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亚坤

作品数:1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垂体
  • 5篇腺瘤
  • 5篇垂体腺瘤
  • 4篇肿瘤
  • 4篇外科
  • 3篇外科治疗
  • 3篇显微手术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2篇蝶鞍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栓塞
  • 2篇血运
  • 2篇入路
  • 2篇神经瘤
  • 2篇听神经
  • 2篇听神经瘤
  • 2篇侵袭性
  • 2篇细胞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国立清华大学
  • 1篇安阳市肿瘤医...

作者

  • 18篇杨亚坤
  • 14篇闫长祥
  • 14篇刘宁
  • 13篇韩松
  • 4篇王任直
  • 4篇王鹏斐
  • 3篇蔡锋
  • 3篇代从新
  • 2篇姚勇
  • 2篇张旭妃
  • 2篇焦永辉
  • 2篇位振清
  • 2篇刘小海
  • 2篇任铭
  • 2篇林志雄
  • 1篇冯铭
  • 1篇马四海
  • 1篇李桂林
  • 1篇李守巍
  • 1篇张熠丹

传媒

  • 7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路胶质瘤的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视路胶质瘤不同人群的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视路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成人组5例,儿童组6例。经额下或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10例,观察治疗1例,并进行跟踪随访,评价预后。结果手术病人中,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儿童组手术病人随访3个月~5年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成人组病人随访3年9个月~5年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0个月。保守治疗1例,随访7个月,未见肿瘤增大。结论视路胶质瘤是胶质瘤的特殊类型,以低级别为主,儿童预后明显优于成人。
韩松闫长祥刘宁杨亚坤路宁林志雄李守巍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成人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
2017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治疗的血管脂肪瘤病人的临床资料。3例颅内血管脂肪瘤位于鞍旁、海绵窦,侵入鞍内生长,均采用额颞入路。4例椎管内脂肪瘤位于胸椎管、硬膜外,其中3例采用后方入路,1例采用经侧方(胸腔)入路。结果颅内血管脂肪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椎管内血管脂肪瘤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颅内血管脂肪瘤病人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均未改善,且继发基底核区梗死1例;病人头痛症状改善。椎管内血管脂肪瘤病人肢体感觉异常者部分改善。7例病人随访1~31个月,影像学未见残存的肿瘤增长,动眼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血管脂肪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即使大部分切除,预后亦良好。
韩松杨亚坤刘宁王鹏斐林志雄范涛闫长祥
神经系统肿瘤术后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神经系统肿瘤术后急性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肺栓塞危险度预测评分(Wells评分、Geneva评分)联合肺栓塞排除标准(PERC积分)在神经系统肿瘤术后PT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6例神经系统肿瘤术后、临床确诊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如患者的病案号、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抽烟史、饮酒史、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既往基础疾病史及肿瘤病理诊断,以及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围手术期临床信息、影像学检查(CT肺血管造影,CTPA)、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等,以及治疗及转归,包括溶栓或抗凝治疗,评估入、出院时和确诊PTE时Karnofsky(KPS)评分。计算Wells评分、Geneva评分为高中低度,评定PERC积分,分析Wells评分、Geneva评分和PERC积分在神经系统肿瘤术后PTE诊断中的价值。结果56例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6.23±18.12)岁。常见症状是呼吸困难、意识状态下降,分别占73.21%(41/56)、35.71%(20/56)。常见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体征,分别占66.07%(37/56)、46.43%(26/56)、53.57%(30/56)。PTE出现于术后9.00(4.75,14.00)d。术前禁食水平均时间(9.50±2.82)h;从麻醉开始至麻醉清醒拔管平均时间为(683.2±295.5)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恶性肿瘤20例(35.71%),良性肿瘤36例(64.29%)。按肿瘤发生部位分类,鞍区肿瘤26例(46.43%),幕上肿瘤21例(37.50%),颅底肿瘤7例(12.50%),脊髓肿瘤2例(3.57%)。其中,55例患者行单纯抗凝治疗,1例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抗凝治疗;院内死亡4例(7.14%)。所有患者Wells评分平均(7.19±1.70)分,Geneva评分平均(7.44±1.85)分,皆属于中、高危组;肺栓塞PERC积分平均(4.18±1.20)分,均为阳性病例。结论神经系统肿瘤术后出现急性PTE者基础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
杨亚坤韩松刘宁张旭妃张云馨闫长祥
巨大实性高血运听神经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巨大实性高血运听神经瘤的临床显微手术技巧,以期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6年8月手术的21例巨大实性高血运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操作技巧,总结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面瘫情况及其余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最大径62 mm,最小直径40 mm;肿瘤全切6例,近全切除15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面神经功能H-B 1级7例,2级7例,3级5利,4级2例;共济运动障碍者2例。术后2年以上随访H-B 2级患者有3例恢复至1级。结论合理控制出血是切除巨大实性高血运听神经瘤的关键步骤,内听道后壁的精细打磨、面神经扇形扩张平面的确认与保护是保留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步骤。
刘宁韩松杨亚坤韩明阳韩劲松闫长祥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手术面神经保护
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2018年
