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雨蒙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性
  • 6篇预后
  • 6篇缺血
  • 6篇卒中
  • 4篇多态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多态性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患者预后
  • 3篇基因
  • 3篇阿司匹林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核苷
  • 2篇核苷酸
  • 2篇服用
  • 2篇服用阿司匹林
  • 2篇大动脉

机构

  • 7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张雨蒙
  • 8篇徐格林
  • 7篇曹立平
  • 7篇刘新峰
  • 7篇张治中
  • 6篇白文
  • 2篇林颖
  • 2篇段作伟
  • 2篇孙文珊
  • 2篇李芸
  • 1篇蔡乾昆
  • 1篇孙文
  • 1篇熊云云
  • 1篇王莉
  • 1篇卢光明
  • 1篇李壮丽
  • 1篇谢霞
  • 1篇张宗军
  • 1篇肖露露
  • 1篇郑玲

传媒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人染色体3q22.3区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3q22.3区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卒中组为2012年6-12月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连续注册的37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将患者分类;对照组为24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采用改良多重连接酶反应技术确定基因型。分析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包括rs2293252、rsl2631438及rsl0935282。应用Haploview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采用Phase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①rs2293252和rsl0935282位点基因型均为GG、GA、AA。rsl2631438位点基因型为CC、CT、TT。②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卒中患者rs12631438位点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7.7%(25/141)与9.3%(23/246)]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1%(116/282)与32.5%(160/492)]均高于对照组;其他卒中亚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基因型与LAA卒中相关(OR=2.03,95%CI:1.08~3.91,P=0.040)。③对3个位点的单倍型分析发现,LAA卒中患者rs2293252-rsl2631438位点的A-C单倍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47/282)与10.4%(51/492);OR=1.81,95%CI:1.16~2.80,P=0.008],rsl0935282.rsl2631438位点的A-C单倍型频率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9%(28/282)与4.5%(22/492);OR=2.56,95%C/:1.41~4.64,P=0.00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染色体3q22.3区的rsl263143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LAA卒中相关。rs2293252-rs12631438和rsl0935282-rsl2631438位点A—C单倍型可能是发生LAA卒中的危险因素。
白文曹立平张治中孙文李壮丽蔡乾昆蔡必扬张雨蒙刘新峰徐格林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单倍型
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 (COX-2)基因rs20417和rs5275 2个位点多态性与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2009年12月~2012年10月确诊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962例.应用改进的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分析COX-2基因2个位点的基因型.平均随访(15.13±7.42)个月,记录主要终点事件.结果 rs20417和rs527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19.1%.随访期间,有89例(9.25%)发生主要终点事件.rs20417位点CC+CG型与GG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2,95%CI:0.44~1.89,P=0.81).rs5275位点AA型与AG+GG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7,95%CI:0.76~1.79,P=0.48).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男性患者预后较好,rs20417 C等位基因和rs5275 G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预后不相关(P〉0.05).结论 COX-2基因 rs20417和rs5275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无关.
曹立平张治中张雨蒙白文孙文珊李松段作伟刘新峰徐格林
关键词:脑梗死环氧化酶2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基因频率预后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rs2071746(T-413A)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09年12月-2012年10月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年龄≥60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对患者分类。采用改良多重连接酶反应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患者出院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血管性疾病导致的死亡、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及心肌梗死。结果①共有961例患者入组,TT型295例,TA型459例,AA型207。随访(15.0±7.4)个月,114例(11.9%)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其中TT型44例,TA型47例,AA型23例。@rs2071746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45.4%。显性遗传模式显示,携带变异基因(AA+AT型)患者比非携带变异基因(TT型)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低[分别为10.5%(70/666)与14.9%(44/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67,95%C1:0.46~0.97,P=0.0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携带rs2071746位点A基因是缺血性卒中预后的保护因素(HR=0.67,95%CI:0.45-0.99,P=0.043)。③对卒中亚型分析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中,AA+AT基因型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较TT型患者低(HR=0.56,95%CI:0.33~0.94,P=0.028);其他亚型的基因型与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相关性。结论HO-1基因rs2071746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缺血性卒中及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曹立平张治中白文李芸蔡必扬张雨蒙熊云云刘新峰徐格林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多态性单核苷酸
COX-2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COX-2基因rs20417和rs5275两个位点多态性与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确诊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
