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虎

作品数:36 被引量:12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下颌
  • 21篇颞下
  • 21篇颞下颌
  • 18篇颌关节
  • 18篇颞下颌关节
  • 18篇下颌关节
  • 9篇关节
  • 8篇关节盘
  • 7篇颞下颌关节盘
  • 6篇手术
  • 6篇颌骨
  • 5篇人工关节
  • 5篇髁突
  • 5篇成骨
  • 4篇锚固
  • 4篇拉钩
  • 4篇骨折
  • 4篇关节置换
  • 3篇置换术
  • 3篇盘移位

机构

  • 3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6篇张晓虎
  • 31篇杨驰
  • 28篇陈敏洁
  • 22篇邱亚汀
  • 19篇张善勇
  • 15篇何冬梅
  • 7篇蔡协艺
  • 5篇郑吉驷
  • 4篇柴盈
  • 4篇王保利
  • 4篇刘欢
  • 4篇白果
  • 4篇姜滨
  • 4篇张文豪
  • 4篇魏文斌
  • 3篇房兵
  • 3篇沈佩
  • 3篇沈国芳
  • 2篇李凌志
  • 2篇卢晓峰

传媒

  • 14篇中国口腔颌面...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初步报告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介绍标准型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颞下颌关节重建的方法,初步评价其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6例(10侧)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年龄49~66岁,平均59岁。3例(5侧)有既往颞下颌关节手术治疗史,3例(5侧)为内紊乱伴骨关节炎。术前均有明显开口受限及关节区疼痛,开口度1.0~2.9cm,平均1.9cm。采用标准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定期观察开口度及关节疼痛等变化,结合影像学检查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完成6例(10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7~49个月,平均17.5个月。植入关节未出现因感染、排异、松动或断裂等导致的失败。有既往手术的病例中,1例(2侧)发生假体内侧异位成骨,1例(2侧)耳颞区疼痛无法缓解,其余4例(6侧)开口受限及关节区疼痛均有较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假体松动等异常情况。结论:标准型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对缓解关节疼痛有明显效果,可有效改善开口度及提高咀嚼能力,但对咀嚼肌疼痛的缓解效果不理想。
张晓虎陈敏洁邱亚汀杨驰
关键词:人工关节颞下颌关节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模拟在肋骨软骨移植手术重建颞下颌关节中的应用
郑吉驷张善勇杨驰陈敏洁邱亚汀张晓虎何冬梅焦子先王翔宇
颞下颌关节镜盘复位固定术后错(牙合)的发生及转归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后错(牙合)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8月因颞下颌关节盘移位而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211例(270侧)患者,术前记录咬合关系,并对其术后当天至49d以上的咬合关系进行定期随访,记录各时间段的咬合关系,计算错(牙合)的发生率,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各相邻时间段的错(牙合)率进行X^2检验。结果:颞下颌关节镜术后,100%的患者会有咬合关系紊乱的表现,85.8%的患者在术后28d内恢复;经X^2检验,术后28d后错(牙合)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14.2%的患者在术后较长时间(>49d)仍存在错(牙合)。结论: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会导致错(牙合)的发生,多数患者于术后28d内恢复;若患者术后28d后仍存在错(牙合),应考虑采用颌间弹性牵引进行治疗。
王保利杨驰蔡协艺张善勇陈敏洁张晓虎恽白彭艳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关节盘移位错[牙合]
一种下颌角拉钩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下颌角拉钩,包括手柄和工作端,工作端与手柄成30—60度夹角,所述工作端呈Y型,包括分叉端和连接端,所述分叉端的端口分别设置向下延伸的钩角,所述连接端与手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①采用合理设计,工...
陈敏洁杨驰张文豪张晓虎邱亚汀柴盈王轶雯魏文斌
文献传递
改良人工全颞下颌关节置换术—技术介绍
目的介绍一种人工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置换的改良术式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5年7月,我院开始引进Biomet-Lorenz公司(Jacksonville,FL)...
刘欢张晓虎杨驰张善勇陈敏洁何冬梅邱亚汀
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分类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特点,并提出一种能全面反映囊内骨折的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自1999—2008年住院手术和2007年6月—2008年12月门诊非手术治疗,经全景片和CT确诊为髁突囊内骨折的连续病例242例329侧,进行临床特点分析。部分病例经MRI检查观察关节盘移位情况。根据CT冠状位重建对囊内骨折进行分类,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将髁突囊内骨折分为4型。A型骨折的骨折线位于髁突外1/3,B型骨折的骨折线位于中1/3,C型骨折的骨折线位于内1/3,M型骨折为粉碎性骨折。结果:囊内骨折占髁突骨折的66.8%,摔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45%的囊内骨折合并下颌骨骨折。骨折侧下颌支残端外上方移位或脱位出关节窝的比例是8.8%,其中73%伴颏部或下颌体骨折。95%的囊内骨折伴关节盘前内侧移位。囊内骨折类型中,A型最多(155侧),占47.8%;其次是B型(95侧),占29.32%;M型(61侧),占18.8%;C型最少(13侧),占4%。结论:囊内骨折是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最常见类型,易合并下颌骨骨折,导致下颌支残端移位或脱出关节窝。以冠状CT为主要依据的分类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髁突囊内骨折的类型。
杨驰何冬梅陈敏洁姜滨王保利张晓虎邱亚汀张善勇蔡协艺
关键词: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
曲面体层片,CT和MRI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髁突骨折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其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自2002年1月013年11月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的髁突骨折病例共290例405侧。对所有病例(29...
郑吉驷张善勇杨驰何冬梅陈敏洁姜滨张晓虎邱亚汀
关键词:髁突骨折全景片MRI
改良人工全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及效果评价
目的:介绍一种人工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置换的改良术式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9月,我院开始引进Biomet-Lorenz公司(Jacksonville,F...
刘欢张晓虎杨驰张善勇陈敏洁何冬梅邱亚汀
文献传递
关节窝植骨增加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窝假体稳定性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为提高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窝假体植入的稳定性,进行关节窝植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经计算机辅助测量设计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8例患者,采用关节窝植骨代替关节窝骨磨削的方法进行手术技术改进,通过计算假体的骨接触面积,评价植骨法对提高关节窝假体植入稳定性的作用。植骨术后CT模拟测量评价假体骨接触面积变化,评价其稳定性,并利用SPSS 19.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评价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采用关节窝植骨法假体术中就位稳定,术后CT测量显示,关节窝假体的骨接触面积比磨骨法增加34.85%(P<0.05)。结论:关节窝植骨可以显著提高人工关节窝假体的稳定性。
白果杨驰何冬梅张晓虎陈敏洁
关键词:稳定性面积测量
改良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技术介绍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锚固定术式。方法:自2011年7月—2012年3月,共对177例(232侧)TMJ内紊乱患者进行改良TMJ盘锚固术治疗。具体方法是将...
张善勇张晓虎霍亮沈佩杨驰陈敏洁邱亚汀陈琢之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