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17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一类非线性测量误差模型的保形法曲率及其局部影响 2007年 保形法曲率是Poon W Y和Poon Y S(1997)从微分几何的观点出发提出来的诊断模型局部影响的一种统计量,它将影响曲率标准化在[0,1]范围内,并提供了判定局部影响大小的阙值,可看作Cook(1986)局部影响方法的进一步推广。本文采用保形法曲率方法来诊断具有正态先验分布的非线性测量误差模型的局部影响,并对常见的两种扰动模型给出了局部影响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文中诊断统计量的有效性。 孙海燕 于晶晶供应链中的信息失真问题及弱化研究 孙海燕基于CNN及LSTM融合模型的上证指数预测 2024年 在CNN以及LSTM的外接以及内嵌两种融合模型的基础上,依据上证指数特征对内嵌模型中的部分结构进行调整改进,并为步长参数选择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综合考虑样本股特征,分别对上证指数及成份股数据构建融合预测模型,对上证指数的收盘价进行预测。多组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融合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数据的结构特征与时序性质,自动挖掘数据内部的相关关系,实现上证指数中的准确预测,为金融研究中的模型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李铖健 孙海燕关键词:循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不平顺维修决策建模 2022年 针对高速铁路轨道在列车荷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轨道质量状态劣化情况,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高速铁路的轨道不平顺维修决策模型。模型基于轨道运检过程中采集到的轨道几何特征数据,综合考虑七个几何轨道不平顺几何特征指标涵盖的信息特征,将轨道维修决策抽象为基于多维度特征的二分类问题,然后通过算法定位历史维修点,构造模型训练集,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自主学习,最终达到输入轨道数据,输出铁路维修决策的效果,以达到指导实际铁路维修过程,优化铁路维修决策的目的。经实际运行数据的验证,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在验证集准确率达到80%以上,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周国栋 孙海燕 赵文博关键词:状态修 TQI BP神经网络 基于新拟合判定标准下的软件可靠性建模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新拟合判定标准下的软件可靠性建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统计实际软件测试过程中因时间变化产生的错误总数;将检测过程和修复过程分别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计算检测过程和修复过程在每一阶段中错误数占错误总数的比... 孙海燕 李洋颀文献传递 研究生数学公共课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7 2009年 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情况,阐述了当前研究生数学公共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遵循"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专业特色、实行硕博打通"的原则以及贯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重在创新"的指导思想,构建了研究生数学公共课教学平台。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高宗升 孙善利 赵迪 孙海燕基于轨道不平顺的机器学习方法建模和预测 2021年 针对日常运营中火车轨道在列车荷载冲击作用下导致的轨道不平顺问题,使用机器学习方法Prophet算法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时间卷积网络,对轨道质量指数(TQI)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和预测。对北京–上海某区段的TQI数据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模型ARIMA和三次指数平滑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其精确度更高,拟合效果更好。说明了所使用方法处理轨道不平顺数据的有效性。 杜静伟 孙海燕 赵文博 刘铭基关键词:轨道不平顺 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预测 适应于纵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中参数的局部影响诊断 被引量:2 2000年 本文根据纵数据既包含个体又包含个体不同状态的特点 ,针对适应于纵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提出两种便于合理分析数据的扰动方案 ,并给出扰动对参数估计局部影响的各种计算公式和寻找影响点的方法 .通过对 Cambridge过滤嘴中提取尼古丁含量的实验室间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我们的分析结果不但包含了以前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这组数据所进行的所有有关影响点方面的分析结果 。 孙海燕 吴喜之关键词:随机效应模型 参数估计 具有不正确检测数据的Capture-Recapture模型 2007年 本文讨论了软件测试中具有不正确检测数据的Capture-Recapture(C-R)模型,给出了估计软件缺陷个数的计算公式,扩大了原C-R模型的应用范围。用Monte Carlo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估验证,并与原C-R模型做了模拟比较。 孙海燕 徐昕工科研究生《应用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8 2007年 针对科技发展的更高要求,从理论上论述对工科研究生现代数理统计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年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论述了工科研究生《应用数理统计》课程建设的理念、目标和原则。 周梦 孙海燕关键词:工科研究生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