曹立平张治中张雨蒙白文李芸刘新峰徐格林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TAS术后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关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术后氯吡格雷反应性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PTAS及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的关系及其对PTA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PTAS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5例,根据基因测序结果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组(CYP219*1/*1,69例)和突变组(杂合突变型CYP2C19*1/*2与纯合突变型CYP2C19*2/*2,76例)。术后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维持剂量治疗。通过TEG软件测定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受体抑制率;通过血栓弹力图测定PTAS术后6个月的HTPR;常规行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血管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PTAS术后及氯吡格雷治疗后HTPR的影响因素。结果突变组ADP受体抑制率[(45.22±22.96)%]较野生型组[(58.43±21.98)%]明显减弱(P=0.001)。突变组中杂合突变型为(47.80±22.93)%,纯合突变型为(37.53±21.84)%。突变组HTPR发生率高于野生型组(35.5%vs 17.4%,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2基因为PTAS术后及氯吡格雷治疗后HTPR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56,CI:1.053~5.272),CYP2C19*2基因携带者ISR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11.8%vs 1.4%,P=0.019)。结论 CYP2C19*2位点多态性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TAS术后发生HTPR的重要影响因素,与ISR的形成相关。
谢霞侯华娟张治中蔡必扬张雨蒙范文平刘柯婷戴敏慧刘新峰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内再狭窄
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phtelel glycoprotein,GP)Ⅲa基因rs5918、rs2317676和rs11871251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支架置人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成功施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应用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分析GPⅢa基因多态性。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和心肌梗死。结果共纳入433例基因分型成功并获得随访信息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平均(10.21±2.71)个月的随访,28例患者发生血管事件。基因分型表明,rs5918、rs2317676和rs1187125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6%、20.67%和48.73%。临床随访表明,rs1l871251A等位基因携带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性高于非携带者[风险比(hazard ratio,HR)8.8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0~65.00;P=0.032];对rs5918和rs2317676不同基因型进行的比较显示,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Log rank P分别为0.608和0.556)。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携带rs1l871251A等位基因是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7.878,95%C/1.035~59.982;P=0.046),吸烟是转归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27,95%CI 0.108~0.990;P=0.048)。结论GPⅢa基因rs11871251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影响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曹立平白文张治中张雨蒙孙文珊段作伟谢霞林颖刘新峰徐格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
颈动脉钙化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钙化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南京卒中注册系统2009年12月—2012年10月登记的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CT平扫原始数据传入西门子工作站,采用相同的重建条件,应用Agat—stonCMciumScore系统进行钙化积分的测量。根据积分将患者分为无钙化(0分)、轻度钙化(0分〈积分〈100分)和重度钙化组(≥100分)。记录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随访卒中后2年内主要终点事件(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颈动脉钙化积分对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钙化程度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22例患者颈动脉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1.9分(四分位数:0,107.9分),其中无钙化组183例(35.1%),轻度钙化组200例(38.3%),重度钙化组139例(26.6%)。随访至2年时,共52例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34,95%CI:1.006~1.062,P=0.017)、颈动脉钙化积分(HR=1.001,95%CI:1.000~1.001,P=0.037)是影响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无钙化组2年累积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5%(10例),轻度组为9.7%(16例),重度组为15.0%(26例)。重度钙化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钙化组(HR=1.612,95%CI:1.106—2.350,P:0.013)。结论颈动脉钙化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张雨蒙王莉曹立平郑玲张治中张宗军蔡必扬刘新峰卢光明徐格林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预后动脉钙化
MDR-1基因rs1128503位点多态性与服用阿司匹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DR-1基因rs1128503位点多态性与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确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674例.
曹立平张治中白文张雨蒙蔡必扬林颖徐格林
血清清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功能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血清清蛋白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预后的关系尚无一致结论。文中旨在探讨营养状态良好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与短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收集人口学参数、人体测量参数、血管危险因素等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估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及出院时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短期功能预后进行评定,根据出院时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52例(46.0%),预后不良组61例(54.0%)。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比较,功能预后良好组患者BMI较高,而LDL-C、WBC较低,且入院时的NIHSS较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较低、入院NIHSS、小动脉闭塞型是短期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血清清蛋白水平的增加,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趋势降低(OR=0.684,95%CI:0.490-0.956);NIHSS增高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趋势增加(OR=3.490,95%CI:1.966-6.194);小动脉闭塞也是患者功能预后不良危险因素(OR=11.443,95%CI:1.160-112.857)。结论在营养状态良好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清清蛋白水平较低仍然是短期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戴敏慧资文杰蔡必扬肖露露刘柯婷张雨蒙周淑宇田玲徐格林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清清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