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斯文 作品数:23 被引量:62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014年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常见的血管外科静脉病变.人们最早认识的是以大隐静脉曲张为代表的浅静脉功能不全.消除曲张浅静脉以打断浅静脉反流,达到降低静脉高压的目的是治疗CVI的基本原则.然而,人们发现许多接受了浅静脉手术的病例,静脉功能不全仍未能纠正.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并证实了深静脉反流和功能不全在CVI发病中的作用. 王深明 王斯文关键词: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70例80岁以上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腔内治疗45例,开放手术5例,保守治疗20例。结果腔内治疗组围术期死亡率6.7%(3/45),开放手术组死亡率20.0%(1/5)。随访2~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75个月),腔内治疗组随访期间死亡10例,失访1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2.4%(1/41),累计生存率75.6%(31/41);开放手术组死亡2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0%,累计生存率50.0%(2/4);保守治疗组死亡7例,失访3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41.2%(7/17),累计生存率58.8%(10/1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腔内手术组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经充分评估后可积极手术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腔内治疗。开放手术和保守治疗可用于不满足腔内手术条件的患者。 石毅 姚陈 王劲松 胡作军 王冕 李梓伦 武日东 王斯文 王深明 常光其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高龄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保守治疗 预后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发生及转归:单中心10年随访结果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内漏的发生情况及转归的趋势与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2022年195例行常规EVAR术及EVAR+烟囱技术重建内脏动脉(chimney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Ch-EVAR)后发生内漏的真性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型内漏的发生率,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内漏的预后有无影响。结果Ch-EVAR术后内漏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EVAR(46.4%vs 23.0%,P<0.001)。Ⅰa型、Ⅰb型、Ⅱ型、Ⅲ型和Ⅳ型内漏的发生率分别为13.3%、2.8%、5.5%、2.3%和1.8%。病例平均随访(35.5±25.8)个月,各型内漏在随访期内消失的比例分别为63.3%、73.9%、51.1%、57.9%和73.3%,经干预后内漏的转归与未干预内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VAR术后30d内死亡4例,其中1例为术后动脉瘤破裂;术后30d后死亡40例,其中4例与内漏相关。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内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瘤体持续增大和/或患者有症状的内漏进行积极干预,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宁俊杰 王冕 李梓伦 姚陈 武日东 王斯文 吴伟滨 秦原森 汪睿 崔进 石毅 常光其关键词:内漏 转归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和处理:单中心10年经验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19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2.20%)患者术后并发髂支闭塞,其中15例采用手术治疗,3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或消失。围术期无动脉破裂出血、心肌梗死、脑梗死、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89个月,中位时间24.4个月,2例患者分别因心肌梗死及A型夹层在术后1个月及8个月死亡。3例患者再发髂支闭塞,无截肢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髂支闭塞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常见并发症,应仔细分析原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开放手术、腔内治疗还是复合手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吴伟滨 王冕 李梓伦 姚陈 武日东 王斯文 宁俊杰 秦原森 汪睿 崔进 石毅 常光其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双腔导管取栓治疗慢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分析 殷恒讳 王冕 李梓伦 姚陈 王斯文 王劲松 胡作军 常光其 王深明复杂解剖条件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单中心经验 2022年 目的探讨解剖条件复杂的腹主动脉瘤(AAA)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11例复杂解剖条件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82例)和腔内修复术(EVAR)组(129例)。比较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围术期资料及随访资料等,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累积生存率,Logistic回归分析远期结果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开放手术组及EVAR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82/82)和99.2%(128/129)。围术期内,开放手术组死亡7例,二次干预3例;EVAR组死亡1例,二次干预4例。EVAR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ICU监护比例、ICU停留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等方面较开放手术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8.3±125.0)min比(315.0±118.9)min,t=5.57,P<0.001;22(18,48)h比39(20,86)h,U=1275.50,P<0.001;47.3%比87.1%,χ^(2)=24.89,P<0.001;18.6%比36.6%,χ^(2)=8.51,P=0.004;1.8%比8.5%,P=0.006]。开放手术组66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8(9.5,88.5)个月。EVAR组127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4(7.5,47.0)个月。开放手术组全因死亡率高于EVAR组(48.5%比18.9%,χ^(2)=18.46,P<0.001),但在动脉瘤相关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AR组1、3、5及10年累积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96.4±1.8)%比(93.4±3.2)%,(84.4±4.3)%比(72.6±6.3)%,(72.4±6.2)%比(59.4±7.1)%,(35.1±12.6)%比(35.