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寅

作品数:37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针刺
  • 7篇针灸
  • 7篇疗效
  • 6篇针疗
  • 6篇针疗法
  • 5篇关节
  • 5篇促醒
  • 4篇针法
  • 4篇中风
  • 4篇评分
  • 4篇卒中
  • 4篇卒中后
  • 4篇脑卒中
  • 4篇脑卒中后
  • 4篇昏迷
  • 4篇蜂针
  • 4篇浮针疗法
  • 3篇针灸疗法
  • 3篇临床疗效
  • 3篇颅脑

机构

  • 34篇广东省第二中...
  • 14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喀什地区第一...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5篇王小寅
  • 16篇文希
  • 13篇刘通
  • 9篇刘悦
  • 6篇邝伟川
  • 5篇于佳妮
  • 4篇曾科学
  • 4篇江烨
  • 4篇邱晓佳
  • 3篇姚国新
  • 2篇周飞雄
  • 2篇崔韶阳
  • 2篇庄礼兴
  • 2篇李万瑶
  • 2篇黄凡
  • 2篇陈文君
  • 2篇刘刚
  • 2篇刘佳昕
  • 2篇梁玉丹
  • 1篇杨栋

传媒

  • 6篇按摩与康复医...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心电图杂志(...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透刺配合半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半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加用透刺配合半刺法,针刺治疗每周5次,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1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0.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对眼裂高度、眼球活动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瞳孔方面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透刺配合半刺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均能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但前者的改善效果更优。
刘佳昕王小寅唐纯志
关键词:针刺疗法透刺半刺动眼神经麻痹
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探讨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每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以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综合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HB分级评分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面部主动再灌注活动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能更好地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吴金建汪花刘佩慧王小寅唐纯志
关键词:普通针刺顽固性周围性面瘫
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分为背俞穴组(A组)、常规针刺对照组(B组)、非穴位针刺组(C组),每组40例。疗程4星期。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A组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总有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积分降低值、Barthel指数记分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常规针刺治疗及非穴位针刺效果更明显。
黄凡刘悦姚国新周飞雄王小寅杨栋
关键词:中风针刺疗法瘀血阻络证
CiteSpace应用对Web of Science近5年针灸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目的:通过对有关针灸的文献进行计量、共现、共被引及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近5年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动态前沿. 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
梁玉丹王小寅罗海丽马碧茹李颖奎瑜陈秀华
关键词:针灸疗法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医院确诊的56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观察组采用调髓促醒针法+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评估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比较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及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与对照组的82.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4 d及1个月后,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SE、S100β及UCH-L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神经损伤程度,促进快速苏醒。
文希卢芳怡刘通王小寅
电针调控miRNA206/HDAC4轴促进损伤多裂肌修复过程中成肌细胞分化的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背景:作者前期的动物及细胞实验研究已证明电针可提高损伤腰多裂肌中Pax7 和成肌分化抗原的表达,促进多裂肌的损伤修复。亦有研究证明miRNA206 促进成肌分化主要是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实现的。目的:观察电针对布比卡因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修复过程中miRNA20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048604)。将3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 只。模型组、电针组采用0.5%布比卡因肌内注射复制大鼠多裂肌损伤模型;对照组予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模型组不进行针刺干预,电针组予针刺双侧委中穴、肾俞穴,针刺后连接电针,波形选用疏密波,电针频率采用2 Hz/10 Hz,电流强度选择1 mA,持续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 次,共治疗7 d。干预7 d 后,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部位多裂肌形态学变化,采用qRT-PCR检测多裂肌中miRNA206 的表达量,Western-blot 检测多裂肌中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n 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7 d 后,对照组可见视野中骨骼肌纤维大部分排列整齐,无明显破坏及巨噬细胞浸润;模型组视野内可见大量肌纤维被破坏,但出现部分肌纤维修复,巨噬细胞数量仍较多;电针组新生肌纤维较多,巨噬细胞较模型组减少;②Western-blot 结果显示,7 d 后,模型组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n、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 < 0.05 或P < 0.01);电针组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n 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 < 0.0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蛋白较模型组降低(P < 0.01);③qRT-PCR结果显示,7 d 后,模型组miRNA206 表达高于对照组(P < 0.01),电针组miRNA206 表达高于模型组(P <0.05);④结果说明,电针可促进多裂肌损伤后成肌分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miRNA20
刘通于佳妮邹德辉邝伟川王小寅文希江烨邱晓佳曾遥刘悦
关键词:电针多裂肌成肌分化MYOGENIN
蜂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及运动功能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比较蜂针结合康复疗法与单纯蜂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结合康复训练组(蜂康组)、蜂针组、康复组各30例。采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断其28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蜂康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优于蜂针组的67.86%和康复组的73.33%(P<0.05);蜂针结合康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疼痛及关节活动度,与单纯蜂针和单纯康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崔韶阳李万瑶刘悦王小寅庄礼兴白宇乾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蜂针疗法康复疗法
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通过观察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的治疗作用,探索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 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按照1∶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浮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FMA、MBI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2.83±1.37)分低于对照组的(4.73±1.31)分,FMA评分(31.10±2.51)分、MBI评分(60.43±3.99)分高于对照组的(24.57±3.85)、(57.83±4.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均可减轻中风后肩痛,改善上肢活动功能,提升自理能力,但浮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效更优。
王小寅刘佳昕文希刘通曾科学
关键词:康复训练中风肩痛
外夹脊刺法治疗迷路动脉缺血性耳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外夹脊刺法对于迷路动脉缺血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74例迷路动脉缺血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夹脊刺法配合药物)及对照组(单纯药物),每组37例,评价治疗2疗程后的纯音听力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纯音听力分度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夹脊刺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显著改善迷路动脉缺血性耳聋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外夹脊刺法的特殊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小寅文希李文坚曾科学
去血清饥饿条件下肌卫星细胞增殖及自噬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被引量:11
2019年
背景:自噬可促进低氧环境下肌卫星细胞的存活,然而基于自噬有明显的时效性,不同时间的自噬水平与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间的关系如何未见探讨。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去血清饥饿对大鼠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及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及Beclin1表达的变化。方法:原代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质量约120 g)多裂肌卫星细胞,取第3代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分别设置正常血清组(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空白血清(仅含培养基,无胎牛血清)6 h组、空白血清12 h组、空白血清24 h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LC3及Beclin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细胞增殖能力:空白血清诱导12 h后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血清组及诱导6 h时下降(P <0.01),诱导24h后细胞增殖能力较诱导12h下降(P<0.05);(2)LC3及Beclin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空白血清诱导6 h后,LC3Ⅱ/LC3Ⅰ及Beclin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较正常血清组明显升高(P <0.05),诱导12 h及诱导24 h后LC3Ⅱ/LC3Ⅰ蛋白表达较诱导6 h时明显升高(P <0.01),Beclin1的表达较诱导6 h时升高(P <0.05),LC3及Beclin1基因的表达较6 h均升高(P <0.05);(3)结果证实,去血清饥饿可以诱导肌卫星细胞发生自噬,自噬在去血清早期(12 h内)可保护细胞的增殖能力,12 h后细胞可出现过度自噬,不利于细胞的增殖。
刘通于佳妮刘悦陈欢邝伟川王小寅张淑静江烨邱晓佳文希
关键词:肌卫星细胞增殖自噬LC3BECLIN1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