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佽

作品数:49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肿瘤
  • 9篇前列腺
  • 9篇细胞
  • 9篇腺癌
  • 8篇免疫
  • 8篇基因
  • 7篇病理
  • 6篇肠癌
  • 5篇蛋白
  • 5篇直肠
  • 5篇前列腺癌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结直肠
  • 4篇食管
  • 4篇胃癌
  • 3篇预后
  • 3篇直肠肿瘤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机构

  • 23篇成都大学
  • 19篇成都铁路中心...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成都铁路局中...
  • 2篇贵阳医学院
  • 2篇成都铁路局成...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广元市人民医...
  • 1篇江西护理职业...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上海联影智能...

作者

  • 48篇李佽
  • 28篇刘都礼
  • 23篇刘莉
  • 7篇陈志英
  • 6篇杨进
  • 6篇彭涛
  • 6篇陈志英
  • 6篇肖建明
  • 5篇王凤璟
  • 5篇陈林
  • 5篇姜勇
  • 5篇曾小辉
  • 4篇李丽
  • 4篇朱璐宏
  • 4篇李新
  • 3篇李立
  • 3篇谷焰
  • 3篇陈云涛
  • 3篇王云汉
  • 3篇杨建南

传媒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华西医学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四川医学
  • 3篇川北医学院学...
  • 3篇肿瘤预防与治...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铁道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MP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2年
王凤璟李佽刘莉刘都礼
关键词:MMPS乳腺癌基因表达外科手术
一种前列腺穿刺的标本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前列腺穿刺的标本盒,包括标本盒上盖、标本盒盒体、标本瓶放置孔,所述标本盒盒体包括上层盒体、中层盒体和下层盒体;所述中层盒体的上部与上层盒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中层盒体的底部与下...
彭涛肖建明牛翔科王云汉曾小辉陈云涛李立李佽杨进陈林
文献传递
胃癌中EGFR、HER2、COX-2及GST-π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环氧合酶-2(COX-2)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 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EGFR、HER2、COX-2及GST-π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EGFR、HER2、COX-2及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35.7%、27.1%、67.1%和 58.6%.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EGFR、HER2、COX-2及GST-π四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R、HER2、COX-2及GST-π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初筛及对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价.
刘莉姜勇李丽刘都礼李佽杨建南朱璐宏
关键词: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环氧合酶-2
NF-κB及COX-2在大肠癌中表达相关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NF-κB与COX-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COX-2在103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NF-κB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66.02%(68/103),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2.33%(23/103),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OX-2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45.63%(47/103),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68%(11/103),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②NF-κ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1),NF-κB及COX-2与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③COX-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1)。④NF-κB与COX-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11.2457,P<0.01)。结论 NF-κB和COX-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肿瘤的恶性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李佽陈志英
关键词:NF-ΚBCOX-2大肠癌
FH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CNA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FHIT与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PCNA在54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为42.59%,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8.89%,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CNA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为75.93%,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8.52%,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②FH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FHIT及PCNA与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③FHIT与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χ2=6.5074,P<0.05)。结论FHIT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肿瘤的恶性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陈志英李佽刘莉刘都礼
