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梁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移植
  • 6篇排斥
  • 5篇排斥反应
  • 5篇趋化
  • 5篇趋化因子
  • 5篇急性排斥
  • 4篇急性排斥反应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物
  • 3篇移植物排斥
  • 3篇受体
  • 3篇肝移植术
  • 3篇CXCR3
  • 2篇移植术后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术后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机构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王海梁
  • 9篇傅宏
  • 9篇傅志仁
  • 8篇丁国善
  • 7篇倪之嘉
  • 5篇王正昕
  • 5篇郭闻渊
  • 5篇施晓敏
  • 3篇肖亮
  • 3篇林峰
  • 3篇刘芳
  • 3篇慕宁
  • 2篇甘树杰
  • 2篇王全兴
  • 2篇马钧
  • 2篇叶寒青
  • 1篇张友磊
  • 1篇张晓君
  • 1篇宋少华
  • 1篇邹绍武

传媒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趋化因子CXC家族成员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在大鼠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肝移植急性排斥(AR)的关系。方法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和AR模型,分为4组:手术创伤组,肝移植无排斥组,肝移植急性排斥组,免疫抑制剂组。ELISA法检测血清Mig、IP-10、I-TAC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用Cellquest软件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第7天肝脏组织CXCR3-mRNA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手术后外周血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表达出现明显升高。(2)AR组在术后第3~5天起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3)AR组大鼠在移植后第7天,外周血Mig、IP-10、I-TAC和CXCR3的表达随着AR组RAI积分的升高而逐步升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9,0.82,0.92(P<0.05)。结论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的高表达与AR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AR较特异、敏感的指标。
王海梁肖亮刘芳倪之嘉傅宏丁国善施晓敏郭闻渊马钧王正昕傅志仁
关键词:趋化因子肝移植移植物排斥
趋化因子CXC亚族及其受体CXCR3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亚族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后的动态变化,研究利用as-PNA技术抑制CXCR3表达阻断或减轻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
王海梁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排斥趋化因子反义肽核酸
文献传递
重肝肝移植手术应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的止血效果(附18例临床报告)被引量:4
2006年
傅宏丁国善于勇倪之嘉张友磊王海梁傅志仁
关键词:肝炎肝移植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
落新妇苷通过促进IL-10表达保护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观察落新妇苷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落新妇苷小剂量(10mg/kg)干预组和落新妇苷大剂量(40mg/kg)干预组。缺血前24h和1h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分别给予10或40mg/kg的落新妇苷,建立肝左、中叶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小鼠肝脏左叶缺血90min、再灌注6h后各实验组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作为肝功能损伤的指标,同时用ELISA检测肝组织中MPO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中IL-10蛋白含量,半定量RT-PCR检测IL-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苷干预能有效降低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小鼠血清ALT水平,能有效降低缺血肝脏中MPO含量,改善肝组织病理表现。干预组肝组织中IL-10蛋白表达与I/R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渐次升高,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结论:落新妇苷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IL-10的高表达。
慕宁王海梁傅宏林峰施晓敏邹绍武王全兴傅志仁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落新妇苷丙氨酸转氨酶髓过氧化物酶白细胞介素-10
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二袖套法"建立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低剂量(40mg/kg)和高剂量(80mg/kg)青藤碱组,分别观察移植术后1周存活率,检测术后2、6、12、24h血清ALT,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的TNF-α、IL-1β mRNA的含量,并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藤碱低剂量、高剂量组术后1周存活率显著提高(75%、75%vs12.5%,P<0.01);在各个时间点,青藤碱治疗组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中的TNF-α、IL-1β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肝脏病理学形态也明显改善。