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佃刚

作品数:38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成像
  • 16篇儿童
  • 14篇磁共振
  • 11篇磁共振成像
  • 5篇MRI
  • 4篇张量成像
  • 4篇肌营养不良
  • 3篇张口位
  • 3篇体位
  • 3篇弥散
  • 3篇颈椎
  • 3篇颈椎张口位
  • 3篇扩散
  • 3篇肌萎缩
  • 3篇关节
  • 3篇X线
  • 3篇MAPPIN...
  • 3篇DIXON
  • 2篇性肌萎缩
  • 2篇序列对

机构

  • 37篇深圳市儿童医...
  • 9篇汕头大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37篇方佃刚
  • 22篇李志勇
  • 21篇干芸根
  • 14篇曾洪武
  • 11篇孟宪磊
  • 6篇路新国
  • 6篇孙龙伟
  • 5篇罗益镇
  • 4篇曹卫国
  • 4篇梁国华
  • 3篇周洋洋
  • 3篇曾伟彬
  • 3篇吕晓静
  • 3篇李鹏
  • 2篇陈黎
  • 2篇向葵
  • 2篇赵彩蕾
  • 2篇谢娜
  • 2篇吴进
  • 2篇钟晖

传媒

  • 5篇中国CT和M...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肝脏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_(2)-mapping定量评估脊髓性肌萎缩症严重程度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28例在本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纳入本研究。记录每例患儿的年龄、体质指数(BMI)和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量表扩展版(HFMSE)评分。所有患儿行大腿常规序列MRI和T_(2)-mapping扫描,测量右侧骨盆和大腿部位的13块肌肉(右侧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缝匠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肌、大收肌、长收肌和股薄肌)的T_(2)值,并得到彩色编码的肌肉组织T_(2)值分布图,以确定受累最严重的肌肉。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Ⅱ和Ⅲ型SMA患者13块肌肉的T_(2)值、平均T_(2)值、HFMSE评分、年龄及BMI的组间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肌肉T_(2)值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3块肌肉中,臀大肌的平均T_(2)值最高[(63.3±11.9)ms],长收肌的平均T_(2)值最低[(42.5±4.5)ms],长收肌的平均T_(2)值明显低于其它肌肉(P均<0.05)。彩色编码的T_(2)值分布图提供了对肌肉T_(2)值异质性分布的有效视觉评估。Ⅱ型SAM患者的阔筋膜张肌T_(2)值明显高于Ⅲ型(P<0.01),年龄及HFMSE评分均明显低于Ⅲ型(P<0.01)。在Ⅱ型、Ⅲ型及所有SMA患者中,肌肉平均T_(2)值均与HFMSE呈高度负相关(r=-0.696、-0.724、-0.657,P均<0.01)。13块肌肉中,阔筋膜张肌的T_(2)值与HFMSE评分的相关性最高(r=-0.743,P<0.001)。结论:磁共振T_(2)-mapping技术能客观定量评估SMA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识别该疾病的肌肉受累模式。阔筋膜张肌的T_(2)值可较准确地鉴别Ⅱ型与Ⅲ型SMA患者,此条肌肉可能是评估SMA疾病严重程度的最理想的目标肌肉。
胡颖熠黄杨陈太雅方佃刚路新国王景刚李志勇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症磁共振成像
M-Dixon quant和T2-mapping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进展前期及进展期运动功能的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M-Dixon quant和T2-mapping技术评估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进展前期及进展期运动功能的价值,为精确评估DMD病情和监测随访提供合适的影像学工具。方法前瞻性收集40例经基因检测或组织病理活检确诊的DMD男性患儿,进展前期(<7岁)患儿20例,进展期(≥7岁)患儿20例。所有患儿均进行下肢M-Dixon quant和T2-mapping检查,观察进展前期及进展期患儿大腿肌肉的MRI表现,选取右侧大腿14块肌肉并测量其脂肪分数(FF)值和T2值。根据运动功能量表(MFM)评分对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并计算MFM总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2组患儿各肌肉FF值、T2值与MFM总评分的相关性(rFF,rT2)。结果进展前期DMD患儿大腿肌肉MRI表现为轻微脂肪浸润,随疾病进展表现为脂肪浸润程度加重。进展前期DMD患儿臀大肌、半膜肌、半腱肌FF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除大收肌外,其余13块肌肉T2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以股中间肌与MFM总评分的相关性最强。进展期DMD患儿14块肌肉FF值、T2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FF为-0.877~-0.697,rT2为-0.968~-0.774,均P<0.05),以股外侧肌相关性最强。进展期DMD患儿每块肌肉的rT2均高于rFF。结论DMD患儿大腿肌肉受累有一定的进展规律。无论是进展前期还是进展期,相对于M-Dixon quant技术,T2-mapping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进展前期患儿的股中间肌和进展期患儿的股外侧肌T2值可作为评估DMD病情的良好指标。
陈太雅林洁琼胡颖熠黄杨王景刚方佃刚路新国李志勇
关键词:杜氏肌营养不良磁共振成像
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6个月至12岁。14例进行了MRI平扫和增强,4例仅做了MRI平扫。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痴笑样癫痫、性早熟。首发症状为痴笑样癫痫9例,性早熟5例,肢体抽搐2例,运动发育迟缓2例。MRI表现为鞍上下丘脑附近区域单发结节,附着于灰结节和乳头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mm者14例,>15mm者4例,最大直径24mm。病灶同脑灰质比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18例中2例合并坏死囊变。14例增强扫描肿块均未见强化。结论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及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当患儿出现痴笑样癫痫或性早熟,MRI表现为下丘脑附近区域类圆形结节影且无强化,应首先考虑本病。
方佃刚李志勇吕晓静孟宪磊干芸根
关键词:下丘脑错构瘤性早熟磁共振成像
儿童颈椎张口位X线片的体位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颈椎张口位X线片的体位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活动定位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一约束带及第二约束带,两个活动定位件相对设在X光机的床面上,第一驱动组件与两个活动定位件连接,用以驱动两个活动定位件相对运动;第...
