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京辉

作品数:47 被引量:259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6篇斜视
  • 12篇外斜
  • 12篇外斜视
  • 11篇双眼
  • 10篇立体视
  • 10篇间歇性外斜
  • 10篇间歇性外斜视
  • 8篇双眼视
  • 7篇手术
  • 7篇双眼视觉
  • 6篇屈光
  • 6篇儿童
  • 5篇术后
  • 5篇屈光状态
  • 4篇体视觉
  • 4篇同视机
  • 4篇立体视觉
  • 3篇对立
  • 3篇有晶状体眼
  • 3篇有晶状体眼人...

机构

  • 3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作者

  • 39篇王京辉
  • 24篇卢炜
  • 11篇付晶
  • 9篇吴晓
  • 9篇傅涛
  • 7篇孙省利
  • 7篇焦永红
  • 6篇赵博文
  • 5篇李蕾
  • 5篇赵国宏
  • 4篇洪洁
  • 3篇苏庆
  • 3篇赵世强
  • 3篇王晓贞
  • 3篇成娟娟
  • 3篇张方华
  • 2篇赵堪兴
  • 2篇魏文斌
  • 2篇林楠
  • 2篇林楠

传媒

  • 19篇眼科
  • 9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医疗设备信息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的共同性内斜视类型分布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 了解共同性内斜视各类型分布的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共同性内斜视患者586例。方法 对586例欲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斜视类型、视力及斜视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指标共同性内斜视的类型,视力与矫正视力,AC/A比率,斜视度等。结果 58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先天性者72例(12.29%),非屈光性调节性65例(11.09%),部分调节性55例(9.39%),非调节性189例(32.25%),知觉性79例(13.48%),连续性24例(4.10%),残余性41例(7.00%);共同性内斜视伴有非共同性垂直斜视55例(9.39%);急性共同性内斜视6例(1.02%)。斜视度〉60n者先天性内斜视占77.78%,知觉性内斜视者占59.49%.非调节性内斜视者占52.91%;斜视度≤40n者残余性内斜视占60.98%,连续性内斜视者占75.00%。共同性内斜视除外知觉性内斜视,视力或矫正视力≥0.9者367例,占62.26%。共同性内斜视屈光不正者357例(60.92%),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257例(71.99%)。结论 在共同性内斜视需手术治疗者中,非调节性内斜视占首位。先天性内斜视及知觉性内斜视斜视度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的屈光状态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
王京辉卢炜
关键词:共同性内斜视斜视度视力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觉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人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双眼视觉的变化。方法自身对照研究。行PPC—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4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同视机的同时视、双眼融合、远立体视检查,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近立体视锐度。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同时视功能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融合范围与远立体视锐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357,P〈0.01;X^2=0.276,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中心凹立体视功能和周边立体视功能较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立体视盲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279,P〈0.05)。结论PPC—ICL植入术后患者同时视、双眼融合、远立体视功能及近立体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
王晓贞付晶王京辉赵世强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退行性立体视
双眼视野抑制暗点检测仪的研制被引量:1
2001年
本文介绍了应用于眼科临床的双眼视野抑制暗点检测仪。该仪器应用计算机控制步进电机给出注视标和斜视标。用CCD摄像头实时监测眼球位置 ,判断眼球在测试期间是否移动。计算机以患者手动开关的状态判断暗点的存在。
马宗廉卢炜吴瑞郭洋王京辉张方华
关键词:图像处理CCD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眼部表现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儿男性,5岁。于2006年9月10日因双眼突然视物不见6d,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急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病毒性)”。给予羟甲基无环鸟苷静脉滴注180mg共3d,以后改为150mg共2d;地塞米松20mg、头孢尼西纳1.0g,共5d;视力未见好转。患儿于2006年10月16日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
傅涛魏文斌王京辉吴晓成娟娟焦永红周丹王光璐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眼部表现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儿童医院就诊静脉滴注
知觉性外斜视伴患眼下转肌功能不全(单眼跷跷板样运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报告一类知觉性外斜视伴有下转肌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8例知觉性外斜视伴有患眼上斜肌亢进及下直肌力弱者。方法对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主要指标知觉性外斜视伴有患眼下转肌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检查等。结果本类型斜视有发病年龄早的特点。健眼视力良好,患眼视力≤0.1,不能注视。第一眼位表现患眼大角度外斜视,或外上、外下斜视。第二眼位患眼内转时下斜视,外转时上斜视。大部分伴有A征。双眼水平运动时患眼内转时下转,表现上斜肌亢进,外转时上转,表现下直肌力弱的单眼跷跷板样运动,双眼左下转、右下转时患眼下直肌力弱,上斜肌亢进更显著。患眼多伴有内旋斜视。治疗以矫正水平斜视为主,对伴有的垂直斜视可酌情矫正。结论知觉性外斜视伴有患眼下转肌功能不全,与一般的知觉性外斜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应单独提出认识。
卢炜王京辉傅涛
关键词:知觉性外斜视上斜肌下直肌A型斜视
