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种不同途径经皮深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不同深静脉置管部位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的方式.方法:本文分析了2008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行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治疗的住院患者.三种置管途径为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结果:200例患者接受了212例次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治疗,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21.5天,合并症发生率为17.3%.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14.12±6.56)d,合并症发生率为23.0%;锁骨下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17.32±2.12)d,合并症的发生率为27.1%;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24.21±4.18)d,合并症的发生率为10.3%,与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最长,合并症发生率最低,最为安全可靠,应为急诊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股静脉置管方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但影响患者活动.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危险性较大,不建议作为急诊血液透析治疗时的临时血管通路.
- 刘洋刘源张丽峰曾伟何春水
- 关键词:血液透析置管术
- 杂交手术治疗急性周围动脉损伤(附10例报告)
- 2013年
-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急性周围动脉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3月诊治的10例急性周围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总动脉损伤5例,股浅动脉上段损伤3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1例,腋动脉损伤1例。治疗首先采取腔内介入方法,低压维持球囊充盈状态控制动脉破口出血。静脉复合麻醉下立即行血管探查手术,其中6例直接缝合破损血管,3例以自体大隐静脉修补损伤血管,1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者以弹簧圈栓塞后行患侧血肿清除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1.0±17.9)min,平均失血(200.1±44.6)ml,术后2~3 d拔出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但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未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本组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1例患者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周围动脉损伤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 郑志刚何春水张丽峰刘洋曾伟刘源
- 关键词:周围动脉损伤介入治疗杂交手术
- 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下肢缺血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临床观察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慢性下肢缺血患者21例,采用经股或腋动脉入路,先用球囊扩张闭塞段血管,然后经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前列腺素E1、银杏叶注射液。胫腓动脉闭塞的部分患者保留血管鞘,经鞘灌注上述药物,每日1次,共5~7 d。术后观察患肢缺血症状、皮肤溃疡和趾端坏疽的改善情况。结果21例中20例成功实现经皮经腔球囊扩张和动脉内灌注药物治疗,技术成功率95.2%。无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术后保留血管鞘,灌注药物5~7 d后复查造影,显示经球囊扩张后血管腔保持通畅。术后20例患者均出现诸如患肢皮温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静息痛减轻或消失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随访2~7个月,4例皮肤溃疡愈合,2例坏死足趾脱落,创面愈合,已坏疽的足趾均变干燥,坏死范围停止扩大,未出现需截肢现象。结论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联合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前列腺素E1、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慢性下肢缺血安全有效,能够改善肢体缺血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阻止病变发展;保留血管鞘连续灌注药物有助于保持扩张后的血管通畅。
- 刘源何春水廖华强曾伟张宏伟刘洋牟艳官泳松
- 关键词:动脉内药物灌注
- 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点式切口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联合点式切口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2月采用点式切口联合腔内激光治疗57例93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病例,患者下肢症状均减轻或消失,42例有色素沉着、皮炎等皮肤营养不良者1个月复查时均不同程度减轻,5例有活动性溃疡者经2~4周换药后愈合,术后有12例出现局部片状淤血,经过1~2周后均吸收,术后出现小腿皮肤麻木感者7例,均于1~3个月消失。结论静脉腔内激光闭合联合点式小切口治疗法具有切口少、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 张丽峰何春水曾伟张静刘源
- 关键词:下肢腔内激光闭合术
- 肾动脉瘤切除原位重建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位肾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肾动脉重建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04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收治的并CTA及肾动脉造影确诊复杂性肾动脉瘤50例,其中一例为右肾同时两个瘤体,病变位于肾动脉主干分叉部,累及分支动脉。肾动脉阻断后,在低温保护好肾脏的前提之下,通过原位进行肾动脉瘤切除与自体的大隐静脉及肾动脉重建。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且围手术期并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无异常;术后2周彩超复查示肾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无狭窄。结论该方法治疗复杂性肾动脉瘤可行,并为以后类似的复杂性肾脏疾病的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法。
- 曾伟张丽峰何春水
- 关键词:肾动脉动脉瘤
- 48例慢性下肢缺血的治疗体会
- 2008年
- 目的观察慢性下肢缺血的各种方法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6月,共收治慢性下肢缺血患者48例。单纯药物治疗13例,腔内介入治疗31例,下肢旁路或原位动脉重建7例。结果药物治疗:改善9例,无改善3例。下肢旁路或原位动脉重建治疗:明显改善6例,改善1例,无改善1例,后进展为截肢1例,脑出血死亡1例。腔内成形治疗:明显改善5例,改善16例,无改善9例(未能成功行球囊扩张5例),脑出血死亡1例。结论应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等对于每位下肢慢性缺血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选用合适的治疗方式。
- 张静张丽峰曾伟刘源何春水
- 关键词:慢性下肢缺血药物治疗腔内成形动脉重建
- 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诊断中的再认识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顺行造影表现,总结其对诊断下肢慢性静脉疾病尤其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28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29条下肢),左下肢185例,右下肢50例,双下肢47例,术前常规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分析其下肢及髂静脉影像学表现。结果 329条下肢静脉造影成功率100%,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21例(6.38%),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7例(17.33%),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82例(55.32%),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66例(20.06%),先天静脉畸形3例(0.91%);同时发现有髂静脉狭窄大于50%者19例(5.78%),髂静脉狭窄小于50%者57例(17.33%)。结论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患者术前静脉造影检查,能够明确原发病因尤其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对于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 张丽峰何春水刘洋曾伟刘源
- 关键词:静脉造影术下肢髂静脉压迫综合征静脉功能不全
- 补阳还五汤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后疗效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经皮腔内介入治疗后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将42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成功行皮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及西洛他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12、24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踝肱指数(ABI)变化,血管彩超观察病变肢体血管通畅率。结果两组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100%,两组血管通畅率随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同期随访对照组血管通畅率低于治疗组,治疗组病情进展较对照组明显减缓,治疗组术后同期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后疗效有积极作用。
- 王奇奇刘源马君龙何春水曾伟刘洋张丽峰林瑶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西医结合疗法补阳还五汤腔内介入治疗
-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49例下肢ASO患者,并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49例58条肢体进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45例50条肢体获技术成功,其中7条肢体结合溶栓或外科杂交手术,8条肢体失败。术后随访3~24个月,在有随访结果的38例中,显效23例,稳定12例,进展3例。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可联合外科手段进行杂交手术。但不应忽略围手术期风险。
- 刘源刘洋曾伟张丽峰游进会廖华强何春水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杂交手术
- 顾步汤联合血管介入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前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顾步汤联合血管介入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行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21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14例单纯球囊扩张术,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服用顾步汤至出院1个月。结果:35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ABI指数上升明显,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结论:顾步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创伤小,恢复快,患者依从性高,前期临床疗效满意。
- 张丽峰刘洋曾伟刘源何春水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下肢血管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