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贵 作品数:48 被引量:284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股骨头骨内静脉造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96年 目的:应用股骨头骨内静脉造影术(IVFH)判断股骨头血运情况,为术式选择及判断预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4例股骨颈骨折病例行造影,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股骨头中,显示其中的血管,造影剂潴留时间和从静脉引流方向,推断股骨头血运情况。结果:34例中,新鲜骨折23例,有7例注入阻力少,在数秒至十余秒即显出股骨头全部血运,5分钟内显出引流静脉,属股骨头血运正常。其中有5例用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2例有牢固嵌插,保守治疗,均于5个月内愈合。5年随访无坏死发生。新鲜骨折23例中,16例有循环障碍,5例用人工关节置换术,11例切开复位,螺纹钉内固定及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植骨术,术后6~9个月愈合,随访9年,有3例发生骨坏死。结论:IVFH能显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情况,对临床选择疗法及术后康复有指导意义。 张明贵 黄恭康 黄建华 高伟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血管造影 静脉造影 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应用于长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迪索泰(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随机选取四肢长骨骨折病例21例,应用FixionTM系统内固定,术后评定骨折愈合情况与患肢功能。结果术后随访2~18个月,21例均达到骨折愈合,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85.7%。结论FixionTM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操作方法简捷,具有良好的髓腔适配,可以采用微创侵入方式,实现骨折快速稳定的髓内固定,临床治疗长骨骨折预后良好。 易诚青 李凡 周孜辉 左斌 曹云 李豪青 马金忠 张明贵关键词:长骨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跗间关节楔形切骨治疗马蹄足畸形——(附320例远期随访病例分析) 1981年 本文报告320例跗间关节楔形切骨治疗马蹄高弓足畸形的远期疗效观察,介绍了手术方法的要点,着重分析手术失败的病例,并强调指出手术适应证未正确掌握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因素,如能对患肢作全面检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可避免失败后果。 刘广杰 林发雄 侯明钟 张明贵关键词:畸形 马蹄足 远期随访 颈椎钢板融合器PCB在颈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应用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PCB在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评估。方法对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后植骨PCB内固定手术。通过术后随访,使用JOA评分系统观察病人脊髓功能的恢复,并通过随访X线,CT观察植骨融合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显著,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PCB作为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材,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朱力波 王建东 朱宗昊 陆海明 马金忠 张明贵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 植骨融合术 股骨颈骨折后关节囊压力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 被引量:32 2002年 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囊内压力与股骨头血供的关系。方法 :测定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囊内压力变化。运用髓内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关节囊压力增高时股骨头血供的变化。结果 :髋关节囊压力在骨折后明显升高 ,其中髋关节在伸直内旋位时压力升高最明显 ,屈曲 5 0°时压力下降 ,外旋位与中立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血管造影显示关节囊压力升高会影响股骨头的动脉灌注和静脉的回流。结论 :传统的骨折复位方法可能加重股骨头的血液循环的损害 ,导致不良的预后。髋关节囊内压力升高是导致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原因之一。 伍凯 张明贵 曹云 马金忠 朱力波 高伟 陶杰关键词:股骨头血供 股骨颈骨折 血管造影 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1998年 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通常是直接暴力通过鹰嘴尖而引起,有时因手部着地间接暴力所致。过去常采用保守治疗,可获得一定的疗效[1],近10年来采用切开复位者渐多,疗效也有进步[2],但术后并发症亦很多,如肘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尺神经损伤、骨不连等[... 马金忠 张明贵 朱力波 曹云 黄恭康 高伟 黄建华 李凡 王正民关键词:粉碎性骨折 肱骨骨折 小腿截肢术后残肢与假肢接受腔适配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探讨截肢手术后的残肢与现代假肢接受腔相适配因素。方法 :对本院近五年收治的 46例 (截肢 2 9例、残肢修整 1 7例 )患者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从病例分析中发现需行残端修整者达 36 .9% ,其中小腿残肢修整又占全部残肢修整中的大多数 58.8%。结论 :目前仍有较大比例的截肢手术方法欠妥 ,应重视截肢平面选择和残端处理。 高伟 高铭洙 朱力波 张明贵 曹云关键词:截肢术 截肢平面 假肢接受腔 肩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肩关节退行性改变程度与年龄的关系及其临床表现。方法200例患者共400肩,男48例(24%),女152例(76%),年龄70-101岁,平均为(84.2±6.7)岁。病史询问和理学检查的结果按Constant方法予以评分。所有患者均摄双肩旋转中立位、正位X线片,观察肩峰下间隙宽度(AHD)及盂肱关节的改变程度,并按Hamada方法进行分类。结果AHD≥6mm 349肩(87.25%),平均为(9.89±2.00)mm,对应HamadaⅠ型,AHD< 6 mm 51肩,平均为(3.08±1.70)mm,其中HamadaⅡ型21肩(5.25%),Ⅲ型16肩(4.00%),Ⅳ型5肩(1.25%),V型5肩(1.25%),另有4肩(1.00%)不能按Hamada分型进行归类。Hamada分型越高,Constant评分值越低。288肩(72.00%)盂舷关节间隙正常,93肩(23.25%)盂肱关节间隙正常但伴肱骨头或肩胛盂下方的骨赘形成,19肩(4.75%)盂肱关节狭窄或消失。随着盂肱关节间隙狭窄的程度加剧,Constant评分值降低,肩峰下间隙狭窄的发生率随之升高。在盂肱关节间隙改变的被调查者中,50%伴有肩峰下间隙的狭窄或消失。结论肩袖撕裂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率仅有轻微升高。单纯的肩峰下间隙狭窄或消失的临床症状较轻,而盂肱关节间隙狭窄伴或不伴AHD改变的临床症状剧烈,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关节僵硬。 吴晓明 L.Nove-Josserand 黄建华 张明贵关键词:肩关节 退行性改变 肩袖 骨关节炎 年龄 几种常用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对几种常用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和结果分析。方法对57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结果根据Cassebaum关节功能评分,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后的优良率分别为双接骨板80%、Y型接骨板75%、克氏针结合钢丝79%、单接骨板70%。结论对于粉碎性肱骨远端骨折,只要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支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不必拘泥于采用何种内固定方法和材料。 高伟 吴小峰 黄建华 张明贵 周孜辉 朱宗昊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切开复位 骨水泥填腔治疗骨巨细胞瘤30例远期随访 1989年 自1981~1987年,我院采用骨水泥填充瘤腔的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共58例。其中获3年以上随访的共30例。现将随访结果报道于下。临床资料 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1~49岁,平均36岁。胫骨上端11例,股骨下端9例,股骨上端3例,肱骨上端3例,桡骨下端2例,腓骨上端和距骨各1例。肿瘤经病理检查为Ⅰ~Ⅱ级。 刘广杰 虞建邦 张明贵 曹云 崔宝陵 孙坚伟关键词:骨巨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