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骞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损伤
  • 2篇凋亡
  • 2篇多巴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神经元
  • 2篇术后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去骨
  • 2篇去骨瓣
  • 2篇去骨瓣减压
  • 2篇去骨瓣减压术
  • 2篇去骨瓣减压术...
  • 2篇重型
  • 2篇细胞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减压术
  • 2篇减压术后

机构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李玉骞
  • 5篇李立宏
  • 4篇高国栋
  • 3篇杨彦龙
  • 3篇王宝
  • 3篇常涛
  • 2篇王强
  • 2篇张兴业
  • 2篇高立
  • 2篇杨阳
  • 1篇蔡志标
  • 1篇樊欣鑫
  • 1篇冯达云
  • 1篇郭世文
  • 1篇朱莽
  • 1篇李敏
  • 1篇郑龙龙
  • 1篇张军
  • 1篇赵振伟
  • 1篇祝刚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内窥镜与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对比应用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与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收入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采用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清除血肿的患者为内镜组(n=20),采用导管穿刺引流术清除血肿的患者为穿刺组(n=20)。对两组病人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生存率、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平均住院日以及发生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短期临床疗效方面,内镜组术后1 d的清除率[(83.2±21.8)%]明显高于穿刺组[(44.5±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尿激酶后,内镜组术后3 d的清除率为(91.3±16.4)%,穿刺组为(89.7±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而穿刺组发生再出血的患者为3例,明显多于内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CS评分、平均住院日、癫痫发生率三方面,两组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长期临床疗效方面,包括生存率、GOS评分、mRS评分、BI四个指标,两组差异均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穿刺对脑实质和颅内血管的损伤,减少了术中发生再出血的风险,但较之于导管穿刺外引流术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相似。
张军吕建光廖启伟冯达云李玉骞李少鹏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
KLF6在帕金森病体外模型中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在帕金森病体外模型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探讨KLF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100uM的MPP+处理多巴胺能细胞系SN4741细胞,制造帕金森病体外模型。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LF6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慢病毒感染在SN4741细胞中过表达KLF6,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病毒感染后KLF6的表达量。在SN4741细胞中过表达KLF6后,用100uM的MPP+处理对照组和过表达KLF6组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MTT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和对照组相比,MPP+处理后的SN4741细胞中KLF6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2)过表达KLF6的病毒感染SN4741细胞后,KLF6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3)用100uM的MPP+处理对照组和过表达KLF6组,和对照组相比,KLF6过表达组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KLF6在帕金森病体外模型中起到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促进神经元存活,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王宝李玉骞蔡志标祝刚高国栋
关键词:KLF6帕金森病MPP+
脓毒症大鼠模型脑胰岛素生长因子1表达的变化及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模型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及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层IGF-1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IGF-1和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染色观察脑神经元凋亡。在脓毒症模型基础上,给予侧脑室定位注射IGF-1或生理盐水,相同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及脑神经元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皮层IGF-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增高,IGF-1表达减低,神经元凋亡增加(均P<0.05)。侧脑室注射IGF-1后,caspase-3表达和神经元凋亡较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而侧脑室给予生理盐水大鼠caspase-3表达和神经元凋亡与脓毒症组相似。结论脓毒症大鼠的脑皮层IGF-1表达明显减低,细胞凋亡增多。给予外源性IGF-1后,细胞凋亡减少。提示IGF-1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上调对脓毒症大鼠起到脑保护作用。
杨阳王强满明昊李玉骞李立宏
关键词:脓毒症凋亡胰岛素生长因子1大鼠模型
白藜芦醇对6-羟基多巴所致SN474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6-羟基多巴引起的细胞损伤的内在保护机制。方法:以SN4741细胞系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6-羟基多巴处理组和白藜芦醇预处理、6-羟基多巴处理组组。MTT法测定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DJ-1表达水平。ROS检测反映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和线粒体损伤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反映细胞线粒体功能。结果:白藜芦醇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提高6-OHDA诱导的SN4741细胞的存活率。白藜芦醇预处理显著逆转6-OHDA诱导的SN4741细胞DJ-1水平的下降,降低6-OHDA引起的氧化应激水平和线粒体损伤。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能够保护6-羟基多巴所致的SN4741细胞损伤,可能与提高DJ-1的表达,减轻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杨瑞鑫高立黄露李玉骞高国栋
