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路

作品数:29 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皮瓣
  • 9篇外固定
  • 9篇骨折
  • 7篇支皮瓣
  • 7篇缺损
  • 7篇外固定器
  • 7篇外科
  • 7篇固定器
  • 7篇穿支
  • 7篇穿支皮瓣
  • 6篇筋膜
  • 5篇手损伤
  • 4篇动脉
  • 4篇指骨
  • 4篇软组织
  • 4篇软组织缺损
  • 4篇组织缺损
  • 4篇关节
  • 4篇关节内
  • 4篇粉碎性

机构

  • 28篇天津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天津骨科医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9篇尹路
  • 19篇宫可同
  • 11篇张波
  • 10篇殷中罡
  • 8篇阚世廉
  • 8篇徐建华
  • 7篇鲁毅军
  • 7篇詹海华
  • 5篇曹树明
  • 5篇李瑞华
  • 5篇高燕新
  • 4篇董春生
  • 3篇王晓刚
  • 3篇谈建
  • 2篇陈嘉庚
  • 2篇贾健
  • 2篇刘胜平
  • 2篇幺景满
  • 1篇郭峰
  • 1篇徐达传

传媒

  • 9篇中华手外科杂...
  • 5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第十次全国中...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第六届《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离穿支皮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结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4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压砸伤9例,机器绞伤4例。创面部位:踝关节周围6例,足跟3例,足背4例,脱套伤截趾术后残端及前足底7例。创面范围15 cm×10 cm^27 cm×18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1~52 d,平均27 d。采用游离穿支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方法修复,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1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4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3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1例,股前内侧动脉穿支皮瓣1例。其中采用嵌合穿支皮瓣5例,分叶穿支皮瓣5例,血流桥接穿支皮瓣3例(以血流桥接的方式将2个穿支皮瓣串联),联体穿支皮瓣3例。皮瓣切取范围10.0 cm×6.5 cm^36.0 cm×8.0 cm;皮片切取范围为5 cm×3 cm^18 cm×12 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致皮瓣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患者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8.3个月。受区无感染发生,皮瓣质地、颜色良好;足部恢复日常行走功能。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游离穿支皮瓣能修复足踝部任何区域,尤其是前足底负重区域创面,且供区损伤小,联合游离植皮是一种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尹路宫可同殷中罡张波徐建华
关键词:穿支皮瓣游离植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封闭式负压引流
显微削薄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穿支皮瓣作为轴型皮瓣的一种,由Koshima于1989年首先报道。穿支皮瓣是在肌皮瓣与筋膜皮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皮瓣,打破了深筋膜血管网是皮瓣赖以存活的传统观念,使皮瓣切取更为灵活,实现了以最小的供区损伤获得最佳的受区修复效果的目的。穿支皮瓣相对于传统皮瓣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切取更加薄型化的皮瓣,但是部分患者皮瓣供区浅筋膜层脂肪肥厚,不带肌肉与深筋膜的传统穿支皮瓣仍显臃肿,不适合头颈、手背和足踝等部位浅表创面修复,由此衍生了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本文就显微削薄穿支皮瓣的诞生、定义与命名、临床常用削薄方法、优缺点与存在问题综述如下:
尹路
关键词:穿支皮瓣皮瓣切取皮瓣供区轴型皮瓣筋膜皮瓣
肌肉清创治疗上肢急性期筋膜室间隔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索急性期筋膜室间隔综合征患者肌肉清创的手术方法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3年3月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期筋膜室间隔综合征患者13例,全部在筋膜减张的同时行肌肉内坏死组织清创及神经肌肉松解.结果 12例患者直接闭合创面,1例在12 d后延迟闭合创面;11例在术后3周左右获得Ⅰ期愈合;术后3周内9例获得不同程度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改善;术后3个月以上5例患者获得随访,对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肌肉清创作为筋膜减张术的补充,降低了肌肉内坏死部分所占的比例,使急性期患者创面直接闭合及Ⅰ期愈合的比例升高,并能通过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肢近期和远期的功能康复.
王晓刚宫可同殷中罡阚世廉李瑞华尹路鲁毅军张宝贵
关键词:清创术
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一期修复肢(指)皮肤伴血管缺损
目的 总结桥接血管的游离皮瓣在急诊中修复肢(指)血管及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2011年11月,采用桥接指动脉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血管及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桥接尺(桡)动脉和指动脉的足背皮瓣修复手掌...
高燕新阚世廉宫可同李瑞华尹路
关键词:动脉化静脉皮瓣足背皮瓣小腿内侧皮瓣
动力性外固定器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的初步结果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动力性外固定器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动力性外固定器结合内固定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16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3.4周,14例开放伤口全部愈合。16例中有3例出现针道感染,通过加强局部护理得到改善;除1例因重度疼痛无法忍受外,其余患者均认为可以耐受该外固定支架,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术后伤指无伸肌腱粘连。随访X线片见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关节脱位得到纠正,关节间隙恢复正常。结论动力性外固定器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损伤小,能够对关节进行有效固定,维持关节牵引,允许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的方法。
