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芬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印染
  • 3篇印染废水
  • 3篇水解酸化
  • 3篇酸化
  • 3篇废水
  • 2篇学位
  • 2篇学位研究生
  • 2篇印染废水处理
  • 2篇水处理
  • 2篇气浮
  • 2篇专业学位
  • 2篇专业学位研究...
  • 2篇混凝
  • 2篇混凝气浮
  • 2篇废水处理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学研结合
  • 1篇研究生培养

机构

  • 5篇东华大学

作者

  • 5篇张慧芬
  • 2篇孙增耀
  • 2篇汪永辉
  • 1篇张翔
  • 1篇俞昊
  • 1篇吴火焰

传媒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中国高校科技
  • 1篇纺织服装教育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09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带一路”倡议下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被引量:5
2022年
东华大学探索实施“一条主线+五个关键点”的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即以创新实施“122”“三全程”培养模式为主线,通过课程体系、联合培养基地、校外导师、专业实践环节及案例教学五个关键点的建设,形成产教融合的纺织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为新疆纺织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支持,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作出贡献。
孙增耀田顺利张慧芬
关键词:纺织产业专业学位研究生
产学研协同培养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探索被引量:17
2019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实践应用性的特点,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等对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东华大学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创新"一二二""三全程"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校企协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纺织人才,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孙增耀张翔张慧芬俞昊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在处理印染废水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其反应器内的动力学研究较少。在调查某印染厂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内建立了该印染厂废水生化处理工艺的模拟系统。选取合理的动力学模型后,通过改变整个生化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负荷,研究了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微生物浓度、进出水基质浓度、微生物比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内单位面积填料基质去除速率、饱和基质浓度时单位面积填料最大基质去除速率、接触氧化反应器内进出口的基质浓度、不可生物降解物质的浓度、饱和常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验数据,确定并计算了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最终得到了厌氧水解反应器和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内的动力学方程。
吴火焰张慧芬汪永辉
关键词: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印染废水动力学模型
旗篷厂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改造被引量:11
2005年
通过对某旗篷厂印染废水原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气浮的改进工艺。运行表明,对COD、BOD5、SS、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3%、97%、91%、90%,出水水质达到了《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地方标准》(DB31/199—1997)的二级标准,并实现了部分回用。
张慧芬汪永辉
关键词:印染废水水解酸化混凝气浮
旗篷厂印染废水处理试验研究和工程改造实践
本文针对上海市茂丰旗蓬厂印染废水处理中遇到的困难,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工厂废水处理小试试验取得经验,继而指导工厂实际废水处理改造工程,最终实现旗蓬厂印染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并能做到部分处理出水可回用于旗蓬厂印染生产...
张慧芬
关键词:印染废水水解酸化处理接触氧化工艺混凝气浮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