关键词:白藜芦醇DJ-1帕金森病线粒体功能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DC)后硬膜下积液(SE)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DC后发生SE的56例sTBI患者资料。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2~76岁[(36.1±1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42例,高处坠落伤7例,击伤4例,重物砸伤3例。发生减速性、加速性及挤压伤分别为45例、8例和3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8分。行单侧DC49例,双侧7例。SE位于DC同侧39例,对侧10例,双侧7例。所有患者依据SE量不同,分别给予加压包扎、穿刺引流、颅骨修补及积液腔一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观察患者SE量,设定SE量≤15ml为治愈标准。结果12例SE量≤30ml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仅2例SE量增加需手术治疗;44例初始SE量〉30ml及2例非手术治疗SE量增加〉30ml的患者给予外科干预,反复利用穿刺引流及加压包扎方法治疗后5例仍复发,行积液腔一腹腔分流后积液控制。所有患者SE控制后均行颅骨修补术。术后复查示残余SE量均≤15m1。结论对于DC后硬膜下积液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穿刺引流及加压包扎、积液腔一腹腔分流、颅骨修补术的阶梯式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SE的发生及发展。
李志红李玉骞柴磊杨彦龙高立李敏张兴业常涛郭清保罗涛李立宏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脑损伤引流术
PICCO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以应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液体管理的患者为治疗组(n=26),未应用PICCO技术指导液体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平均液体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肺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生存率、颅脑损伤恢复良好率。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的GCS评分以及APACHEI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日平均液体量、肺水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GOS评分、生存率和颅脑损伤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容量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危重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肺水肿的发生率,但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杨彦平李玉骞龙乾发朱莽樊欣鑫方园郭世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容量管理
TCD两种参数预估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的准确度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比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中基于搏动指数(PI)评估颅内压(nICP_PI)和基于舒张期脑血流流速(FVd)评估颅内压(nICP_FVd)两种参数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TCD相关参数(55条记录)。结果把每一条TCD记录作为一个独立事件,nICP_FVd显示了与有创颅内压(ICP)更好的相关性与评估能力:r=0.61,P<0.05;偏倚为-2.20 mmHg,95%预测置信区间(CI)=(-23.1 mmHg,18.7 mmHg);曲线下面积(AUC)=0.73,P<0.05。而nICP_PI则与有创ICP无明显相关性:r=0.1,P>0.05;偏倚为2.10 mmHg,95%CI=(-16.0 mmHg,20.1 mmHg);AUC=0.53,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基于TCD的参数nICP_FVd与参数nICP_PI相比较,前者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颅内压变化,具有更为可靠的参考价值。
郑龙龙杨彦龙杨阳常涛李玉骞李立宏
关键词:颅内压经颅多普勒超声去骨瓣减压术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用药方法及疗效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用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1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2一经确诊即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嚼服治疗,3组疗程均为14d。观察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1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治疗组1(P<0.05);临床总有效率各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而确诊后立即嚼服作用优于常规口服,急性脑梗死早期尽早发挥双抗治疗的作用会使患者获得更大的受益。
王宝李玉骞高波李立宏高国栋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TGF-β1抑制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的存活方面都发挥这重要作用,但是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中的作用还未见报道。方法本课题组先前的研究利用大鼠模型发现在大鼠颅脑损伤后,TGF-β1的表达显著上调,表明TGF-β1参与到创伤性颅脑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结果本研究聚焦在TGF-β1对TBI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神经元的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TBI后的海马神经元给予适当浓度及时程的TGF-β1处理,海马神经元的的凋亡明显降低。结论这些结果的发现,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TGF-β1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也有望使得TGF-β1成为临床上救治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靶点。
李立宏王强李玉骞杨彦龙张兴业张斌常涛高国栋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创伤性颅脑损伤海马神经元凋亡
阿魏酸钠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人主动脉平滑肌(HASMC)和内皮细胞(HAEC)的影响,探讨SF成为抑制支架内再狭窄药物的机制。方法:HASMC和HAEC经SF处理后(0-1000μg/ml),用CCK-8试剂和划痕愈合试验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两种生长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HAECs中FoxM1和VEGF的表达。结果:SF对两种细胞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SF在10-1000μg/ml浓度时,HASMC的生长活力明显降低,在0.1-100μg/mlHAECs生长活力显著增强(P<0.05)。在1-1000μg/ml浓度下HASMCs迁移能力受到抑制,HAECs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加(0.1-100μg/ml)(P<0.05)。同时HAECs内FoxM1和VEGF表达明显增高(P<0.05),程度与SF浓度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阿魏酸钠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值和迁移;同时增加内皮细胞FoxM1和VEGF的表达,促进内皮细胞的增值和迁移,这些特征使其可能成为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药物。
朱晓斐李江王宝李玉骞赵振伟
关键词:阿魏酸钠血管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