关键词:FHITPCNA结直肠癌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2及v2.1检测移行区前列腺癌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v2和v2.1检测移行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筛选67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升高的患者行前列腺磁共振检查,随后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或前列腺根治手术,并取得病理结果。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每个移行区病变,并进行PI-RADS v2和v2.1评分,比较2名医师评分一致性。采用诊断性试验方法计算PI-RADS v2和v2.1诊断移行区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率,采用McNemar检验分析上述测值的差异。采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Delong test分析二者曲线下面积差异。结果67例患者中,前列腺癌30例,前列腺良性病变37例。两名放射科医师应用PI-RADS v2及PI-RADS v2.1评价前列腺病变的Kappa值分别为0.730及0.852。两名放射科医师使用PI-RADS v2.1评价前列腺病变的敏感度均高于PI-RADS v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P=0.063);PI-RADS v2.1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率、曲线下面积均高于PI-RADS v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I-RADS v2相比,PI-RADS v2.1能更好地评价移行区前列腺病变。
王宗勇肖建明蒲冰洁李林彭涛牛翔科李佽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一例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意义。方法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组织标本进行观察。结果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单一,较多砂砾体存在于肿瘤组织内。免疫组化染色CK(+),vimentin(-),CA125(+),CK20(-),CK7(+)。结论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十分罕见,肿瘤内大量砂砾体提示其可能具有较为良好的预后。
李佽刘莉陈志英刘都礼
关键词:病理诊断
ERCC1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化疗敏感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3例Ⅲ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情况,分析化疗疗效,并作生存分析。结果 10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46.6%(48/103),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第1组[ERCC1(+)TP组]:ERCC1阳性表达者采用TP化疗方案;第2组[ERCC1(+)GP组]ERCC1阳性表达者采用GP化疗方案;第3组[ERCC1(-)TP组]ERCC1阴性表达者采用TP化疗方案;第4组[ERCC1(-)TP组]ERCC1阴性表达者采用GP化疗方案。第1、2、3、4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6.7%(4/24)、50.0%(12/24)、52.0%(13/25)和33.3%(10/30),第1组与第3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化疗有效率为50.0%,与第3组和第4组疗效相当(52.0%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4组总体生存曲线相同,χ2=1.3589,P=0.7152,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RCC1阳性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铂类耐药,吉西他滨能提高铂类耐药患者的化疗有效率。
郑玲伍建蓉白娟李佽谷焰王晓毓刘都礼
关键词:铂类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空回肠交界处巨大憩室恶性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小肠憩室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小肠憩室恶性间质瘤进行影像学、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3岁。手术标本呈囊实性,与肠腔相通。组织形态镜下瘤细胞主要由梭形和少许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瘤细胞排列呈束状、编织状、栅栏状;上皮样瘤细胞呈小巢片状分布在梭形瘤细胞之间。免疫组化CD117、CD34、S-100、desmin、SMA和NSE均为(+)。结论胃肠间质瘤(GIST)可发生于从食管至肛门的胃肠道全长范围内,但是小肠憩室伴发恶性间质瘤十分罕见,临床症状无特殊规律性,极易误诊,诊断有赖于影像学、临床病理和最具特征的免疫组化检查。
刘莉李佽刘都礼熊燕朱丹李立
关键词:憩室GIST
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02例经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检测确定的 MCL 进行分析,组织病理制片和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或EnVision 法染色,并进行了随访。结果 102例患者中位年龄59岁(30~79岁),男女之比约2.92:1。淋巴结是最常受累的部位(98/98,100%),结外常受累的部位:骨髓(29/45,64.4%)、脾脏(36/57,63.2%)、咽淋巴环(15/48,31.3%)、外周血(15/51,29.4%)、肝脏(12/53,22.6%)及胃肠道(15/102,14.7%);87.7%(71/81)初次就诊时处于临床Ⅲ~Ⅳ期,45.5%(25/55)患者有 B 症状;48.7%(19/39)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除7例(6.9%)因组织取材小无法区分病变模式外,余95例中12例(11.76%)为套区增生型,41例(40.2%)结节型,42例(41.2%)弥漫型。75.5%(77)经典型,24.5%(25例)瘤细胞呈母细胞样变型。102例均表达 B 细胞标记而不表达 T 细胞标记,96例(94.1%)肿瘤细胞表达细胞周期蛋白 D1,70例(71.4%)CD5弱阳性。68例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0~89个月)。套区增生型+结节型、经典型的核分裂象≤15/10 HPF,增殖指数≤15%;骨髓无受累,提示患者预后好,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生存未见影响。结论国内 MCL 患者病征与国外患者基本一致,其病变模式、细胞变型、核分裂象、增殖指数、骨髓是否受累及受累程度与预后有关。
纪洪李甘地李俸媛白燕琼陈宇杨名仲王连军唐艳章培夏天李佽冯江邹宗楷益西加措
关键词:淋巴瘤膜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1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