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满兴
-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HBc在HBsAg灰区再确认试验的应用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灰区再确认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阳性120例;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阴性120例;对研究样本做双份复检,复检双孔均阴性且小于或等于0.7确认为阴性,复检双孔均阳性且双孔S/CO均大于1.3确认为阳性,其余实验对象6个月后复检。复检同初检一样对处于灰区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但确认后仍为灰区的样本加做HBV-DNA检测。HBV-DNA>1 000copies/mL确认为阳性,其余样本仍判定灰区。结果样本抗-HBc阳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9例(15.8%),抗-HBc的S/CO值为0.0~0.3时真阴性为2例(2.6%),抗-HBc阴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10例(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HBc阳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为34例(28.3%),抗-HBc阴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4例(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c阳性时HBsAg灰区53例(45.2%),抗-HBc阴性HBsAg灰区114例(9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Bc尤其是其高滴度或阴性的结果来判断HBsAg灰区的真阳性或真阴性的价值显著。
- 张汉奎卢建强阮小倩杜满兴能继红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灰区
- 2种检测方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中临床价值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CMIA)测定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MIA法与ELISA法分别检测895例研究对象的抗CCP抗体,其中包括RA患者252例,骨关节炎112例,结缔组织3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9例,骨质疏松46例,其他疾病329例,80例健康对照者。结果 CMIA法检测抗CCP抗体的精密度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7%、2.9%;2种方法检测抗CCP抗体符合率为90.0%。CMIA法检测高浓度抗CCP抗体血清样本稀释验证结果显示,标本浓度稀释至1∶160线性R值仍均大于0.9。CMIA法检测RA阳性为183例(72.61%),骨关节炎阳性65例(58.04%),结缔组织病阳性为12例(32.43%),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16例(41.02%),骨质疏松阳性9例(19.56%),其他疾病阳性16例(4.86%)。在ELISA法检测中,骨质疏松阳性12例(26.08%),灵敏度略高于CMIA法,其余灵敏度均低于CMIA法。80例为健康对照者在2种方法检测中均为阴性。结论 CMIA法对R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ELISA法具有较好的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满兴王伟佳黄秋虹
- 关键词:化学发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关节炎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临床意义再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HBcAb阳性标本16 830份,根据HBcAb的cut off指数(COI值)将其分为3组:1.0~〈9.0组、9.0~〈11.0组、≥11.0组进行统计分析。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均阴性且HBcAb的COI值大于或等于11.0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 COI≥11.0组标本HBsAg(+)HBsAb(-)检出率(13.84%)明显高于其他表现形式(P〈0.05);COI值为9.0~〈11.0组各HBsAg、HBsAb表现形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I值为1.0~〈9.0组标本HBsAg(+)HBsAb(-)检出率(0.5%)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HBsAg(-)HBsAb(-)且COI≥11.0的标本304份,其中HBV DNA阳性64份,阳性率为21.0%。结论 HBcAb检测中,COI≥11和1.0~〈9.0可分别作为判断HBV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的参考指标,临床应用时应联合HBV的其他实验室标志物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 张汉奎王伟佳卢建强杜满兴罗燕香阮小倩黄燕华冯砚平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化学发光DNA病毒
- 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合适临界值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合适临界值的研究。方法:收集并检测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及HBcAb阴性伴HBsAb阴性组HBsAg阴性的样本各1 522例,比较两组HBsAg结果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对ELISA定性HBsAg结果诊断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的阳性判断值的再确定,寻找更好的的诊断性能。结果:i2000SR检测HBsAg的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符合临床检测要求。HBcAb阴性组复检前与复检后相比明显降低,复检后HBcAb阳性组的结果相比阴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对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的人群HBsAg建立合适临界值为0.415后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曲线下面积、Youden指数显示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人群的HBsAg结果与HBcAb阴性伴HBsAb阴性人群HBsAg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建立HBcAb阳性伴HBsAb阴性人群的ELISA法定性HBsAg结果合适的的阳性判值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 张汉奎王伟佳黄燕华杜满兴梁培松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ROC曲线
- 联合检测Rta-IgG、EBNA1-IgA和VCA-IgA抗体对中山地区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Rta-IgG)、核抗原1抗体IgA(EBNA1-IgA)和病毒衣壳抗原抗体IgA(VCA-IgA)对鼻咽癌(NP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16例经病理诊断确诊并未经治疗的NPC患者(NPC组)和688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Rta-IgG、VCA-IgA和EBNA1-IgA抗体。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各血清检测指标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并根据Rta-IgG、VCA-IgA和EBNA1-IgA抗体检测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NPC组患者血清Rta-IgG、VCA-IgA和EBNA1-IgA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C组和对照组3种抗体均阳性者分别占56.25%、0.00%。Rta-IgG、VCA-IgA和EBNA1-IgA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889和0.895,灵敏度分别为85.37%、87.56%和88.34%,特异度分别为93.45%、96.13%和96.37%。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48%、98.98%。结论联合检测Rta-IgG、VCA-IgA和EBNA1-IgA抗体能够明显提高临床对NPC患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效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杜满兴王伟佳
