.40~1.36Ga三个时期的大气氧含量为现今水平(PAL)的4%以上,高于国际普遍认知的<0.1~1%PAL.高的大气-海洋氧化程度在澳大利亚、西伯利亚的同期地层中也得到验证,指示两次幕式氧化事件之间的中元古代早期(1.59~1.36Ga)增氧事件可能是全球性的.中元古代增氧事件与Columbia(Nuna)超大陆裂解、富有机质页岩和铁-锰矿床沉积、真核藻类早期演化相耦合,指示地球表层系统演变和资源形成受地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驱动.
张水昌王华建王晓梅叶云涛
关键词:地球系统氧气高于庄组
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及其与生物演化的耦合关系被引量:17
2017年
新元古代的地球表层系统经历了超大陆裂解与重组、大规模冰期、古海洋氧化、埃迪卡拉生物群辐射与灭绝、后生动物兴起等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地质事件与生物演化在时空上的耦合关系长期受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伴随有超级地幔柱活动、古地磁真极移等复杂响应,裂解过程影响了大气圈和水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并可能直接导致了新元古代极端的气候条件。构造格局的变动对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来源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上,强上升洋流和强地表径流区域的富营养化促使生物大量繁盛。"雪球地球"期间巨大的选择压力为生物的多样化演变提供了可能,而其后冰川的快速消融则促进了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及多种沉积矿产的形成。与此同时,大气—海洋氧气含量的增加和海水化学结构的改变使得多项元素及同位素指标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大幅度的波动,这种特殊的地质背景可能最终对生物演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叶云涛王华建翟俪娜周文喜王晓梅张水昌吴朝东
关键词:新元古代生物演化
贵州早寒武世磷结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沉积环境
磷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植物的光合作用都需要磷的参与.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成磷事件.然而,关于其中磷质的来源及磷矿的沉淀机制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选择贵州金沙和松桃地区牛蹄塘组磷...
叶云涛王华建张水昌吴朝东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古沉积环境矿物组成
基于LA-ICP-MS多元素成像技术的早寒武世磷结核成因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我国下寒武统底部广泛发育磷结核、磷块岩等富磷沉积,为早寒武世最为重要的化学标志层之一,也代表了隐生宙—显生宙转折期地球表层系统的重大变革。当前对磷来源和富集机制的解释不一。为进一步明确该时期富磷沉积的形成机制,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LA-ICP-MS)对贵州金沙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的磷结核进行多元素原位微区成像研究。结果表明:磷结核中各元素富集情况清晰地记录了磷结核形成过程中微环境的变化趋势。其中,磷结核内部Ca、P共富集以及Si亏损,指示P富集缘于自生磷灰石生成,P则来自于有机质含氧或厌氧降解释放;Mn、Zn与P共富集于磷结核内部,指示结核形成时的底部水体为含氧水体;As、Mo、V等元素主要富集于围岩或黑色页岩,指示缺氧含H_2S水体形成终止了结核生长。本研究显示,LA-ICP-MS原位多元素成像技术能够获取微区内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并提供高精度可视化证据,未来将在地质勘探和古环境研究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周文喜王华建付勇叶云涛王晓梅苏劲王富良葛枝华梁厚鹏魏帅超
关键词:早寒武世
一种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及微生物培养方法
本文提供了一种密闭式微生物培养装置及微生物培养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密闭培养箱、环境控制组件、进气组件、进液组件、取样组件;密闭培养箱为透明结构用于观察及培养微生物;环境控制组件用于采集及调整所述密闭培养箱内的环境参数;...
王华建叶云涛张水昌王晓梅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响应被引量:16
2021年
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我国华北、华南及塔里木盆地等广泛发育,但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未有定论。本文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同时期地层)不同沉积相带典型剖面中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上下层位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识别出寒武纪早期不同沉积相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明显差异。台内凹陷相主要岩性为黑色页岩,底部为不等厚的薄层磷块岩和硅质岩或硅磷质结核,沉积的黑色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V、Ni、Mo、U等微量元素显著富集,反映了贫氧-缺氧环境,以及短暂动态的硫化环境,Mo/TOC反映了其为局限盆地特征;上斜坡相为贫氧到氧化的沉积环境,但更多地是表现为氧化的沉积环境,其中牛蹄塘期存在局部的硫化环境,沉积的黑色页岩厚度小,但有机质丰度最高,V、Ni、Mo、U等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低;盆地相为黑色硅质岩与富有机质的黑色硅质页岩间互沉积,同期沉积厚度较小,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V和U的富集程度大于台内凹陷相,而Ni和Mo的富集程度则低于台内凹陷相,指示了缺氧环境,期间伴随有贫氧和短暂的氧化环境存在,且可能存在局部的硫化环境,Mo/TOC反映了中等的局限程度。总的来说,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厚度以及微量元素富集程度等特征主要受控于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
付勇周文喜王华建谯文浪叶云涛江冉叶云涛江冉王晓梅苏劲
关键词: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