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颈血栓是EVAR治疗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解剖条件复杂的AAA,开放手术和EVAR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EVAR短期效果更好,开放手术的远期疗效更加确切。 汪睿 姚陈 胡作军 王冕 李梓伦 武日东 王斯文 秦原森 宁俊杰 石毅 崔进 吴伟滨 常光其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腔内修复术 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4 2015年 卒中是当今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30个省份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提示有(81--450)/10万发病者;北方和西部不发达地区发病率最高。在过去20年间,我国的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 王深明 王斯文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外科治疗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治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8例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8例,女性40例,年龄(41.78±14.22)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组(46例)和保守治疗组(82组)。对SMVT患者的病例特点、症状体征、住院诊治情况和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28例SMVT患者中,急性发病者(发病<14 d)98例,急性患者中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46比59/82,χ^(2)=1.734,P=0.100)。有症状患者125例;其中手术治疗组中恶心(54.35%比29.27%,χ^(2)=7.845,P=0.005)、呕吐(52.17%比28.05%,χ^(2)=7.381,P=0.007)、腹胀(54.35%比32.93%,χ^(2)=5.606,P=0.018)、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9.13%比17.07%,χ^(2)=7.647,P=0.006)、反跳痛(78.26%比35.37%,χ^(2)=21.690,P<0.001)、腹肌紧张(67.39%比21.95%,χ^(2)=25.750,P<0.001)、移动性浊音(32.61%比9.76%,χ^(2)=10.440,P=0.001)以及呼吸急促(13.04%比2.44%,P=0.017)、心率增快(45.65%比12.20%,χ^(2)=17.970,P<0.001)、血压降低(18.70%比1.22%,P=0.036)比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手术治疗组中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比例较高(15比0,P<0.05)。118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手术治疗组全部接受抗凝治疗。43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46例手术患者均手术成功,急诊手术占91.30%(42/46),手术方式主要为剖腹探查及坏死肠段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腹腔感染(6.52%,3/46)、切口感染(6.52%,3/46)。7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26±27.91)个月。随访期内肠梗阻10例,肠缺血5例,消化道出血4例及短肠综合征6例。非SMVT相关死亡5例,均为保守治疗患者。结论SMVT如出现高度怀疑肠坏死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或行腹腔穿刺术抽出不凝血性液体,应及时行手术切除坏死肠管或挽救缺血肠道。早期抗凝治疗对于缓解病情及改善预后至 王斯文 姚陈 王劲松 胡作军 王冕 李梓伦 宁俊杰 秦原森 石毅 崔进 王深明 常光其关键词: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手术治疗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总结单中心颈动脉体瘤(CBT)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CBT手术效果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1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93例(210例次)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接受了双侧手术治疗,176例接受单侧手术治疗。210例次患者中,ShamblinⅠ型31例次(14.8%),Ⅱ型85例次(40.5%),Ⅲ型94例次(44.8%);高位瘤体56例次(26.7%)。瘤体最大直径中位数4.7(3.5,5.5)cm。收集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动脉干预、影像学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比较分析不同Shamblin分型、瘤体位置的患者CBT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BT手术动脉干预和颅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210例次CBT手术中有156例次(74.3%)行术前栓塞。术中需动脉干预54例次(25.7%)。中位出血量为100(50,300)ml,中位手术时间为180.0(130.0,241.3)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amblin分型是动脉干预的独立影响因素(OR=5.966,95%CI:2.639~13.487,P<0.001)。围术期脑梗死9例次,围术期内颅神经损伤(至少1种颅神经损伤)61例次,包括发生率较高的有迷走神经41例次,舌下神经30例次,喉上神经16例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位瘤体为颅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65,95%CI:1.511~6.630,P=0.002)。18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51.5(35.3,100.8)个月。颈内动脉闭塞10例次,其中人工血管闭塞6例次,术后直接缝合2例次,大隐静脉重建闭塞1例次,其他静脉置换1例次。结论Shamblin分型和CBT的垂直位置有助于评估手术难度和预测术后并发症风险。Shamblin分型是动脉干预的独立影响因素。颅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高位瘤体为颅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秦原森 王劲松 姚陈 胡作军 王冕 李梓伦 武日东 王斯文 王深明 常光其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术前栓塞 颅神经损伤 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进行,而且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为此,临床上逐渐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即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杂交手术及完全血管腔内修复术[2]。 王深明 王斯文关键词:升主动脉 血管腔内 人工血管置换术 腔内技术 分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