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东
- 作品数:56 被引量:2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颈椎疾患的后路钉-棒系统手术治疗
- 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系统手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术式选择。[方法]我院2004-2009年共收治上颈椎疾患患者5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16-69岁,平均46岁。
- 徐皓姚晓东李金泉唐焕章陈建梅王万宗
- 关键词:上颈椎枕颈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对骨肉瘤细胞种植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作用剂量。方法采用融合蛋白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MCP-1后予提取、纯化。将30只裸鼠分为6组:其中A组单纯接种骨肉瘤细胞;B~E组在接种骨肉瘤细胞同时应用MCP-1,剂量分别为1μg、10μg、100μg、1mg;F组为正常裸鼠,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空白对照。结果A组裸鼠颈部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接种2周后均形成瘤体;1个月后瘤体体积均值达653.18mm3。C~E组中MCP-1明显阻止了骨肉瘤细胞的种植;极小剂量组B组MCP-1也明显延迟其种植生长,抑瘤指数为69.69%,B~E组裸鼠血清AKP值明显低于A组(P<0.01)。病理检查示B~E组裸鼠重要脏器未见明显损害。结论MCP-1具有显著阻止骨肉瘤细胞种植的作用,局部应用对预防手术野内肿瘤细胞种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 姚晓东陈宗雄徐皓陈金水杨国义
- 关键词:骨肉瘤
- 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目前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轴具有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目的:构建小鼠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从C57BL/6小鼠中提取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小鼠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全长1080bp的完整编码序列,通过穿梭质粒pAdTrack-CMV,将目的片段克隆入AdEasy-1腺病毒DNA中,获得重组腺病毒DNA,通过脂质体转染293细胞,经包装扩增后,获得重组腺病毒pAdTrack-CMV-CXCR4,并感染293细胞,PCR鉴定、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含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Track-CMV-CXCR4构建成功,经PCR鉴定鉴定重组病毒中含有趋化因子受体4cDNA全长,经序列测定表明趋化因子受体4cDNA序列正确无丢失和错配现象,病毒滴度高,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293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的蛋白表达较未感染293细胞明显增加。
- 潘廷明徐皓陈建梅宋晨阳姚晓东
-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4重组腺病毒293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趋化及骨修复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背景:骨折愈合与聚集在骨折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密切相关,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功能。目的:采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髓嵌合体小鼠,制作左胫骨骨折模型,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细胞定向迁移的影响及其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C57BL的骨髓内分离培养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经X射线照射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雄性小鼠的骨髓非贴壁细胞联合移植,最后建立起稳定的骨髓嵌合型小鼠模型,再建立左胫骨骨折模型。建模后分别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干预,并设置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建模后第1,3,7,14天各相应时相点骨折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建模后第14,21天各相应时相点的骨痂量,建模后第28天抗折力,均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对照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组(P<0.05);在建模后第28天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骨痂量减少(P<0.05),骨小梁融合成片,部分骨髓腔再通,对照组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组髓腔未通。证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折端迁移,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 陈伟陈建梅张宪郁姚晓东徐皓
-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绿色荧光蛋白干细胞因子
- 后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胸腰段脊柱结核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后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共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37例,对其中椎体破坏较严重、有明显后凸及侧弯畸形的17例患者采用后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矫正畸形。术前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标准:B级1例,C级8例,D级7例,E级1例。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局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麻痛症状均缓解,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C级1例,D级5例,E级11例),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标准。脊柱后凸Cobb角从术前的(36.8±9.0)°降至术后的(17.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未见明显矫正丢失(与术后比较,P>0.05)。结论后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能够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可用于治疗部分重度胸椎、胸腰段脊柱结核。
- 李祥炎徐皓姚晓东陈建梅唐焕章李金泉刘君
- 关键词:结核脊柱清创术骨移植脊柱融合术
- 弓型托架辅助三柱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 2004年
- 目的 总结应用弓型脊柱手术托架辅助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手术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 3 6例脊柱前柱严重骨化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 ,应用弓型脊柱手术托架辅助术中调节体位 ,经后路进行L2 或L3 的三柱截骨 ,并辅以内固定。术后随访 4~ 3 4个月 ,平均 16个月。结果 后凸畸形矫正 15°~ 44° ,平均矫正 2 9.3°。患者重心前移、限制性肺通气不足、俯视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 ,提高了生活质量 ,矫形效果患者满意率 94.4%。术后均未出现截瘫、大小便障碍 ;4例出现单侧、2例出现双侧下肢麻木症状 ,经药物治疗后缓解。结论 应用弓型脊柱手术托架辅助三柱截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前柱严重骨化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疗效可靠满意 。
- 陈宗雄徐皓贾连顺姚晓东钟继平
- 关键词:内固定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手术
- 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 2003年
- 目的:评价2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病例应用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L2或L3为截骨椎,后路进行三柱截骨,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其中应用AF系统4例,TSRH系统16例,ISOLA系统5例,CD-HORIZON系统3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术后后凸畸形矫正15°~42°,平均矫正28.6°。4例术后1年出现矫正丢失5°~8°。患者脊柱后凸致重心前移、双目不能平视等症状均明显得到缓解,可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限制性肺通气不足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患者满意率92.8%。28例术后均改善了外观,恢复了视线水平,矫形效果满意。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可靠满意的手术治疗方法。
- 徐皓陈宗雄姚晓东钟继平林松庆游杰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内固定AS
-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前后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 2003年
- 目的 通过107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例的治疗,探讨前、后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31例经前路减压植骨,采用Z-Plate等内固定。76例经后路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 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选择前或后路手术,应综合考虑脊髓损伤程度、手术时机与技巧、骨折的部位、骨折类型和影像结果等,才能确实做到减压、恢复脊柱序列和坚强固定的目的。
- 徐皓陈宗雄姚晓东张朝春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手术适应证
- 前路再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21例
- 2002年
- 徐皓张朝春姚晓东庄颜峰吕琦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疗效外科手术
-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 目的 回顾分析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三维矫形的生物力学及避免脊柱失平衡的对策.方法:2005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行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的AIS患者31...
- 徐皓潘廷明姚晓东陈建梅李金泉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