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淳梅

作品数:43 被引量:48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岩石
  • 15篇岩石圈
  • 15篇橄榄岩
  • 15篇捕虏体
  • 13篇地幔
  • 9篇橄榄岩捕虏体
  • 8篇同位素
  • 7篇岩石圈地幔
  • 7篇麻粒
  • 7篇麻粒岩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新生代
  • 6篇玄武岩
  • 5篇地质
  • 5篇岩石圈减薄
  • 5篇锆石
  • 5篇减薄
  • 5篇汉诺坝
  • 4篇地壳

机构

  • 39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43篇余淳梅
  • 37篇郑建平
  • 20篇路凤香
  • 13篇汤华云
  • 10篇张瑞生
  • 6篇张志海
  • 3篇苏玉平
  • 2篇李惠民
  • 2篇袁晓萍
  • 2篇平先权
  • 2篇陈美华
  • 2篇曾佐勋
  • 2篇罗照华
  • 2篇张沛
  • 2篇吴林波
  • 2篇邵济安
  • 2篇余晓露
  • 2篇夏冰
  • 1篇唐勇
  • 1篇杨召

传媒

  • 6篇地球科学(中...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岩石学报
  • 4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6年全...
  • 1篇2010年全...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全国第七次火...
  • 1篇火山作用与地...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复县古生代金伯利岩中镁铁质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石学研究
少有的具丰富镁铁质岩石捕虏体的金伯利岩产出地区之一.该区出露的捕虏体麻粒岩是窥视华北地块下地壳组成结构和岩石圈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对镁铁质麻粒岩捕虏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锆石年代学以及平...
余淳梅
关键词:麻粒岩捕虏体岩石学底侵作用新太古代华北地块
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侏罗世蓝田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位于华北和扬子克拉通之间的秦岭造山带,是东亚最重要的缝合带之一(Dong et al., 2013),由北向南依次包括华北中部带南缘、北秦岭、南秦岭和扬子克拉通北缘四个构造单元。秦岭造山带经历了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多阶段...
周阳余淳梅汤华云郑建平段蓉杜要增
文献传递
粗粒与剪切结构橄榄岩捕虏体及其单斜辉石微量元素对比被引量:2
2001年
对山东栖霞具不同结构的“干”尖晶石相橄榄岩进行了全岩化学、微量元素 ,矿物成分和单斜辉石微量元素分析和对比。表明在橄榄岩从粗粒结构向剪切结构的转化中 ,随着变质变形作用的增强存在着复杂的熔 /流体的加入富集和熔体的提取亏损作用 ;交代介质属具强渗透性的 Si O2 不饱和的硅酸盐碳酸岩熔体。同时发现不同结构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 REE与其全岩的 REE程度有如下的关系 :粗粒结构橄榄岩中矿物与岩石的差别最大 ,但 REE的配分形式可以反映全岩的情况 ;剪切结构橄榄岩中两者的差别较小。其它高度不相容微量元素可能主要赋存在粒间组分或
郑建平路凤香Suzanne Y O'REILLY余淳梅
关键词:橄榄岩单斜辉石捕虏体矿物组成
华北西部贺兰山中段黄旗口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内发育类型复杂的各类岩石,是记录和反演华北西部早期块体拼合以及岩浆作用、变质演化的重要对象,而其中段发育的出露面积广阔、岩性复杂的黄旗口花岗岩体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在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研究基础上,主要报道了...
余淳梅杨华本曾佐勋吴林波
关键词:花岗岩岩石成因地球化学地质构造
中国东部壳-幔、岩石圈-软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带
<正>在研究岩石圈三维结构并进行层圈划分时,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在壳-幔之间及岩石圈-软流圈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带(过渡带),研究两个过渡带的意义在于:①他们是重要的岩浆源区;②能够进一步认识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③相互作用...
路凤香张瑞生钟增球郑建平余淳梅
关键词:岩石圈软流圈过渡带
文献传递
地球化学特色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
2019年
大学本科专业建设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工程,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的建设历史、专业定位及特色优势,并从制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改革以及实践培养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本专业建设的主要举措、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效。结合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对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我校地球化学专业瞄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而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汤华云余淳梅谢淑云
