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其亮

作品数:70 被引量:398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2篇关节
  • 17篇膝关节
  • 16篇韧带
  • 16篇交叉韧带
  • 15篇细胞
  • 13篇前交叉韧带
  • 12篇手术
  • 11篇关节置换
  • 9篇置换术
  • 8篇血管
  • 8篇骨折
  • 7篇韧带损伤
  • 7篇前交叉韧带损...
  • 7篇膝关节前交叉...
  • 7篇肌腱
  • 7篇交叉韧带损伤
  • 6篇术后
  • 6篇膝关节前交叉...
  • 6篇肌力
  • 5篇韧带重建

机构

  • 60篇青岛市市立医...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青岛大学
  • 3篇桂林医学院附...
  • 3篇烟台市烟台山...
  • 3篇平度市人民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武汉市普爱医...
  • 1篇即墨中医医院

作者

  • 70篇张其亮
  • 30篇滕学仁
  • 12篇马振华
  • 11篇杨述华
  • 10篇张云飞
  • 9篇戴世友
  • 9篇刘红云
  • 6篇胡光亮
  • 5篇刘玉新
  • 4篇王锐英
  • 4篇吴翠环
  • 4篇刘红云
  • 3篇赵永生
  • 3篇周健
  • 3篇于瑜
  • 3篇刘红云
  • 2篇傅德皓
  • 2篇李宁
  • 2篇周伦
  • 2篇卫红军

