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浩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肿瘤
  • 3篇酵母
  • 3篇活性
  • 3篇基因
  • 3篇毕赤酵母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凋亡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信号
  • 2篇型心
  • 2篇杀伤
  • 2篇杀伤活性
  • 2篇生物治疗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2篇杨浩
  • 7篇卢晓风
  • 7篇万琳
  • 3篇饶莉
  • 3篇蔡华伟
  • 2篇胡立强
  • 2篇付锴
  • 2篇李娅姣
  • 2篇龚萌
  • 2篇彭瑛
  • 2篇谢秋
  • 2篇刘珊
  • 2篇周斌
  • 1篇袁宇
  • 1篇程惊秋
  • 1篇李小未
  • 1篇陆燕蓉
  • 1篇李莹莹
  • 1篇陈利弘
  • 1篇朱健

传媒

  • 7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可溶性TRAIL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成员,对肿瘤细胞具有高效和选择性杀伤活性,可能发展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基因重组表达是生产蛋白药物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通过PCR扩增获得人可溶性TRAIL(114-281氨基酸组成的片段)基因,然后将其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进行表达。结果发现,经G418筛选获得的高拷贝转化子,在含有3%甲醇的BMMY培养基中,人可溶性TRAIL获得高效分泌表达。表达产物经Ni-Agarose亲和层析,纯度大约为80%,产量可达1-2 mg/L。细胞毒性实验表明,0.05μg/ml可溶性TRAIL对白血病细胞Jurkat有很强的杀伤活性,细胞存活率只有10%。0.1μg/ml TRAIL可对人肺癌细胞A549显示剂量依赖的杀伤作用;当TRAIL浓度达到1μg/ml时,细胞存活率大约为30%。而在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可溶性TRAIL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均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表明毕赤酵母表达的人可溶性TRA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选择性。该表达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利用毕赤酵母大量生产人可溶性TRAIL和基于人TRAIL的新型融合蛋白奠定了基础。
李莹莹万琳杨浩刘珊蔡华伟卢晓风
关键词:TRAIL细胞凋亡肿瘤治疗毕赤酵母
锌离子对sTRAIL分子聚合状态及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配体(sTRAIL)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超强选择性杀伤活性而极可能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基因工程重组表达sTRAIL过程中缺乏锌离子(Zn2+)可能是导致该蛋白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较低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得了sTRAIL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pQE30载体中获得了高表达。比较不同Zn2+浓度条件下制备的sTRAIL蛋白分子聚合状态和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发现,无Zn2+的sTRAIL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活性弱;有Zn2+的sTRAIL主要以同源三聚体形式存在,活性强。这表明Zn2+对维持sTRAIL肿瘤细胞杀伤活性极为重要,有必要在sTRAIL蛋白生产体系中添加适当浓度的Zn2+。
胡立强杨浩万琳卢晓风
关键词:肿瘤生物治疗生物技术药物
恒河猴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基因克隆、重组表达和功能研究
2015年
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hTRAIL)因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而成为新型抗肿瘤候选药物。预测的恒河猴TRAIL(mmTRAIL)与hTRAIL高度同源,提示其有杀伤人肿瘤细胞的可能性。但目前尚无mmTRAIL蛋白功能的报道。本文首先从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中扩增了可溶性mmTRAIL编码基因,然后构建了pQE30-mmTRAIL表达质粒并进行诱导表达。通过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从破菌上清液中获得mmTRAIL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层析表明,mmTRAIL在溶液中主要以三聚体形式存在。体外条件下,mmTRAIL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显示强烈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BEA2b无害,表明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选择性。裸鼠荷瘤模型进一步证实mmTRAIL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具有抗肿瘤作用。这些结果表明,mmTRAIL能够杀伤人肿瘤细胞,可作为新型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进一步深入研究。
樊淼淼贾殿隆杨浩万琳卢晓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细胞凋亡肿瘤靶向治疗
枯草芽孢杆菌PY-1对柑橘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以枯草芽孢杆菌PY-1为拮抗菌研究其对柑橘果实采后由指状青霉引起的绿霉病的防治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在混有病原菌孢子的PDA平板上接种PY-1和PY-1发酵滤液。(2)体内实验:对柑橘果实人工接种绿霉病,测定PY-1菌悬液、发酵液、无菌发酵液、热处理发酵液对绿霉病以及对菌斑扩展的抑制作用。[结果](1)体外实验中PY-1及其发酵滤液均表现出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2)与对照组相比,PY-1的四种处理液均对绿霉病以及菌斑的扩展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强弱依次是:发酵液,菌悬液,无菌发酵液,热处理发酵液。[结论]PY-1可作为生物拮抗菌应用于柑橘果实采后绿霉病的生物防治。
