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大敏
- 作品数:46 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食管鳞癌间隙连接蛋白Cx32和Cx43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检测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32和43在食管鳞癌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livision法)检测78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2例癌旁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中Cx32和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癌旁食管鳞状上皮中Cx32和Cx43主要表达于细胞膜,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组织。Cx32和Cx43在食管鳞癌细胞膜表达与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一定相关性,而与性别、年龄和病变部位无关。结论 Cx32和Cx43的表达随着食管鳞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其异常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杜俊俊陶仪声柴大敏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间隙连接蛋白
- 空间环境对B16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 一、引言空间环境是指距离地球表面100km以外的大气空间。是完全不同于地球表面的特殊环境.存在微重力、电离辐射、亚磁场、高真空、超净环境以及航天器中的微环境等.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微重力和电离辐射。众多国内外文献报道:搭载...
- 柴大敏向青陆国玉武世伍徐梅徐波耿传营房青李红艳陈志华陶仪声唐劲天
- 关键词:B16细胞诱变
- 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究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96名实习生、规范化培养医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循证骨科的方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的形式评估临床教学改革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病例分析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查阅寻找证据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住院病人对其有更高的满意度。结论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骨科临床教学在培养具备创新应用型医学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 鲍正齐王京萍张长春柴大敏
- 关键词:循证医学骨科临床教学
- 循证医学在外科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索
- 2013年
- 循证医学在一些临床医学教学中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在临床外科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引进循证医学的理念,有利于培养病理学研究生及年轻医生发现问题、寻求证据、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其在外科病理诊断中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
- 欧玉荣马莉武世伍柴大敏陶仪声
- 关键词:外科病理学循证医学
- 胎盘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良性病变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结节(PSN)和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P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3例PSN及4例EPS病例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SN和EPS临床表现为末次妊娠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产后大出血或妊娠合并子宫不全破裂等。镜下见PSN由圆形到卵圆形的中间型滋养细胞结节组成,并伴致密玻璃样变间质。EPS绒毛附着的蜕膜区及其下浅肌层中见单核的多边形或梭形中间型滋养细胞浸润细胞呈片块状或条索状穿插于子宫肌层平滑肌束间。免疫表型PSN和EPS示广谱CK(AE1/AE3)均强阳性,但PSN中PLAP、P63、a-inhibin也呈强阳性,而EPS中hPL强阳性;两者hCG、CEA均局灶阳性或阴性,SMA、vimentin阴性,Ki-67指数均小于5%。治疗手段以刮宫及全子宫切除术,预后较好。结论 PSN和EPS是罕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IT)良性病变,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比较相似,且预后较好。
- 柴大敏周蕾谢群冯振中龚晓萌姚楠姚楠
- 关键词:中间型滋养细胞
- CIP2A和CK2β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CIP2A和CK2β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5例ESCC组织(实验组)、5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CIP2A和CK2β蛋白的表达,分析CIP2A和CK2β蛋白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对ESCC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IP2A和CK2β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67%和66.4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00%和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CIP2A蛋白与ESCC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05,P=0.000),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等无相关性。CK2β蛋白的表达与ESCC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00,P=0.004,P=0.000),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无相关性。CIP2A与CK2β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11,P=0.000)。ESCC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23.33%。CIP2A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1%(9/111),阴性者为66.67%(2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CK2β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06%(6/99),阴性者为56.86%(2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NM临床分期和CIP2A及CK2β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8,P=0.013,P=0.000)。结论 CIP2A和CK2β的表达与ESCC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了ESCC的浸润及转移,阳性表达者预后较差。联合检测2种蛋白的表达对判断ESCC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李红伟李多杰柴大敏江浩汪朝歌马莉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CIP2A预后
- 循证医学结合科研训练的教学方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在《病理学》教学中综合运用循证医学结合科研训练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验班24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同专业平行班级24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课堂教学,观察组综合运用循证医学结合科研训练的教学方法。2组均为相同教师授课。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学生在主观能动性(5项)和客观终结性评价(4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循证医学结合科研训练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 柴大敏王京萍马莉武世伍关宿东陶仪声
- 关键词:医学教育病理学教学改革循证医学
- 臀部混杂性神经鞘肿瘤1例被引量:3
- 2018年
- 患者女性,51岁,因右臀部皮下发现肿块且疼痛不适2周入院。体检:患者右侧臀部皮下可触及一圆形肿块,鸽子蛋大小,直径约4cm,活动度尚可,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楚,无明显触压痛。2016年11月11日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侧臀大肌下,大小6cm×4cm×2cm,质地软到韧,边界清楚,紧贴肿块边缘完整切除肿块后送检。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 宋红武世伍柴大敏马莉陶仪声
- 关键词:神经鞘瘤免疫组织化学
- 拟似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乳头实性状肾细胞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s PRC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鉴别。方法:对2例s PRCC进行光镜、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素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2例s PRCC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71岁,例2临床表现为腰痛。肿瘤长径分别为2.0 cm、3.5 cm,切面灰白色与周围肾实质界限清晰,例2局部伴出血、坏死。组织学上2例瘤细胞均呈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相互挤压形成实性片状,例1部分区域瘤细胞排列成梁状,肿瘤边缘见少量乳头状结构,但无脉管轴心,间质内含少量黏液及砂粒体样钙化小体;例2间质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实性片状区域黏液性间质明显。免疫表型:2例均表达AMCAR、CK7、CK19、EMA、vimentin等,Ki-67<5%。FISH结果显示2例均有7号、17号染色体扩增及Y染色体丢失。结论:s PRCC为罕见的乳头状肾细胞癌亚型,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与MTSC有较多重叠性,常难以区分,FISH检测可有效帮助鉴别。
- 雍翔张琼武世伍马莉柴大敏陶仪声
- 血管生成拟态在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研究
- 陶仪声1武世伍1冯振中1周蕾1柴大敏
- 该项目属于血管生成领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技术探讨血管生成拟态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子宫内膜癌、胃癌及卵巢癌)组织中的形成机制,并分析其在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①首次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报道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细胞细胞增殖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