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英
- 作品数:58 被引量:3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国家监察基础理论的一部力作——评《国家监察学原理》一书被引量:3
- 2019年
- 在我国,国家监察理论的研究可谓是刚刚起步,在众多学者的艰苦努力下,短短几年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监察学原理》一书一举打破了长期以来"行政监察"的沉寂,尤其在《国家监察法》通过之后,如此迅速地搭建起了国家监察理论及其学科体系,可谓难能可贵。该书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结合立法和国家监察实践,提出了"国家监察"的"三大基本原理",这就是"监督原理——权利与腐败的关系及其制约,调查原理——物质和信息的不灭定律及其搜集,处置原理——报应与预防的博弈及其规制",初步形成了国家监察理论体系,建立了国家监察学的理论雏形。
- 李兰英
- 关键词:国家监察
-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中犯罪数额认定之构造
- 2024年
- 当前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犯罪数额认定存在以下司法困境:“销售金额”标准下的犯罪数额认定引发罪刑失衡;“违法所得数额”标准缺乏配套司法解释的规范指引;犯罪数额认定依据混乱;刷单辩解的证明标准模糊不清。犯罪数额的认定,要体现对被告人不法获利的评价功能,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效率的统一。实体构造上,销售金额与违法所得数额含义不同,对后者应采“净利制”模式计算,扣除的成本以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必要支出为原则。犯罪数额认定原则上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准,无法查清实际销售价格的,以鉴定的被侵权产品市场中间价格为准。程序构造上,犯罪数额认定的证据应达到相互印证、来源及审核鉴定程序合法、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刷单辩解系被告人消极抗辩而非证明责任的转移,对辩解的证明要符合经验法则。
- 李兰英赖若涵
- 关键词:数额认定排除合理怀疑侵权产品司法困境经验法则
- 论民生刑法的边界——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被引量:3
- 2017年
- 人本主义的发展、民意立法的加强、倾斜保护的提升让民生权益的立法实现成为可能。《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刑法对民生的保障,展现出刑法理念的变化。刑法对于民生的保护,应当做到既不缺位亦不越位,才能真正地将民生问题的刑法保护落到实处。民生的内涵极为丰富,对民生刑法的过度推崇可能会导致刑法的非理性扩张,从而架空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应当理性对待民生刑法,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科学立法原则以及利益平衡原则,防止刑法过度扩张、民意操纵立法、利益出现失衡。
- 李兰英屈舒阳
- 关键词:刑法谦抑性
- 契约精神与民刑冲突的法律适用——兼评《保险法》第54条与《刑法》第198条规定之冲突被引量:33
- 2006年
- 民刑冲突是法律冲突的表现之一,其困惑在于法律适用上的难以选择。总结民刑冲突现象有两种:一是涉嫌违法或犯罪的民刑交叉案件;二是合法与犯罪截然对立的民刑冲突现象。民刑冲突现象的产生原因关键在于平等的个体于内在理念上的冲突:即,民法的个人权利保护与刑法的社会利益保护的不同价值取向所至,也是契约自由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冲突。“民法优先”是契约精神在民刑冲突的法律适用中的必然选择。实践中应具体考量社会公正、功利主义、社会效益、从严解释四个价值导向。
- 李兰英
- 关键词:契约精神保险诈骗法律适用
- 资本市场改革视阈下证券犯罪立法范式的反思与重构
- 2023年
- 证券犯罪刑事立法存在回应式立法和前瞻式立法两种类型。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回应式立法,在规制证券犯罪时存在刑法功能主义化的隐形风险、无法满足证券犯罪法益流变的需要、悖离证券犯罪治理的价值目标等体系缺陷。而前瞻式的立法思路可以有效弥补证券犯罪刑事立法的不足、充分发挥法益指导构成要件解释机能,同时与穿透式监管理论和实质刑法观的理念相契合。因此,我国证券犯罪刑事立法规制模式应当由回应式立法走向前瞻式立法。
- 李兰英王新
- 关键词:证券犯罪
- 网络融资的民刑交叉困境与抉择——基于被害人利益保护的视角被引量:6
- 2019年
- P2P借贷作为网络融资的方式之一,不时行走于刑事犯罪的边缘,被害人群体的权益保护成为该类民刑交叉案件的聚焦点。基于被害人利益保护的视角,有必要厘清单个借贷行为与整体吸存行为的差别,区分借贷这一"双向维度"行为与诈骗这一"单向维度"行为,将涉刑合同效力按照涉嫌罪名的不同区分对待: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借贷合同应为有效,涉集资诈骗罪之借贷合同应为可撤销,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于被害人应有权益的立体保护,这也是规范目的及公私界分视角所推演出的合理结论。同时,可以通过平台数据的监控预警为被害人利益之保护创设前置性的制度保障。
- 李兰英陈传铿
- 关键词:网络借贷合同效力被害人保护
- 被害人自我答责在刑事责任分配中的运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主张被害人自我答责是一种"完全否定或者完全肯定"的判断,判定责任时只能将责任归属于行为人或者被害人一方,不存在同时归属责任的情况。在被害人心智健全的情况下,如果参与者对其意思形成的妨碍,从社会通念看来并不足以影响其自己我决定的,即使被害人遭受损害也不得归咎于参与者。保证义务原则上排除被害人自我答责的适用,但在特殊情况下,特定义务人如果出于促进被害人福祉的目的参与了被害人的自我危殆行为,从法益衡量、动机评判和参与形态上综合考虑,依然有适用被害人自我答责的余地。
- 李兰英郭浩
- 论渎职犯罪中的监督管理过失
- 本文首先介绍了渎职犯罪的范畴及分类,然后介绍了读职犯罪中监督管理过失的本质,以及监督管理过失的犯罪形态,最后思考了读职罪中监督管理过失犯罪法定刑设置方法。
- 李兰英
- 关键词:渎职犯罪法定刑设置犯罪形态
- 文献传递
- 网络金融犯罪治理的刑罚转向与重构被引量:4
- 2021年
- 近年来网络金融犯罪频发,而现有刑罚体系难以妥当应对。根据网络金融犯罪的具体特性,刑事职业禁止制度具有适用的必要。与行政职业禁止制度相比,刑事职业禁止制度在适用目的、调整对象、法律后果方面具有差异化优势。在网络金融犯罪治理中适用刑事职业禁止制度,具备适用的互补与衔接的可行性,其促使刑罚体系重构,可最大限度降低网络金融罪犯再次犯罪的风险与危害,以便更好地预防该类犯罪。根据网络金融犯罪现行治理情状,刑事职业禁止的对象应从个体扩大到单位,且为避免刑事职业禁止制度滥用之可能或不法,应进一步完善其救济程序,适当增设刑事职业禁止的复权制度、暂缓执行制度。
- 陈雪梅李兰英
- 关键词:网络金融犯罪谦抑原则
- 也论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的责任认定被引量:10
- 2013年
- 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很多都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负责人员的渎职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认定的困惑和争议。本文界定该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并且属于监督管理过失。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监督管理过失的责任分配问题,提出在食品监管渎职共同过失犯与过失竞合犯的情形下应当适用不同的责任原则对过失责任进行分配。同时,对信赖原则在食品监管过失责任分配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 李兰英龙敏
- 关键词:食品监管渎职罪信赖原则共同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