张静龚萌袁宇杨浩陆燕蓉程惊秋
关键词:柑橘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防治绿霉病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4基因(STAT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294例DCM患者和334例正常对照者中STAT4基因rs7574865、rs11889341位点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分析STAT4基因两SNP位点在两组样本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探讨STAT4基因多态性是否与DCM发病相关。结果 STAT4基因rs11889341位点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DCM组患者中较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8%vs.47.9%,P=0.039和76.4%vs.70.7%,P=0.023,OR=1.341,95%CI为1.042~1.727)。rs7574865位点CC+AC基因型频率在DCM组患者中较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vs.89.2%,P=0.025,OR=1.968,95%CI为1.081~3.585),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DCM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ST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CM相关,STAT4基因rs11889341位点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及rs7574865位点CC+AC基因型可能会增加DCM发生的危险性。
付锴彭瑛李娅姣谢秋杨浩周斌饶莉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阳离子抗菌肽融合细胞穿透肽增强其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2011年
具有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膜作用型抗菌肽因不易诱导抗性而在肿瘤治疗中极具潜力。阳离子抗菌肽的细胞结合能力是影响其细胞杀伤活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偶联有较强细胞结合能力的细胞穿透肽可能增强阳离子抗菌肽的细胞杀伤活性。本文选择了细胞毒性较弱的抗菌肽MP,与细胞穿透肽Antp偶联,并观察融合肽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未偶联的抗菌肽MP和细胞穿透肽Antp对肿瘤细胞无明显杀伤,但两者偶联形成的融合肽MPGA通过破坏细胞膜而显示强烈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这表明将抗菌肽与细胞穿透肽偶联能够显著提高其细胞毒性,可能成为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途径之一。
刘珊杨浩蔡华伟万琳卢晓风
关键词:肿瘤生物治疗抗菌肽细胞穿透肽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是由PDCD-1基因编码的共刺激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PD-1、PD-L信号通路已经被证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慢性感染等疾病的发展有关。本文对该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杨浩饶莉
关键词:PD-L1PD-L2
大肠菌素Colicin S4的重组表达、分离纯化和性质
2010年
传统抗生素的广谱抗菌特性是诱导细菌普遍产生耐药性重要原因之一。细菌素由于具有窄谱抗菌活性而可能被开发为新一代抗菌药物。大肠菌素因被认为对人体安全而倍受关注。本研究利用PCR方法获得了大肠菌素S4及其抑制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QE30质粒中,构建了表达质粒pQE30-Col S4。大肠菌素S4在该表达体系中以可溶形式高表达,产量达到30-50 mg/L。活性分析发现,带有6His标签的重组大肠菌素S4与天然大肠菌素S4特性一致,仍具有对大肠杆菌的选择性抗菌活性,是一种有潜力的抗菌物质。
李小未杨浩万琳卢晓风
关键词:抗生素细菌素
人源细胞色素C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和分离纯化被引量:4
2007年
细胞色素C在电子传递、缺氧应激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人源细胞色素C和酵母细胞色素C亚铁血红素裂解酶共表达,从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可溶性的重组人源细胞色素C蛋白。细菌经过超声破碎后,获得的上清经350g/L硫酸铵沉淀去除杂蛋白,再经过两次SP-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获得了纯度大约为80%的人源细胞色素C。每升菌可产出10mg以上重组细胞色素C。人源细胞色素C的重组表达和纯化有助于细胞色素C功能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蔡华伟万琳杨浩陈利弘卢晓风
关键词:细胞色素C大肠杆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基因(programmed cell death1,PDCD-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eardiomyopathy,DC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340例DCM患者及401名健康对照者PDCD-1基因rs2227981、rs222798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别比较两组间两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结果DCM组PDCD-1基因rs2227982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5.3%VS.23.4%,P〈O.01;58.5%VS.47.4%,P〈O.01),而rs2227981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CD-1基因rs2227982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DCM存在相关性,PDCD-1基因rs2227982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DCM的遗传易感基因位点。
杨浩彭瑛李娅姣付锴谢秋周斌饶莉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扩张型心肌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