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慧莉

作品数:1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酵母
  • 9篇相互作用
  • 9篇酵母双杂交
  • 8篇蛋白
  • 5篇蛋白相互作用
  • 4篇蛋白质相互作...
  • 4篇细胞
  • 3篇荧光
  • 3篇肝癌
  • 2篇凋亡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相互作用蛋白
  • 2篇磷酸化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荧光
  • 2篇免疫荧光定位
  • 2篇基因
  • 2篇P53基因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激酶

机构

  • 1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6篇霍克克
  • 16篇施慧莉
  • 3篇周娟
  • 3篇石彦
  • 3篇单敬轩
  • 2篇赵晶
  • 2篇钱玮
  • 2篇伍慧玲
  • 2篇李璞
  • 2篇严昕
  • 2篇马雅婷
  • 2篇吴小末
  • 2篇王佳琦
  • 2篇王玮
  • 2篇王均永
  • 2篇陈晓静
  • 2篇吴冬华
  • 2篇万兵兵
  • 1篇杨光
  • 1篇林颖

传媒

  • 9篇复旦学报(自...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3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发性肝癌中hNTKL-BP1基因的表达被引量:5
2007年
分别提取手术切除人原发性HCC肝癌和癌旁肝组织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在hNTKL-BP1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相应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采用2-△△Ct方法分析比较该基因在人类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是44例原发性HCC肝癌组织中hNTKL-BP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t=2.69,P<0.01),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hNTKL-BP1基因表达差异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28),hNTKL-BP1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严昕王均永吴小末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实时荧光定量PCR
人SCYL1-BP1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分离纯化鉴定
2012年
前期研究结果发现,SCYL1-BP1具有细胞周期调控功能,同时具有肿瘤抑制因子的特性。目的: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SCYL1-BP1的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菌株,以获得足够量的高纯度目的蛋白,为后面进行一系列药理学检测及新药安全性测试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从人胎脑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SCYL1-BP1基因克隆为模板,经PCR扩增,通过酶切位点克隆到新型原核表达载体pET-28b-SUMO上,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摸索优化表达条件,表达产物经Ni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后再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分析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SCYL1-BP1的原核表达工程菌BL21(DE3)/pET-28b-SUMO-SCYL1BP1。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验结果表明,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His6-SUMO-SCYL1BP1的分子量约为65 kDa,主要以可溶的形式存在,且能被His标签抗体和SCYL1-BP1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了人SCYL1-BP1融合蛋白,为其后续功能研究及性质实验奠定基础。
陈晓静陈小梅王洋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原核表达工程菌SUMO
FASAY技术在肝癌p53基因功能突变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酵母中分离的等位基因功能分析技术(functional analysis of separated alleles in yeast,FASAY)是一种检测基因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有效方法.利用FASAY技术结合DNA测序对28例临床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样本中的p53基因结构突变与P53蛋白的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这些肝癌组织样本中,FASAY检测的阳性结果为15例,p53基因突变率为53.6%.cDNA测序的结果表明15例FASAY阳性样本均发生了p53基因突变,而13例FASAY阴性样本中未检测到基因突变.在15例p53基因突变肝癌样本中,有8例249位密码子突变,其中包括一例首次报道的249Thr双点突变(GC746.GC747→CG746.TA747),其余均为249Ser突变.研究结果表明,FASAY是一种灵敏的检测HCC中的p53基因结构与功能突变的技术,它可推广应用于肝癌临床样本的研究.
吴小末朱江燕王均永钱玮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肝癌P53基因突变
人类14-3-3ζ和GCH1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2007年
目的寻找人类14-3-3ζ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揭示14-3-3ζ的作用机理提供线索。方法以14-3-3ζ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脑cDNA文库得到"猎物"蛋白,通过GST pull-down技术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14-3-3ζ和"猎物"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结果首次利用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技术发现了14-3-3ζ能够与GTP环化水解酶Ⅰ(GTP cyclohydrolase1,GCH1)相互作用,并通过了体内和体外的蛋白质结合实验证实了这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结论发现并验证了14-3-3ζ与GCH1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种蛋白质的功能及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钱玮石彦伍慧玲田志鹏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蛋白质相互作用