-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抗体
- 2018例孕中期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对2 018例孕中期胎儿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探讨高风险孕妇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比例及其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并对异常嵌合核型的胎儿进行妊娠结局分析。方法于孕16~24周抽取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孕妇的羊水标本,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测出异常核型61例,异常检出率3.0%(61/2 018)。其中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高龄孕妇(≥35岁)、超声检测异常、不良妊娠或家族史组别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8%、2.3%、9.2%和10.6%,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与高龄孕妇组之间异常核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异常核型中数目异常43例,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33例(21三体23例、18三体9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0例;结构异常12例,包括平衡易位7例,罗氏易位2例,插入、缺失、倒位各1例。另检出6例染色体嵌合核型,其中2例低比例嵌合胎儿的父母选择继续妊娠,随访结果未见表型异常。结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在各产前诊断指征下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低比例嵌合个体出生后表型可正常;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为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 杜满兴王伟佳苏年华卢建强
- 关键词:染色体产前诊断羊水穿刺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高值阴性样本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高值样本的漏检状况并探讨减少漏检的方法。方法参照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颁布的EP15-A2文件验证ARCHITECT I2000定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保证仪器条件符合实验要求。研究期间内收集ELISA法定性HBsAg结果的样本吸光度值/临界值之比(S/CO)值为0.30~0.99范围的1 130例样本进行复检,复检后S/CO值仍为0.30~0.99的387例样本,采用雅培I2000进行HBsAg定量检测的结果作为参考,研究HBsAg阴性高值样本的漏检状况,并采用ROC曲线对ELISA法定性判定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人群的HBsAg阳性结果判断值的确定,寻找更好的诊断性能。结果 i2000SR检测HBsAg的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总不精密度小于9.88%,与定值校准品的偏差小于3.91%,符合临床检测要求。该研究发现S/CO值为0.30~0.99HBsAg的样本在不同的批次检验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研究期内有261例出现HBsAg漏检;HBcAb阳性组的样本利用ROC曲线对ELISA定性HBsAg结果重新进行临界值的再确定为0.51后,其中239例重新判断为阳性。结论提高ELISA法定性检测HBsAg的重复性和HBcAb阳性人群建立新的ELISA法定性HBsAg阳性判断值0.51,HBsAg对于S/CO值为0.30~0.99的样本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 张汉奎王伟佳黄燕华杜满兴梁培松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广东省中山市9852例育龄妇女TORCH-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特点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东中山地区育龄妇女宫内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为预防产前宫内感染和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对2011年在该院做产前筛查的9852例育龄妇女进行TORCH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B19-IgM感染率最高,TORCH感染率高低呈季节性变化,尤其是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TORCH感染率一致,分别是B19、CMV、TOXO、RUB、HSV1+2。冬季HSV1+2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居第三,感染率分别是,B19、CMV、HSV1+2、TOXO、RUB。结论孕妇TORCH-IgM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与季节有关,提示孕妇需提高对TORCH感染季节性的认识,并给予相关防护措施。
- 杜满兴王伟佳张秀明庞晓妮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球蛋白M
- 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治疗,出院后行30d随访,将发生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的患者纳入事件组,将其余患者纳入无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与体征方面的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0d后,122例患者中40例发生了终点事件。40例患者纳入事件组,82例患者纳入无事件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史、房颤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事件组患者心脏功能NYHA分级Ⅲ级占81.71%,明显高于事件组的40.00%;Ⅳ级占18.29%,明显低于事件组的60.00%(P<0.05)。两组患者在夜间呼吸困难、主动脉瓣反流、舒张压、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下肢水肿、肺部啰音、二尖瓣反流百分比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事件组LVEDD、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事件组,LVEF、收缩压明显低于无事件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水平过高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OR=3.522,P=0.021,95%CI为1.080~4.361)。结论较高的NT-proBNP水平是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
- 李曼温冬梅王伟佳冯力杜满兴徐胜男徐全中
- 关键词:N末端脑钠肽前体急性心力衰竭预后
- 11024份血液类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检验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的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检验中心共接收不合格标本11 024份,不合格率为0.331%,不合格原因中溶血标本占26.7%,凝血标本占25.8%。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较高的多为外科系统科室,内科系统科室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结论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分析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 卢建强王伟佳杜满兴黄燕华
- 关键词:血液不合格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