传媒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山东省第十一...
  • 2篇2009年中...
  • 2篇第十三届亚洲...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1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等速康复对下肢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013年6月之间到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右侧膝关节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分组给...
滕学仁张其亮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股骨头坏死模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1在武汉协和医院中心试验室完成。随机选用成年杂种狗12只,采用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破坏实验动物左侧股骨头的血供,制造股骨头坏死模型,对侧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1,4,8,16周获取股骨头标本(每个时间点3只动物),制备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学情况。实验第4周及第16周麻醉后MRI扫描观察股骨头坏死情况。实验动物术前及处死前麻醉后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测,比较手术前后股骨头局部的血液循环变化。结果:12只杂种狗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病理切片证实全部实验侧标本均出现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表现,且第16周股骨头标本呈轻度塌陷外观。②狗正常股骨头T1,T2像表现为中低信号影;实验第4周时,造模侧股骨头内表现出散在高信号;第16周时,这些高信号影进一步加大,头下区小片中低信号区。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显示手术后16周手术区局部出现多量新生血管从股骨颈、髓内等处再生长入有坏死的股骨头内的征象。结论: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能成功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且在该模型中存在坏死和重建并存的现象,符合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模方式。
王锐英毛小军张其亮杨述华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比较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拟行单侧THA患者1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65例采用DAA入路行THA,其余62例采用PLA入路行THA。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除DAA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股骨近端劈裂骨折,术中给予钢丝捆扎。DAA组切口长度、术后第1 d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和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显著优于PLA组(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DA组的VAS评分均小于PLA组,术后24 h和36 h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时两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例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WOMAC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各时间点DAA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PLA组,其中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DAA组的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PLA组,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见假体松动、移位或断裂。两组患者的髋臼假体外翻角、前倾角和股骨偏心距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比较,直接前入路具有切口短、术后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其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张其亮任国清周健滕学仁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侧入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估直接前入路与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指征的初次单侧Ficat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排除双侧手术、术前有髋部疾病及既往外伤史的患者,随机分为直接前入路组(DAA)和后侧入路组(PA),每组80例患者。分别按照不同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1年、2年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假体位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简式36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关节遗忘指数等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128例患者获得超过2年随访。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髋臼外翻角和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4、0.883、1.733,均为P>0.05;Fisher精确检验P=1.000);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9、2.965,均为P>0.05);术后1年DAA组的WOMAC评分(F=4.699,P=0.034)、身体成分摘要(PCS)(F=4.525,P=0.037)和心理成分摘要(MCS)评分(F=8.906,P=0.004)均显著优于PA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WOMAC评分、MCS和P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49、2.608、0.513,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的关节遗忘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2,P=0.032),DAA组的关节遗忘指数显著高于PA。结论DAA入路与PA入路比较,在术后并发症以及假体位置方面无差异,但在改善患者术后1年内功能恢复,尤其是主观感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术后2年,DAA组在自我感觉方面仍有优势,更长期的效果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更全面的评估。
张其亮于瑜周健滕学仁任国清
关键词:手术伤口股骨头坏死
骨巨细胞瘤中MMP-2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血管新生、肿瘤增殖、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MMP- 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 骨巨细胞瘤中 MMP- 2 的阳性表达率为 60 .98%。MMP -2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MVD)值显著相关(P<0 .05),不同 MMP 2 表达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 -2表达及手术方式对复发有显著影响(P<0 .05)。结论 MMP -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血管生成、转移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定骨巨细胞瘤转移及复发潜能的参考指标。
张其亮杨述华吴翠环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MMP-2阳性表达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单双束重建的临床研究
滕学仁张其亮
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体会
2009年
目的:探讨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8年间接诊治疗的5例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33~51岁,平均42.2岁。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2~16d,平均6.4d。全椎板减压后切开硬膜囊摘除突出到硬膜囊内的椎间盘组织,其中3例同时行内固定。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5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实验阴性,均恢复参加原工作。1例残留鞍区麻木,双下肢乏力,2例慢性腰疼,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控制,1例残留小腿外侧足踝区麻木。结论: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确诊,或疑诊患者有明显椎管内占位或不全瘫表现,应尽早手术减压探查硬膜下腔。术中酌情配合使用内固定,提供即刻稳定性,维持脊柱正常的力线,避免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
王锐英胡军祖张其亮佟磊高燕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外科手术硬脊膜
跟骨外侧柱延长(LCL)联合胫后肌重建治疗合并疼痛性副舟骨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估跟骨外侧柱延长(LCL)副舟骨切除胫后肌止点重建治疗疼痛性副舟骨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回顾性分析21例疼痛性副舟骨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26~72岁,平均35岁。比较术前和终末随访的跟骨高度、跟骨倾斜角、距骨第一跖骨角及足踝功能评分,评估功能(AOFAS)。[结果]平均随访34.20个月(12~30个月),前足外展、后足外翻畸形获得纠正,所有患者对临床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疼痛消失。所有病例均切口一期愈合,没有感染和神经损伤者,跟骨外侧柱延长植骨愈合。无足外侧并发症。术前和末次随访X线片各种测量参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01。AOFAS评分从术前的(49.50±4.3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3.60±1.90)分,P<0.001。[结论]跟骨外侧柱延长(LCL)、副舟骨切除、胫后肌止点重建是治疗疼痛性副舟骨柔韧性平足症的有效的方法。
劳克诚刘云滕学仁张其亮王骥平
关键词:副舟骨
骨巨细胞瘤p53、c-myc表达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p53、c鄄myc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临床分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5例骨巨细胞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c鄄myc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骨巨细胞瘤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p53、c鄄myc的表达率分别为28%、24%。p53、c鄄myc的表达与Enneking’s外科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c鄄myc表达与p53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p53(+)/c鄄myc(+)组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单一阳性组及双阴性组(P<0.05)。[结论]p53、c鄄myc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定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复发潜能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张其亮杨述华刘红云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P53基因表达C-MYC复发
玻璃酸钠对骨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TNF—α和PGE-2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对不同时期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1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均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每周1次,共5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膝关节关节液中IL-1β、TNF-α和PGE-2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与PGE-2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骨关节炎程度加重,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与PGE-2含量逐步增高。所有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PGE-2的含量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关节液内IL-1β、TNF-α和PGE-2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其中中度组减低程度最多,轻度组次之,重度组最少(P〈0.01)。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能够有效减少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和PGE-2的含量,有助于阻断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进程,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且可能有-定的镇痛作用。
张其亮戴世友刘红云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滑液地诺前列酮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