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磁靶纳米化疗药物治疗胆管癌移植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比较纳米磁靶向性药囊与其他化疗药物治疗裸鼠人胆管癌移植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在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接种裸鼠。20d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5-FU治疗组(B组),纳米磁靶向性药囊+内磁化支架治疗组(C组),健择治疗组(D组)。记录各组各时段肿瘤体积变化和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治疗后35d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B,C,D组于治疗后35d肿瘤体积分别为(2256.1±267.1)mm3,(2096.5±237.9)mm3,(1392.2±189)mm3,(1534.9±115)mm3,其中C,D组与A,B组之间的肿瘤体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C,D组抑瘤率为7.4%,39.6%和33%。电境观察C组和D组均有凋亡细胞出现。结论同等剂量下,纳米磁靶向性药囊治疗效果优于5-FU,但与健择无明显差异。
- 唐滔郑建伟李宏肖宝来陈波李高许帅邹声泉艾星李曦
- 关键词:肿瘤移植
- 内磁场在磁靶向治疗胆道恶性肿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评价内磁场在磁靶向治疗胆道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异位胆管癌移植瘤裸鼠模型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实验组):采用自制的胆道磁性支架丝,在肿瘤内部建立30mT的磁场,尾静脉注射纳米氟尿嘧啶(5-FU)磁小体;B组(空白对照组):肿瘤模型自然生长,无磁场和药物应用;C组(单纯内磁场组):建立与A组一致的肿瘤局部内磁场,无药物治疗;D组(外磁场组):建立500mT的肿瘤局部外磁场,药物干预同A组。在首次治疗当天和治疗后第4、7、11、15、19天,分别测各组肿瘤体积,做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观察期结束后处死裸鼠,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内磁场组、外磁场组和实验组的肿瘤抑制率依次为18.039%、26.078%、40.12%,实验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3个对照组的肿瘤体积均有显著性差异,该组肿瘤组织镜下显示大量细胞凋亡,可见大量纳米磁小体颗粒沉积在凋亡的肿瘤细胞内。结论基于内磁场的磁靶向治疗可抑制肿瘤生长,其效果优于传统的依靠外磁场的靶向治疗方法。
- 郑建伟唐涛肖宝来陈波李宏程海斌邹声泉
- 关键词:磁靶向磁性纳米颗粒化疗胆管癌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NICT)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和影像学表现,探讨如何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PTP与10例NICT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SPTP患者平均23.8±6.5岁,女性占88.2%(15/17),70.6%(12/17)无明显症状,NICT患者平均43.5±9.3岁,女性占70%(7/10),30%(3/10)无明显症状,两组在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P组肿瘤直径平均9.5±3.4cm,NICT组肿瘤直径平均9.1±3.9cm;两组在肿瘤大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TP的CT平扫影像可见囊性与实性成分相间,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现轻微强化,静脉期强化稍强;NICT的CT平扫影像显示为实性成分为主的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的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稍减弱;NICT的强化比SPTP明显。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和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SPTP与NICT的鉴别诊断。
- 陈绍勤邹声泉李宏张海云郑正荣戴起宝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体层摄影术
- 肼曲嗪和丙戊酸对胆管癌ASC/TMS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甲基化酶抑制剂肼曲嗪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联合干预对胆管癌细胞QBC939,ASC/TMS1基因甲基化调控的影响,并探讨caspase-1介导的细胞凋亡与ASC/TMS1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利用肼曲嗪和丙戊酸单独或联合干预胆管癌细胞QBC939,用Annexin-FITC和Pro-pidium双染检测干预后细胞凋亡率;用RT-PCR和MSP技术检测干预后ASC/TMS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和mRNA的转录水平,用RT-PCR检测干预后caspase-1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单用肼曲嗪或丙戊酸盐干预对ASC/TMS1表达无明显恢复,而联用以上两药后ASC/TMS1表达明显增加(P<0.05)。两药合用48h组基因表达量高于合用24h组表达量(P<0.05);且caspase-1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胆管癌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凋亡率明显增加(49.88±0.044)%。结论肼曲嗪和丙戊酸联合干预对ASC/TMS1去甲基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两药联用后胆管癌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可能系因去甲基化后ASC/TMS1基因表达增加,通过caspase-1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 舒艺李宏王冀汪昕王剑明邹声泉
- 关键词:胆管肿瘤基因DNA甲基化
- 纳米磁靶向性药囊对胆管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应用磁性纳米材料包封化疗药物的药囊,注入荷瘤裸鼠体内,探讨其对人胆管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荷瘤裸鼠模型。在接种后20d将裸鼠随机分7组,其中B、D、F组为肿瘤内置磁化丝,从尾静脉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组的纳米磁性药囊,其他各组分别给予其他干预手段。于治疗后第35天计算各组裸鼠肿瘤体积、抑瘤率和肿瘤生长曲线。处死裸鼠将肿瘤组织和其他器官送病检,并将肿瘤组织送电境检查。结果治疗35d后B、D两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392.2±189.4)mm^3和(1933.7±189.5)mm^3与对照组肿瘤体积(2256.0±267.1)m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两组抑瘤率分别为39.6%和14.6%。结论纳米磁靶向性药囊对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
- 唐滔李宏郑建伟肖宝来陈波李高许帅邹声泉
