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竹君 作品数:4 被引量:4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更多>>
登陆热带风暴“Bilis”维持和暴雨增幅与低纬水汽输送的关系及其数值试验 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JMA最佳路径数据集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Bilis”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Bilis”登陆后,一直与低纬水汽通道相联结,索马里和80—100°E越赤道气流异常活跃,将大量水汽输送到“Bilis”环流中,有利于其在陆上长久维持并引发沿途暴雨增幅。对“Bilis”的维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水汽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低纬水汽输送的减弱不利于登陆热带风暴“Bilis”的维持和暴雨增幅,索马里和80~100°E越赤道气流的持续水汽补充有助于“Bilis”环流在陆上长久维持,减少外界水汽尤其是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水汽输送后,TC暴雨强度和范围衰减十分剧烈。来自低纬水汽输送减弱不利于热带风暴中的强对流活动,不利于“Bilis”获得能量长久维持,雨量也随之相应减少。 戴竹君 王黎娟 管兆勇 庞玥 何洁琳 黄小梅关键词:水汽输送 暴雨增幅 登陆热带风暴“Bilis”维持和暴雨增幅与低纬水汽输送的关系及其模拟 本文以低纬水汽输送与登陆热带风暴相耦合的典型个例'Bills'(0604)为研究对象,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JMA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 GDAS的1°×1°资料,结合中尺度WRF模式和... 戴竹君关键词:水汽输送 暴雨增幅 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热带风暴“Bilis”(0604)暴雨增幅前后的水汽输送轨迹路径模拟 被引量:14 2015年 采用水平分辨率1°×1°的NCEP再分析资料、1°×1°的NCEP GDAS资料和2.5°×2.5°的NOAA大气环流资料,结合NOAA HYSPLIT v4.8轨迹模式对0604号热带风暴"Bilis"整个生命史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并分析了"Bilis"暴雨增幅前和增幅后的水汽输送轨迹及不同来源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Bilis"整个活动过程中主要有四支水汽输送通道,分别是源自索马里、孟加拉湾、120°E越赤道气流和东太平洋的水汽,其中源自索马里和孟加拉湾的西南水汽输送(偏南水汽通道)占主导地位,120°E越赤道气流和东太平洋的水汽是西南水汽随着"Bilis"环流逆时针旋转,自环流中心东北侧进入雨区(东北水汽通道),是低压环流与偏南风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偏南通道水汽大部分输送到850 h Pa以下的低层,自环流北侧输入的水汽则主要输送到暴雨区上空850 h Pa以上。对比暴雨增幅前后各通道的水汽贡献率发现,孟加拉湾西南气流输送的低纬水汽对此次暴雨增幅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 戴竹君 王黎娟 管兆勇 任晨平 李业进关键词:水汽输送 冬季东亚大槽强度年际变化及其与中国气候联系的再分析 被引量:22 2013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定义了一个北半球冬季500 hPa东亚大槽强度指数(I_(EAT)),分析了该指数所反映的冬季东亚大槽强度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同期中国冬季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I_(EAT)反映了对流层中层冬季亚洲大陆高压脊与西北太平洋上空的低压槽系统的平均经向风强度,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冬季东亚大槽的强度。东亚大槽的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相对较弱,并存在2-3年和准4年的变化周期。冬季东亚大槽强弱变化可能与源自地中海地区的罗斯贝波动能量沿亚洲急流东传有关,且这种西风带中的扰动具有准正压结构。I_(EAT)与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的冬季降水和气温相关显著。当I_(EAT)正(负),东亚大槽偏强(弱),对应着中国华中地区以及华东大部分地区冬季总降水量偏少(多),且华中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偏高(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东亚大槽偏强年,华中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异常升高主要是由于异常非绝热加热和下沉运动导致的异常动力增温所致。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由于东亚大槽强度的变化而导致的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黄小梅 管兆勇 戴竹君 梅海霞关键词:年际变化 降水 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