目的总结促甲状腺激素型(TSH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TSH型垂体腺瘤病例资料。9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开颅手术4例,经蝶手术5例。结果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4例。在7例术前TSH增高病例中,术后降至正常5例。术后并发症:电解质紊乱2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区出血1例。术后随访35~78个月,经影像学及激素水平综合评估,治愈4例。结论 TSH型垂体腺瘤存在侵袭生长,质地偏韧的特性,治疗策略需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
韩松王鹏斐杨亚坤刘宁于春江闫长祥
关键词:垂体肿瘤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亢进
MicroRNA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部分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和不典型垂体腺瘤,治疗方法有限,预后欠佳.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具有转录后调节功能的非编码小RNA分子,目前已经证实在包括垂体腺瘤在内的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NAs在垂体腺瘤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显著相关.现将miRNAs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孙博文杨亚坤王宁王任直
关键词:垂体腺瘤MICRORNA肿瘤发生发展人类肿瘤RNA分子转录后调节
枕骨大孔腹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腹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技巧,以期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14年7月手术治疗35例枕骨大孔腹侧脑膜瘤患者,其中31例行基础远外侧入路,4例行扩大远外侧部分枕髁磨除入路。总结该部位脑膜瘤的病理解剖特点、临床特征、手术技巧及术后注意事项。结果肿瘤全切32例,近全切3例。术后短暂性脑神经功能障碍15例,永久性脑神经功能障碍2例。肢体运动障碍6例。5例患者术后暂时行气管切开。无1例死亡。结论后组脑神经、椎动脉及脑干是该区域肿瘤术中保护重点;远外侧入路是该区域肿瘤首选,适当的枕髁磨除有利于肿瘤的充分暴露。
刘宁王鹏斐韩松杨亚坤闫长祥
关键词:枕骨大孔脑膜瘤外科治疗
包裹颈内动脉巨大蝶鞍区脑膜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包裹颈内动脉巨大蝶鞍区脑膜瘤的临床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6年5月收集的19例包裹颈内动脉巨大蝶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6.5岁,发病时间11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均经额颞入路行脑膜瘤切除。结果19例包裹颈内动脉巨大蝶鞍区脑膜瘤中SimpsonⅡ级切除15例,Ⅲ级切除4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2~8年,平均随访时间6.5年,无一例肿瘤复发。术后发生可恢复性脑梗塞6例,经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3例出现不可恢复性脑梗塞,术后1年仍无改善。结论包裹颈内动脉巨大蝶鞍区脑膜瘤手术风险极大,预判颅底重要解剖结构,沿神经血管走形锐性分离,术中避免颈内动脉破裂出血和术后积极预防血管痉挛,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刘宁韩明阳张林朋杨亚坤韩松王鹏斐孟哲闫长祥
关键词:脑膜瘤颈内动脉蝶鞍区显微手术
内镜经鼻入路个体化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
2023年
目的 初步探讨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内镜手术策略,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32例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特点及术中情况,提出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临床分型,并针对不同侵袭类型采取的手术策略及手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2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初发肿瘤21例、复发肿瘤11例,既往有放疗史6例;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导航序列、头颅三维脑窗+骨窗CT检查。根据肿瘤与颈内动脉(ICA)在海绵窦内走形的相对位置关系,将32例患者分为ICA外上型(10例)、ICA外下型(6例)和ICA外侧型(16例)3种类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其中全切5例(15.6%),均为ICA外下型;近全切除23例(71.9%);大部分切除4例(12.5%),均为ICA外侧型。术中见肿瘤质软21例、质地中等9例、质韧2例;肿瘤内存在纤维分隔11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0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术后腰大池置管6例,颅内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术前19例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前1例眼睑下垂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术后新增复视及外展麻痹10例,1周至1个月逐渐恢复。结论 ICA外上型、ICA外下型和ICA外侧型是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肿瘤常见的3种侵袭类型,针对此3种类型的不同特点,由内而外、循“肿瘤通道”按需切开海绵窦壁及瘤内分隔,沿ICA走形切除肿瘤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率。
任铭付晓君刘亚伯刘宁韩松杨亚坤张林朋闫长祥
关键词:鼻内镜垂体腺瘤海绵窦侵袭性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开头后大直肌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小脑保护的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和总结听神经瘤手术中小脑牵拉损伤危险因素及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六病区手术治疗的46例原发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51.4±16.5)岁。病灶位于左侧20例,右侧26例;肿瘤平均直径(32.0±10.8)mm;平均手术时间5 h 20 min。所有患者均行枕下乙状窦后开颅,其中开颅过程中分层切开肌肉并切开头后大直肌33例,传统开颅技术且未切开头后大直肌13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左右行颅脑MRI检查,T2相及FLAIR相评估术后小脑是否牵拉损伤。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无椎动脉损伤,术后无死亡病例。46例患者术后早期MRI检查提示有14例患者出现小脑牵拉损伤(30.4%),其中33例开颅过程中切开头后大直肌组术后MRI检查提示小脑牵拉损伤为7例(21.2%);13例未切开头后大直肌组中小脑牵拉损伤7例(53.8%)。本组患者通过Spearman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听神经瘤术后小脑牵拉损伤与开颅过程中是否切开头后大直肌具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侧别、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手术时长无相关性(P>0.05)。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开颅过程中切开头后大直肌可通过扩大骨瓣下方暴露范围,术中容易释放枕大池的脑脊液,可降低术中对小脑牵拉损伤的风险。
张林朋韩松王晨刘宁任铭杨亚坤刘亚伯付晓君管磊戴凯宁闫长祥
关键词:听神经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