尹路阚世廉詹海华鲁毅军李瑞华高燕新
关键词:指骨骨折外固定器
改良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应用改良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17例,修复手部缺损6例,其中3例手背缺损;修复足踝创面11例,其中5例为足背缺损。皮瓣面积为5 cm×3 cm^33 cm×10 cm。传统穿支皮瓣在深筋膜表面掀起皮瓣,断蒂前进行削薄或显微削薄,改良的方法是皮瓣在浅筋膜层大、小颗粒脂肪之间游离皮瓣,直接切取成薄型穿支皮瓣而无需削薄或显微削薄。最后一次门诊复查记录作为随访结果。 结果本组有3例皮瓣术后出现皮瓣下血肿,经二次探查止血后皮瓣得以成活;有2例皮瓣发生部分坏死,其中1例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另1例二期经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18(平均7)个月,17例皮瓣中的15例顺利成活,患者对修复外形满意,皮瓣质地薄而柔软,不臃肿。结论自浅筋膜层大、小颗粒脂肪之间切取皮瓣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改良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为直接切取薄的穿支皮瓣,减少术中削薄或二期削薄的几率,节省手术时间,减小了供区损伤,临床修复效果满意,特别适用于手背、足背及头颈等创面的修复。
尹路宫可同徐建华殷中罡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皮瓣显微外科手术
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母]趾皮瓣与第二足趾组合移植再造手指缺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母]趾皮瓣与第二足趾组合移植再造手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4月,采用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母]趾皮瓣与第二足趾组合移植再造手指缺损6例,其中拇指掌骨基底水平缺损1例,拇指掌指关节缺损1例,拇指近节基底缺损1例,示指近节基底水平缺损1例,拇指皮肤缺损伴虎口小部分皮肤缺损2例。移植组织动脉与桡动脉深支通过直接吻合或血管桥接建立血供,大隐静脉与头静脉直接吻合建立回流。结果术后6例再造指全部存活,未发生动脉危象及静脉危象。随访5~20个月,再造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供区恢复良好,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以第一跖背动脉为蒂的[母]趾皮瓣与第二足趾组合移植再造手指具有外形好、功能满意、供区损失小特点,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张波宫可同尹路徐建华
关键词:外科皮瓣第二足趾移植
IL-6、IL-8、IL-10、TNF在多发伤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多发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多发伤、单发伤各20例,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住院第1、3、5、7、9天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IL-6、IL-8、IL-10及TNF.结果多发伤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均明显升高,在伤后3~5 d为高峰,5 d后开始降低,多发伤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单发伤组峰值较低,为一过性.多发伤患者血清中IL-10在伤后72 h达高峰,第6~7天逐渐降低,各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IL-6、IL-8、TNF属促炎性细胞因子,IL-10属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多发伤的病情演变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创伤发生后3~5 d是治疗的关键,及时监测IL-6、IL-8、IL-10、TNF的变化,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多项生化指标,可更敏感地观察多发伤患者的治疗效果,预测病情发展.
幺景满尹路肖磊陈嘉庚刘胜平
关键词: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多发伤
吻合原位血管治疗严重手部脱套伤的临床疗效及长期随访
2023年
目的:探讨吻合原位血管治疗严重手部脱套伤的可行性,长期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院手显微外科共收治11例严重手部脱套伤患者,年龄16~51岁,平均31.5岁,其中右手6例,左手5例,均伴有指骨或掌骨骨折,急诊行吻合原位血管的再植术。术后本组病例均随访15个月以上,门诊观察术后患手的外观、感觉恢复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脱套组织全部成活6例;部分手掌皮肤坏死合并拇指甲床坏死1例,后行植皮及腹部皮瓣转移术修复;拇指甲床坏死2例,后行局部皮瓣转移术修复;手背皮肤坏死1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手掌皮肤坏死1例,后行游离植皮覆盖;示、中指坏死1例、小指坏死1例,均行截指术。术后随访15~36(平均22)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3例,可2例。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的标准,感觉恢复至S 45例,S 35例,S 21例。结论:通过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直接吻合原位血管治疗严重手部脱套伤,可达到远期较满意的手部功能恢复。
曹树明张波尹路宫可同杨蓊勃詹海华
关键词:脱套伤血管吻合长期随访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粉碎性掌指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骨中节及近节指骨关节内粉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2月,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Orthofix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粉碎性掌指骨关节内骨折12例。结果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
宫可同张波尹路鲁毅军詹海华殷中罡
关键词:关节内骨折手损伤外固定器骨折固定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