- 关键词:纳米粒胆管癌
- 纳米磁小体氟尿嘧啶微球靶向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纳米磁性氟尿嘧啶微球治疗肝癌的靶向效应。方法肝癌裸鼠模型32只,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采用自制的0.03T强度的磁性支架丝,在肿瘤内部建立磁场,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纳米磁小体;生理盐水对照组,无磁场和药物应用;单纯内磁场组,建立0.03T肿瘤局部内磁场,无药物治疗;单纯氟尿嘧啶治疗组,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注射液,无磁场应用。各组于治疗前及连续5d治疗完成后第1,4,7,10,13天各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肿瘤抑制率64.0%,与其他三组的肿瘤体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组肿瘤组织镜下显示大量细胞凋亡。结论纳米磁性氟尿嘧啶微球在内磁场的作用下有明显的靶向治疗效应。
- 王剑明郑建伟肖宝来李宏程海斌邹声泉
- 关键词:靶向治疗化疗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治疗:附17例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CT检查和术中探查在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P)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4所医院手术所治17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CT判断、术中探查发现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关系。结果术前CT检查和术中探查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侵袭生长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局部肿瘤切除术8例、胰尾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6例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17.6%的患者发生胰瘘等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9.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手术切除率高,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CT等影像检查和术中探查对肿瘤性质、大小、部位、包膜是否完整和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的判断,完整的肿瘤切除治疗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 陈绍勤邹声泉李宏郑正荣张海云华进
- 关键词:预后
- DNMTi与HDACi对胆管癌细胞E-cadherin表达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剂(DNA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DNMTi)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干预胆管癌细胞后,对E-cadherin基因的表达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根据给予胆管癌细胞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肼屈嗪组、丙戊酸组和肼屈嗪+丙戊酸组,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力。结果空白对照组和丙戊酸组E-cadherin基因和蛋白均无表达,肼屈嗪+丙戊酸组E-cadherin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肼屈嗪组(P<0.01);同时肼屈嗪+丙戊酸组细胞的侵袭、转移力较空白对照组、丙戊酸组和肼屈嗪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DNMTi与HDACi协同恢复E-cadherin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侵袭、转移力,对于胆管癌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 李宏舒艺陈勇军邹声泉
- 关键词:DNA甲基化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与胰岛细胞瘤(ICT)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SPTP与12例ICT的临床症状、CT表现和病理特征,并对比分析肿瘤病理特征与CT影像的关系。结果SPTP患者平均年龄22.4岁,12例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组织学上,其特征性表现是以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排列形成假乳头状结构;CT平扫可见囊性与实性成分相间,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现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增强。ICT患者平均年龄39.3岁,其中8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症状均明显,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排列成小梁状、团块状、腺泡状或实性,血供丰富;对于瘤体较小者,CT平扫常难以发现,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现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稍减弱。结论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结合CT影像检查有助于SPTP与ICT的鉴别诊断。
- 陈绍勤邹声泉李宏戴起宝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岛细胞瘤临床病理学
- 纳米化疗药物对胆管癌细胞中Survivin和p53表达的调节
- 2008年
- 目的通过检测纳米化疗药物干预人胆管癌细胞侏QBC939中Survivin和p53表达变化的情况,探讨其抑制肿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细胞诛QBC939,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纳米药囊组、有磁无药组、5-Fu组和吉西他滨(健择)组。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在药物干预后的细胞生长状态,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lern blot检测各组中Survivin和p53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有磁无药组、5-FU组、健择组、纳米药囊组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53N则相反;纳米药囊组对QBC939细胞生长抑制明显,细胞凋亡率较其他各组高(除健择组)。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化疗药物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有明湿抑制作用,下调Survivin和上调p53可能是其抑瘤机制之一。
- 苏瑛汪昕唐滔陈波郑建伟李宏邹声泉
- 关键词:SURVIVIN化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