罗益镇方佃刚曾洪武干芸根李志勇孙龙伟庄义江张鲁洋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放射及胼胝体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觉通路中视放射及胼胝体的发育情况,从而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14例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DTI数据,分别测定弱视组和对照组两侧视放射及胼胝体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眼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均表现为左侧视放射的FA值高于右侧(P<0.05),ADC值低于右侧(P<0.05)。组间分析,左眼弱视组两侧视放射的F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胼胝体压部ADC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视放射及胼胝体压部的FA和AD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神经纤维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育不良,可能是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单眼及双眼视功能低下的机制之一。
吴进曾洪武方佃刚干芸根张莉李雯霖钟晖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弱视视放射胼胝体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相关综合征的基于MRI体素形态学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采用基于MRI体素形态学分析法,分析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相关综合征患儿组及正常对照组的灰质体积改变。方法选取ESES患者组21例;正常对照组15例。利用3.0T Magnetom Skyra超导型MRI系统进行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脉冲序列(3D-MPRAGE)数据采集,使用SPM8对数据进行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得到两组被试的灰质体积。对灰质体积进行双样本t检验,对患者组的灰质体积和患者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SES组患者的视觉联合皮层(左枕下回、左侧舌回、左枕中回)、右颞中回、右侧丘脑、扣带回灰质体积减少;语言中枢(左额中回、左顶下回)、右颞下回、右缘上回、左中央前回、右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增加;2)患者组的灰质体积和年龄、发病年龄、病程间均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57、0.31、0.33,均>0.05)。结论患者组可能存在视觉信息感知整合和语言功能异常。患儿不同脑区的灰质体积改变,可与临床症状相结合,为诊疗过程中了解患儿预后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孟宪磊莫潼唐雨曼方佃刚陈黎胡雁曾洪武
关键词:癫痫磁共振成像
一种用于新生儿的床旁拍片防坠床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生儿的床旁拍片防坠床装置,包括安装座,遮挡组件及锁止件;所述安装座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设置于床体上的透明箱体的两侧;所述遮挡组件包括顶板及挡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透明箱体的顶部,且与两个...
孟宪磊童丹方佃刚
CT扫描术前预测高危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CT表现预测术前肿瘤危险度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及徐州市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6例HB患儿,术前均行胸腹部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参照儿童HB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制定的临床危险度分层方案,将HB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分别为16和30例。测量肿瘤最大径及肿瘤相对体积指数,观察肿瘤CT征象,包括外生性生长、瘤内出血、坏死囊变、钙化、纤维分隔、肿瘤破裂征、肝包膜回缩及包膜下积液。测量并计算病灶CT参数,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增强百分比及病灶增强指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危组与非高危组患儿性别、病灶CT征象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年龄、孕周、出生体重、甲胎蛋白、血小板计数、肿瘤最大径、肿瘤相对体积指数及病灶CT参数的差异,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到与高危组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高危HB的效能。结果高危组与非高危组间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相对体积指数和肿瘤破裂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值为1.906,P=0.004)及肿瘤破裂征(OR值为16.558,P=0.005)是高危HB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诊断高危HB的临界值为10.5 cm,肿瘤破裂征、肿瘤最大径和肿瘤最大径联合肿瘤破裂征诊断高危H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807和0.879,肿瘤最大径联合肿瘤破裂征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6.7%。结论高危HB患儿发病年龄偏大,当肿瘤最大径>10.5 cm,且出现肿瘤破裂征可高度提示为高危HB。
张龚巍赵彩蕾罗娜方佃刚孙龙伟张欢易梦干芸根李钱程
关键词:危险度
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在小儿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在小儿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收治的气管异物患儿100例,采用X线及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小儿气管异物检查的准确率及患儿家属对这2种检查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与X线检查比较,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检查准确率、患儿家属对其的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小儿气管异物采用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进行检查,有利于提高患儿气管异物的检出率,且容易被患儿家属所接受。
李鹏曾洪武方佃刚卢宁肖鑫莫冬霞
关键词:小儿气管异物X线检查准确率满意度
CT及MRI诊断小儿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CT及MRI在诊断小儿肝脏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通过术中病理确诊为肝脏肿瘤的2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收集患者术前CT及MRI检查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6例患儿行CT及MRI检查,共发现34个病灶,排在两组前三位的影像学变化是: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低密度,延迟期等密度。26例患儿共68个影像学检查结果(CT:34个;MRI:34个)、34个术中病理切片结果。其中与"金标准"结果一致的CT报告为28个(准确度为82.4%),MRI报告中29个结果与之一致(准确度为85.3%)。结论CT及MRI在诊断小儿肝脏肿瘤方面的价值无法取代,对怀疑肝脏肿瘤的小儿应尽早完善肝脏增强CT或MRI,以免延误治疗。
叶文宏汪苍方佃刚干芸根
关键词:CTMRI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