324例A-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A-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A-v型斜视患者324例。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诊断为A-V型斜视的患者324例,其中A型斜视114例,v型斜视210例。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发病特点、斜视度、斜视类型、眼球运动特点和双眼视觉等临床特征。主要指标发病年龄、就诊年龄、斜视度分布、伴随发生的斜视类型、眼球运动异常和双眼视觉。结果A型斜视患者和v型斜视患者中,1岁内发病者分别为70例(61.40%)和109例(51.90%)(体O.07),在3-9岁间就诊者分别为18例(15.78%)和127例(60.48%)(P〈O.01)。A型斜视患者中有25例(21.93%)是知觉性斜视,而v型斜视中知觉性斜视仅有3例(1.43%);在v型斜视中,先天性斜视有43例(20.48%),而A型斜视中仅有6例(5.26%)。A型斜视中48例(42.11%)患者单侧上斜肌亢进,64例(56.14%)患者双侧上斜肌亢进,1例(0.88%)患者不伴斜肌运动异常;v型斜视中,103例(49.05%)患者单侧下斜肌亢进,93例(44.29%)患者双侧下斜肌亢进,9例(4.29%)患者不伴斜肌运动异常。A型斜视患者中仅11例(9.65%)有同视机一级功能,所有患者均无远、近立体视。v型外斜视中有26例(12.38%)有近立体视,24例(11.43%)有不同程度的同视机立体视。结论A.V型斜视患者发病年龄早,伴知觉性斜视多见,而v型斜视多伴发先天性斜视;多数A.V型斜视伴有斜肌运动异常;A型斜视较V型斜视更易损伤双眼视觉。(腰科。2011。20:203-207)
傅涛卢炜王京辉
三棱镜排镜法和同视机法测量正常儿童双眼运动融合功能的差异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对比三棱镜排镜法和同视机法对正常儿童的融合性辐辏和融合性分开运动检查的异同.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8~15岁无眼部疾患并且进行充分屈光矫正的儿童100例,分别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法测量融合性分开运动和融合性辐辏运动的破裂点和恢复点.各种检查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异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当三棱镜排镜分别放置在主导眼和非主导眼时,融合性辐辏运动和融合性分开运动看远和看近时的破裂点和恢复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检测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破裂点数据呈正相关(辐辏运动r=0.60,P<0.01,分开运动r=0.46,P<0.05) 视远时,无论融合性辐辏还是融合性分开运动,分别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检查的破裂点和恢复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棱镜排镜法在检测正常儿童看远的融合性辐辏与分开运动时与同视机法可获得相近的效果。
傅涛郗平王京辉苏庆李育卢炜
关键词:同视机
共同性外斜视各类型分布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 了解共同性外斜视各种类型分布的情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161例。方法 对1161例欲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类型、视力及斜视度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指标共同性外斜视的类型,视力与矫正视力,斜视度等。结果 1161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间歇性外斜视470例(40.48%),恒定性外斜视258例(22.22%),知觉性外斜视166例(14.30%),残余性外斜视38例(3.27%),连续性外斜视2例(0.17%),共同性外斜视伴垂直斜视227例(19.55%);先天性外斜视2例(0.17%)。斜视度〉60^△者中间歇性外斜视175例(37.24%),恒定性外斜视199例(77.55%)。共同性外斜视除外知觉性外斜视,视力或矫正视力≥1.0者945例(94.97%)。共同性外斜视近视性屈光不正者519例(85.36%)。结论 在共同性外斜视中,间歇性外斜视占首位。恒定性外斜视斜视度显著大于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视力与矫正视力绝大多数是正常的。共同性外斜视的屈光状态主要是近视性屈光不正。
王京辉卢炜
关键词:斜视度视力
眶内异常结构与垂直后退综合征
2011年
目的探讨6例临床诊断为垂直后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与MRI特征。方法6例单眼垂直后退综合征患儿,年龄1岁3个月至8岁,平均(5.01±1.27)岁。斜视检查包括:屈光度、三棱镜、眼球运动、双眼视觉和眼底照相检查。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3D-FIESTA序列,层厚0.8mm;眼眶段采用表面线圈,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FSET1与T2加权扫描,层厚2.0mm,层间距0.3mm。结果4例患儿表现为上斜视,下转受限,下转时伴轻度眼球后,且皆伴有患眼上睑迟落。MRI检查发现4例均有眼眶内异常结构位于肌锥内间隙上象限内直肌及上直肌群之间或上直肌水平。2例患儿表现为原在位间歇性外斜视,眼球上转受限伴轻度眼球后退睑裂缩小,侧转位时明显。MRI检查发现肌锥内间隙外下象限异常等信号影,1例可疑下直肌分出,1例靠近外直肌。结论眼眶内异常结构是导致垂直后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眼球运动检查结合MRI特征性表现是最重要诊断依据,出生早期发现上睑迟落提示眼眶内异常结构。
杨琼焦永红满凤媛王振常常青林卢炜王京辉赵堪兴
关键词: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睑裂狭小磁共振成像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相关参数的变化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术后患者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3月至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PPC—ICL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眼的18例(36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行双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调节幅度、远及近AC/A值和瞳距的测定。采用秩和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各调节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左、右眼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80(0.40,1.20)、1.00(0.30,1.50)、0.85(0.50,1.50)及0.95(0.30,1.50),高于术前0.55(0.20,1.50)和0.60(0.1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形值分别为6.36,6.18,P值均〈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左、右眼裸眼近视力分别为1.00(1.00,4.00)、1.00(1.00,4.00)、1.00(1.00,3.00)及1.00(1.00,4.0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V值分别为1.61、2.72,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左、右眼调节幅度分别为(8.28±2.12)D、(8.28±2.16)D、(8.58±1.98)D和(8.49±2.10)D,明显高于术前(6.78±1,96)D和(6.69±2.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6,P〈0,05和F=4.04,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看近、看远AC/A值分别为3.96±1.37,4.22±1.33,4.78±1.06及5.04±1.01,高于术前4.87±0.97和5.23±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P〈0.05和F=4.10,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近、远瞳距值分别为(58.72±2.78)mm,(61.56±2.50)mm,(58.56±2.48)mm和(61.61±2.52)mm,低于术前(59.78±2.39)mm和(62.44±2.48)mm,术后术前各值间差异均无统
付晶王晓贞王宁利王京辉赵世强
关键词:近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