RIOK3促进了caspase-10对PAK2的酶解激活被引量:1
2012年
RIO3为非典型激酶RIO家族的成员之一,仅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中出现,为研究RIOK3蛋白的功能,以其作为诱饵蛋白对成人肝cDNA文库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其相互作用蛋白PAK2,并通过细胞内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验证了该相互作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RIOK3能够在蛋白水平上降低PAK2表达量。通过CCK-8和细胞凋亡检测,发现二者共表达可以抑制增殖并促进凋亡,并且这一促凋亡效应可以被caspase-10的无酶活最短剪切本caspase-10G所抑制。实验结果显示,RIOK3可能促进了caspase-10对PAK2的酶解,在PAK2的酶解激活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林颖李璞单敬轩陈晓静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细胞凋亡
CRK是PTPN4新的相互作用蛋白
2008年
以PTPN4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cDNA文库,获得了一个与PTPN4相互作用的蛋白:CRKⅠ.从cDNA文库中通过PCR得到CRK家族的3个成员的基因,把这3个基因与PTPN4共转酵母,发现CRKⅠ、CRKⅡ和CRKL均能与PTPN4发生很强的相互作用.通过截断体证实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CRKs的SH3结构域与PTPN4的462-468位的脯氨酸富集区介导的.免疫共沉淀以及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CRKI与PTPN4的相互作用.通过酪氨酸磷酸化特异性抗体检测发现PTPN4可以明显降低CRKI的磷酸化水平.
周娟万兵兵单敬轩吴冬华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CRK酵母双杂交免疫荧光定位酪氨酸磷酸化
人类ZAKβ与YWHAZ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ZAKl5与YWHAZ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ZAKl5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人类肝脏cDNA文库,经GSTPull—down、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共定位实验分别验证ZAKl5与猎物蛋白在体外和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构建ZAKl5的截短体以确定相互作用的区域,用磷酸化抗体检测ZAKl5在相互作用中的磷酸化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这对蛋白相互作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到一个能与ZAKl5相互作用的蛋白YWHAZ,并在体外和细胞内都验证了这二者的相互作用,发现这两个蛋白都能共定位于293T细胞的胞质中,确定了ZAKl5的N端1—250氨基酸为与YWHAZ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体外实验发现了这二者的相互作用涉及到磷酸化反应,发现这对蛋白的相互作用能提高293T细胞的G,期水平。结论首次发现并证实了ZAKl5和YWHAZ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该相互作用涉及到磷酸化过程并能够对细胞周期产生影响。
赵晶王玮马雅婷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细胞周期
人类ARRB1和GNMT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2010年
GNMT(甘氨酸-N-甲基转移酶,glycine N-methyltransferase)是人体内一个多功能蛋白.最近研究发现GNMT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但GNMT抑癌的机理却不清楚.研究以GNMT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cDNA文库,获得了GNMT的一个相互作用蛋白ARRB1(-βarrestin1),并通过GST Pull-down、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在体内体外验证了相互作用的特异性.进一步研究发现GNMT和ARRB1的相互作用不依赖于GNMT的四聚体高级结构和甲基转移酶活性.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发现,当ARRB1与GNMT共转染HeLa细胞后,ARRB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表现出与GNMT蛋白共定位,有入核的趋势.这为研究GNMT的抑癌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叶侃石彦伍慧玲周娟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免疫荧光定位
利用酵母功能检测技术筛选肝癌组织p53基因显性负抑制效应突变体
2010年
p5 3突变体的显性负抑制效应(dominant negative effect)是指突变型p5 3蛋白抑制细胞内野生型p5 3蛋白发挥正常功能的一种特性,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酵母中分离的等位基因功能分析技术(functional analysis of separated alleles in yeast,FASAY)建立了一种简便稳定的p5 3突变体显性负抑制效应检测和筛选方法,并应用于检测2 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HCC)样本的p5 3单点突变体,发现了1 2例为显性负抑制效应突变体,其中突变位点Met2 4 6Val为首次报道具有显性负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这些突变p5 3蛋白的结构,发现这些具有显性负抑制效应的突变位点大多位于p5 3蛋白表面与DNA特异性序列相互作用的区域.
傅景庚王佳琦曾敏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P53基因
人SSX2IP与14-3-3η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2010年
人类SSX2IP是SSX2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人类SSX2IP蛋白的潜在功能,以其作为诱饵蛋白对成人肝cDNA文库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结果筛到了SSX2IP的一个新相互作用蛋白14-3-3η。利用GSTPull-down实验和细胞内免疫共沉淀实验在体内外验证了该相互作用的真实性。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发现SSX2IP和14-3-3η共表达于HeLa细胞时,它们共定位于胞质及核周。利用CCK-8法检测SSX2IP和14-3-3η对HEK293T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共转染SSX2IP和14-3-3η后,HEK293T细胞的增殖速度有所提高。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SX2IP与14-3-3η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提供新的线索。
王佳琦李璞施慧莉霍克克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