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而启

作品数:55 被引量:191H指数: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司法
  • 9篇刑事
  • 9篇诉讼
  • 6篇司法体制
  • 6篇检察
  • 5篇审判
  • 4篇刑事诉讼
  • 4篇律师
  • 4篇法官
  • 3篇司法体制改革
  • 3篇诉调对接
  • 3篇羁押
  • 3篇纠纷
  • 3篇救济
  • 3篇合意
  • 3篇法律
  • 3篇犯罪
  • 3篇辩护
  • 3篇从宽
  • 2篇心理

机构

  • 44篇厦门大学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

  • 53篇陆而启
  • 3篇陈卫东
  • 2篇李兰英
  • 2篇齐树洁
  • 1篇王嘉

传媒

  • 9篇证据科学
  • 6篇贵州民族大学...
  • 3篇福建江夏学院...
  • 3篇东南司法评论
  • 2篇江苏行政学院...
  • 2篇司法改革论评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法学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政法论坛
  • 1篇法学家
  • 1篇人民检察
  • 1篇政法论丛
  • 1篇法学论坛
  • 1篇福建公安高等...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政法学刊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揭幕意见裁判主义——诉调对接的事实基础与事实认定被引量:7
2013年
诉调对接的事实基础是以当事人单方或者双方对证据材料进行初步加工而形成的关于事实的意见为前提。诉调对接尤其是作为其典型形式的诉讼调解从来不否认"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正当性和可能性。正是意见的流动本质和心理本质使得诉调意见的相互贯通成为可能;多种形式的诉调对接机制为合意的二重获得提供了程序保障。通过考察诉调对接事实基础,我们发现意见裁判主义取代证据裁判主义才可能是揭示事实认定的真正密码。
陆而启
关键词:诉调对接
叶公好龙:刑事证人出庭的一个寓言被引量:9
2008年
我国目前呼唤"证人出庭"是一个叶公好龙式的伪命题,无论是法官、控辩双方、被害人,还是警察等都没有做好证人出庭的准备。其中书面证言确认制度、"大司法机关"体制、证人全程伪证责任等因素促生法官不情愿证人出庭的心理,而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缺乏"怀疑权力"的文化传统和个人积极性。进而言之,目前关于证人出庭具体配套规则的对策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而我们要认真对待实践而不至于做脱离实际的制度设计。
陆而启
关键词:证人出庭心理准备
《民法典》自甘冒险条款的要件解构与模型设计
2023年
《民法典》第1176条第1款以特定法政策之衡量,在文体活动侵权领域确立了自甘冒险规则。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甘冒险不同,《民法典》语境下自甘冒险对“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其他参加者”“故意或重大过失的除外”等语词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在条文的具体适用上:一是审慎把握“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严格界分自甘冒险之“险”和风险社会之“险”,并以文体活动的合法性为要件进一步限缩;二是“参加”一词不宜扩张解释,观众、闯入者和活动组织者应排除在外。另外,司法实务中依据活动组织者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可构建损失分担的双边结构模型和三边结构模型,在致害人、受害人和活动组织者之间合理、公平地分配损害责任,以达行为自由与损害救济两大价值目标。
陆而启王佳媛
关键词:损害救济注意义务
检察指导性案例参照适用的逻辑
与逐渐呈现出聚焦热点领域和公众关注的事件而集中发布的特点相关联,最高人民检察院分批次发布的在"检察机关履职过程"中办理的检察指导性案例,也从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逐步具体化为对相关领域的检察办案工作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为...
陆而启周灵敏
关键词:检察官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
合力与合意:民事诉讼立法完善的一个理论视角
2005年
在当事人个人主动性与法官适当程度控制之间力求衡平的当下,以合力与合意结合寻求正当化和妥当性的民事诉讼架构内在原理,对民事诉讼立法进一步完善,以满足程序分流、程序多元和程序配套三方面外在形式要求。
王铁玲陆而启
关键词:合意
概念与特征:监狱行刑社会化探析——以观念与制度递演为主线被引量:7
2005年
在一定意义上,与自由刑、监狱制度有着必然联系的行刑社会化,就是指监狱行刑社会化。作为罪犯由监狱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和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监狱行刑社会化是指刑罚执行阶段自由刑执行的社会化。监狱行刑社会化既包括监内在押犯的行刑社会化,也包括出狱人的社会保护。从观念递变、更新和制度演进、分化两条主线来看,监狱行刑社会化又表现出时代性、相对性、双向性、开放性四个特征。
王嘉陆而启
关键词:监狱行刑社会化制度演进行刑制度监狱法学
量刑建议的实证分析--以两个基层检察院为例
本文笔者拟结合一些有关量刑的具体规范和两个基层院的量刑建议实践在反思量刑建议的理论困惑和实践困境的基础上,初步论证量刑程序在开放结构和合意功能上的重要意义。
陆而启林明辉
关键词:检察院量刑建议法律监督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历史解释与现状审视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加强,原先刑事诉讼中存在的所谓检警摩擦和检法冲突逐渐消退并为审辩冲突取代,而面对严惩死磕派律师或者把律师的权利关进规范的笼子等观点,通过梳理英美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历史可以发现,诉讼模式的变革是因为律师化的一个结果。程序技术要求律师参与,律师参与改变诉讼程序,程序制度因为律师作用的强化而互动发展成控辩对抗式诉讼。律师参与诉讼有互动和互补的双重原理,而律师在我国刑事诉讼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领域包括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两个方面,由此重申,对抗式诉讼的本质主要表现为,对抗源于不满又吸收不满,对抗要求平等又促成平等。
陆而启王铁玲
关键词:对抗式
企业刑事合规的中国经验被引量:1
2022年
合规在企业自律上的治理淡化而导致风险升级,由此合规行政和解激励和合规刑事激励倒逼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企业去犯罪化而诚信经营,这是以一种合作式理念来替代传统的注重惩罚的对抗式理念。为了能让犯罪的企业起死回生持续经营,我国由检察机关首倡的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制度试点工作主要是在公诉环节引入企业合规激励机制,构建企业刑事合规的程序出罪路径。我国企业刑事合规的实践探索,多是在轻罪案件中采用与合规挂钩的酌定不起诉模式,有少数重罪案件采用附条件不起诉模式;企业刑事合规试点实践主要针对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呈现“双不起诉”的现象。在试点推进和制度构建上,可以对重罪和轻罪案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要求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分别采取相应的合规整改措施,准确界定检察机关介入企业合规的边界,制定完善合规监管人制度和合规考察期制度,将合规出罪纳入到更广泛的合规从宽模式之中,借助企业行政合规推进企业合规管理的常态化和经营正常化。
陆而启周灵敏王佳媛
事实发现:能动与回应之间被引量:5
2010年
借助达马斯卡的政府功能影响司法程序的理论可以拨开当下我国"能动司法"语境下法官事实认定摇摆于积极发现和消极放任之间的理论迷雾。以其"理想类型"为标尺考察我国混合式诉讼模式下的法官事实认定,其特点,一是在纠纷解决方向上存在着官方控制的进退维谷和当事人程序行动的严重失衡,二是在政策实施方向上任何程序形式都有可能让位于和对接于"宽严相济"政策的主导地位。在我国转型背景下,国家功能在能动与回应之间流动、混合,相应地,法官事实认定程序在本质上要求政策实施和纠纷解决的适度折中,在适用范围上要求具体案件具体处理而作出多元化设计。
陆而启王铁玲
关键词:司法能动纠纷解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