关键词:地球化学本科教学
华北东部大陆地幔橄榄岩组成、年龄与岩石圈减薄被引量:32
2007年
对比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块陆下岩石圈地幔橄榄石Mg#值和单斜辉石的REE配分形式。报道了汉诺坝和鹤壁橄榄岩中不同产状硫化物的激光MC-ICPMS原位Re-Os年龄和信阳橄榄岩中锆石的U-Pb年龄和信阳橄榄岩锆石的U-Pb年龄。在这些资料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华北东部岩石圈中、新生代时的减薄机制。原位分析在揭示岩石圈深部过程的细节上,有比全岩分析更大的优越性,并揭示出了在华北深部有中元古代(14亿年)和新元古代(7~8亿年)热活动的记录。岩石圈拆沉作用不能很好地解释古老难熔地幔、过渡型地幔和新生饱满地幔并存的事实;同时,单纯的熔体-橄榄岩相互作用也难以解释中、新生代岩石圈的减薄过程和新生地幔单斜辉石中出现强烈LREE亏损现象,即历史复杂的克拉通岩石圈向历史明显简单的“大洋型”地幔的转换。因此,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包括地幔伸展、熔-岩作用、侵蚀置换等复杂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包括:(1)早中生代时,扬子地块向北俯冲碰撞所引起华北岩石圈的熔/流体交代富集作用、地幔伸展和受扰动软流圈物质上涌并侵蚀被改造了的岩石圈;(2)晚中生代—古近纪,因太平洋俯冲的热扰动致使软流圈物质进一步的强烈侵蚀作用引起岩石圈的巨大减薄;(3)晚第三纪以来的软流圈热沉降作用所带来的小幅度岩石圈增厚过程。岩石圈先大幅减薄、后小幅增厚实现了最终的地幔置换和岩石圈整体的减薄过程。喷发时代为100Ma的阜新玄武岩所捕获的橄榄岩主体是饱满的,说明华北东部部分地区在此之前曾有过地幔置换作用。
郑建平余淳梅路凤香张志海汤华云
关键词:化学侵蚀岩石圈减薄
继承发扬优良传统 精心打造精品课程——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课程发展历程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回顾了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课程自著名的岩石学家、教育家池际尚院士开创至今的59年光辉历程,包括“岩石学”课程开创和奠基(1950~1966),“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及其后的复苏(1966~1980)、“岩石学”课程全面发展(1981~1996)和面向21世纪“岩石学”课程的新变革、新发展(1997~)等四个阶段。重点叙述了第四阶段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继续继承和发扬重教学、重实践、重改革的优良传统,进一步精心打造“岩石学”精品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桑隆康马昌前郑建平肖龙周汉文朱云海张宁余淳梅佘振兵Roger Mason
关键词:岩石学精品课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双语教学
华北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流体及稀有气体组成研究
应用热爆裂质谱测量和高温熔融样品释气技术分别测定了山旺、栖霞和鹤壁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中的橄榄石颗粒的流体和稀有气体组成.结果表明,鹤壁方辉橄榄岩具低于大气的3He/4He比值0.778Ra和大气成因的Ne、Ar、...
汤华云郑建平余淳梅
关键词:地幔流体稀有气体橄榄石
文献传递
中生代华北南缘带状岩石圈结构特征及其大陆形成演化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大陆岩石圈根的形成与破坏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对独具时空特色的华北东部地块南缘信阳中生代火山岩中一系列包括下地壳镁铁质-长英质的麻粒岩、榴辉岩、变辉长岩、辉石岩和上地幔橄榄岩等岩石包体进行了系统的定深、定年研究,建立了华北中生代(~160Ma)多块体结合部位的组成和年龄呈带状结构的岩石圈几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在华北南缘地表出露最老~2.85Ga的岩石之下的30km处(上部下地壳),由年龄为3.6~3.4Ga的长英质麻粒岩和辉石岩组成;更深处30~40km位置,则由具古元古代年龄(2.0~1.8Ga)的镁铁质-长英质麻粒岩和变辉长岩构成,其形成过程与华北东部地块与西部地块的碰撞有关,记录着全球性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事件.Hf同位素数据显示在这次重要事件里,既有新生地幔物质加入,也有古老地壳(3.8~3.0Ga)组分的再熔融作用.在来自下地壳更深处的榴辉岩(40~45km)和上地幔橄榄岩(>45km),它们的主要年龄分别是古生代(440~260Ma)和早中生代(228~219Ma),记录着在显生宙不同时期扬子与华北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郑建平余淳梅苏玉平汤华云魏启荣张志海路凤香
关键词:中生代岩石包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