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瑞生

作品数:23 被引量:31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岩石
  • 6篇地幔
  • 6篇岩石圈
  • 5篇盆地
  • 4篇造山带
  • 3篇地壳
  • 3篇岩石圈地幔
  • 3篇中生代
  • 3篇橄榄岩
  • 3篇下地壳
  • 3篇煤层
  • 3篇壳幔
  • 3篇捕虏体
  • 2篇地幔演化
  • 2篇动力学意义
  • 2篇岩石圈减薄
  • 2篇燕山造山带
  • 2篇软流圈
  • 2篇锆石
  • 2篇西南天山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3篇张瑞生
  • 16篇郑建平
  • 11篇路凤香
  • 10篇余淳梅
  • 5篇王华
  • 3篇王根发
  • 2篇袁晓萍
  • 2篇陈美华
  • 2篇储玲林
  • 2篇钟增球
  • 2篇罗照华
  • 2篇张沛
  • 2篇吴冲龙
  • 2篇杨红
  • 2篇汤华云
  • 2篇邵济安
  • 2篇余晓露
  • 2篇肖军
  • 1篇李天福
  • 1篇李惠民

传媒

  • 4篇地学前缘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质科技管理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刚石包裹体矿物化学特征与华北东部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属性被引量:21
2008年
华北地台金刚石的包裹体中含有丰富的地幔信息。对山东蒙阴、辽宁复县两地金刚石中包裹体矿物包括橄榄石、石榴石、单斜辉石和铬铁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金刚石包裹体矿物的主量元素显示华北地台至少在古生代金伯利岩侵位时具高度亏损玄武质的难熔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特征。应用适用于石榴石橄榄岩相的单斜辉石温压计对金刚石包裹体中透辉石进行了计算.得出华北地台金刚石形成于1083~1194℃、5.3~6.1GPa的地质环境下。蒙阴和复县两地金刚石包裹体所反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虽然部表现为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均一性。同时。通过对华北东部古生代与新生代地幔矿物的主量元素及地幔热状态的对比,结合现有的地幔岩石学和地幔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认为软流圈物质对古老岩石圈地幔的侵蚀作用能较好地解释华北岩石圈减薄。
殷莉张瑞生郑建平
关键词:金刚石包裹体岩石圈地幔
地球内部主要层圈相互作用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正在探索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动力学体系及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热、物质运动机制。通过对地核、核幔边界、过渡带、岩石圈一软流圈地幔、地幔柱理论、壳幔边界和地壳内热、物质的交换和圈层流变运动方式等进行分析,讨论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存在的热与物质的交换机制以及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和岩浆部分熔融作用等壳幔相互作用过程。认为壳幔作用过程表现为一种阶段式、递进式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演化过程。壳幔相互作用不仅是大陆动力学演化的主要机制,而且与深部地幔的交代及上地壳变形、造山带、盆地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耦合过程。基于壳幔热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对上地幔及更深层次的地质作用过程进行限定。
张瑞生路凤香郑建平储玲林
关键词:壳幔作用核幔边界地幔柱底侵作用拆沉作用
秦岭显生宙地幔组成及其演化被引量:2
2003年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及扬子克拉通北缘显生宙时期 3个含地幔捕虏体的煌斑岩、钾镁煌斑岩、碱性玄武岩以及 11个不含捕虏体的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出露点的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揭示出研究区地幔演化经历了自古生代的OIB亏损地幔到中生代的高度富集地幔再到中生代末期 -新生代的OIB MORB的亏损地幔的两次明显变更。制约这种变更的主要因素是熔融岩浆时源区发生的层圈相互作用类型。鉴于大陆岩石圈软流层体系的特征 ,有必要划分出岩石圈 /软流层相互作用带(过渡带 ) ,它是大陆岩浆作用的重要源区。
路凤香郑建平钟增球王春阳张瑞生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显生宙地幔演化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环带特征的解译被引量:2
2006年
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水泉沟组底部英安岩中斜长石和角闪安山岩中的角闪石具有环带结构。对斜长石用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较完整的斜长石晶体是由具反环带特征的核部和5个具正环带特征的振荡环带组成,核部与振荡环带之间存在熔蚀面。采用相图和晶体环带样式理论分析得出,核部的反环带指示岩浆中无水矿物结晶使岩浆房中的PH2O增大,熔蚀面代表了PH2O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导致岩浆房上覆围岩破裂,5个振荡环带反映岩浆房上覆固岩破裂后在岩浆房中心和边缘之间岩浆发生过强对流并最终喷出地表。具环带结构的角闪石的结晶压力(核部(5.8±0.5)×10^8Pa。边部(4.8±0.5)×10^8Pa)说明,岩浆房的深度为17.5±1.8km,岩浆房开放前流体超压达到过1×10^8Pa左右。推断,辽西建昌-凌源地区早侏罗世早期地壳岩石圈上部处于压应力状态,下部处于张应力状态。
储玲林张瑞生廖群安桑隆康
关键词:早侏罗世英安岩斜长石环带结构
燕山造山带早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来自水泉沟组火山岩的证据
@@华北克拉通破坏己成为国内外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发生机制、时限、空间范围和动力学背景等科学问题还存在激烈的学术争论。岩浆作用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制约克拉通破坏的时限,探讨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是研究华北岩石圈演化的...
马强郑建平张瑞生平先权
关键词:燕山造山带动力学机制岩浆作用
文献传递
浅议提高我国地球科学期刊质量的途径
1999年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学期刊的现状,并从办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条件、稿件质量、观念更新、出版周期、编辑人员素质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我国地球科学类期刊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王华张俐张瑞生
关键词:稿件质量出版周期
伸展盆地厚煤层聚集特征研究的思考
2000年
从典型伸展盆地中的厚煤层内发育的重力流沉积物等独特的沉积记录出发,指出某些厚煤层在堆积时为覆水较深、且水体动荡的沉积环境,且部分厚煤层经过了再搬运堆积。从而对传统的“聚煤期的泥炭沼泽是在弱动荡水体或平静状态下覆水很浅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地下沉,并与泥炭的堆积速率构成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煤矿床是原地生成”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王华王根发张瑞生郑云涛肖军
关键词:伸展盆地厚煤层
新疆托云麻粒岩捕虏体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岩石成因及西南天山下地壳性质被引量:10
2005年
新疆西部托云盆地晚白垩世玄武质岩石中有麻粒岩捕虏体.它们的矿物组合是Opx+Cpx+Pl±Grt±Qtz±Kfs.本文报道了这些捕虏体的矿物成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颗粒年龄,并对其成因及所反映的西南天山下地壳性质和壳-幔作用过程进行了讨论.托云麻粒岩以基性为主、含少量中性成分,是岩浆物质经变质改造所形成的下地壳产物.它们的平衡温度和最大压力估计分别是910±35℃和13.5×108Pa,表明寄主岩喷发时西南天山的地壳厚度≤44km并有高的古地温特征(>80mW/m2).在这些捕虏体的岩石成因中,曾发生过橄榄石、辉石和钛铁矿的结晶分异,斜长石的结晶分异和堆积,以及陆壳组分的混染作用或流体的交代作用.253Ma的锆石变质年龄,可能记录着西南天山造山带根部塌陷的壳-幔相互作用事件.
郑建平罗照华余淳梅余晓露张瑞生路凤香李惠民
关键词:麻粒岩捕虏体西南天山岩石成因锆石年代学玄武质岩石下地壳
地壳与弱化岩石圈地幔的相互作用:以燕山造山带为例被引量:26
2006年
燕山造山带中生代发育4期钙碱性火山活动,它们的源区组成都是受壳幔相互作用的制约,其中髫髻山组和义县组分布广泛,具有代表性.髫髻山组岩性比较单一,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范围小,岩浆的AFC作用不强烈,源区成分不复杂.依据Kay et al.(1991)的方法,估算了早-中侏罗世燕山地区的地壳厚度为40-45 km.髫髻山组粗安岩是在加厚的地壳 (40-45 km)条件下,源区是含角闪石的石榴石麻粒岩+底侵的基性岩的壳幔过渡带熔融形成.义县组火山岩的源区为下地壳+岩石圈地幔,地幔组分较髫髻山组增加.研究区中生代早期地壳开始加厚,发生下地壳拆沉,进入流变学性质改变了的“弱化的岩石圈地幔”,二者发生作用.岩石圈地幔在中生代晚期受到流体、熔体、地幔矿物中活化的分子水、剪切构造作用,以及温、压条件改变的影响,导致岩石圈地幔发生不均一的局部弱化,为容纳拆沉的下地壳提供了优化场所.推测弱化岩石圈地幔出现于135 Ma以后燕山地区发育的小型拉伸盆地之下,以及对应的小型软流圈底辟体之上.上述模型可以与俯冲带的楔形地幔与俯冲洋壳的相互作用相对比.
路凤香郑建平张瑞生邵济安李伍平余淳梅
关键词:燕山造山带下地壳拆沉作用
抚顺盆地沉积动力学特征及其聚煤意义被引量:8
2001年
通过对抚顺聚煤盆地的沉积动力学研究及对古城子组主要煤层的煤体形态、沉积构造及夹矸特征、大型树桩化石等的详细观察 ,对主煤超厚煤层的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 ,主煤超厚煤层主要沉积于较深水的沉积环境 ,内碎屑沉积作用活跃 。
张瑞生王华吴冲龙
关键词:沉积动力聚煤盆地沉积环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