结论:青藤碱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合成,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达到保护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林峰慕宁王海梁傅宏王正昕王全兴丁国善傅志仁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青藤碱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IP-10及其受体CXCR3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2010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IP-10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在大鼠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肝移植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AR)的关系。方法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和急性排斥模型,分为4组:手术创伤组,肝移植无排斥组,肝移植急性排斥组,FK506组。ELISA法检测血清IP-10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用Cellquest软件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第7天肝脏组织CXCR3-mRNA的表达。结果①各组大鼠手术后外周血趋化因子IP-10及其受体CXCR3表达明显升高;②AR组在术后第5天起IP-10及其受体CXCR3表达均高于各对照组(P<0.01);③AR组大鼠在移植后第7天,外周血IP-10和CXCR3的表达随着AR组RAI积分的升高而逐步升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2(P<0.05)。结论血清中趋化因子IP-10及其受体CXCR3的高表达与AR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AR较特异、敏感的指标。
肖亮王海梁倪之嘉傅宏刘芳丁国善施晓敏郭闻渊马钧王正昕傅志仁
关键词:趋化因子肝移植移植物排斥
肝移植术后趋化因子MigI、P10I、TAC的变化对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Mig、IP10、ITAC在肝移植术后的变化,探讨其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2005年449月30例肝移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分为急性排斥组(AR,n=9)(排除3例术后感染患者),非急性排斥组(NAR,n=18)。检测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5、7d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的表达,并与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或肝癌患者(肝癌肝硬化组,n=16)以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n=16)进行比较。AR组患者分别于确诊当天以及经激素冲击治疗后3、7d检测血清中3种趋化因子的表达,并分析确诊当天3种趋化因子表达与肝脏穿刺活检Banff排斥活动指数(RAI)的相关性。结果:肝移植术前1dAR组、NAR组患者血清Mig、IP10、ITAC表达与肝癌肝硬化组无明显差异,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移植术后3d,AR和NAR组Mig、IP10、ITAC的表达水平均有上升,高于术前1d的表达(P〈0.05)。AR组9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1、12和14d确诊AR发生,术后各时间点患者血清Mig、IP10、ITAC表达明显高于NAR组(P〈0.01);确诊AR当天Mig、IP10、ITAC的表达与RAI呈正相关(r=0.88、0.94、0.80)。与确诊AR当天相比,经)中击治疗逆转后,3种趋化因子的表达也相应下降(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的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辅助特异、敏感的指标。
丁国善甘树杰傅宏叶寒青王海梁倪之嘉郭闻渊王正昕施晓敏傅志仁
关键词:趋化因子类肝移植移植物排斥
反义肽核酸阻断CXCR3表达延长大鼠肝脏移植物存活期
2009年
目的研究反义肽核酸(antisense peptide nucleic acid,asPNA)阻断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表达延长大鼠肝脏移植物存活期的作用和机制,探讨asPNA技术治疗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4组:肝移植急性排斥组,肝移植免疫抑制剂组,asPNA组,asPNA对照组。RT-PCR法检测T细胞内CXCR3-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CXCR3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水平。AR诊断参照Banff标准。结果asPNA在体外能有效抑制T细胞内CXCR3-mRNA和CXCR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延长大鼠肝脏移植物存活期;asPNA组大鼠肝移植术后第7天外周血和肝脏细胞内CXCR3的表达较AR组及asPNA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与FK506组呈现出类似的趋势。结论asPNA能有效抑制T细胞内CXCR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鼠AR发生率并延长肝脏移植物存活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肖亮王海梁刘芳宋少华谢江平张晓君倪之嘉傅宏丁国善傅志仁
关键词:反义肽核酸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趋化因子及受体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前后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的动态变化在术后急性排斥(AR)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肝移植患者,于移植前1天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血清Mig、IP10、ITAC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分析发生AR者用激素冲击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排斥活动指数(RAI)的关系。结果 肝移植术后发生AR者(AR组)和未发生AR者(NAR组)Mig、IP10、ITAC水平和CXCR3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NAR组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后5~7d,上述监测指标下降至术前水平,而AR组患者则持续增高,至激素冲击治疗逆转AR后下降。Mig、IP10、ITAC水平及CXCR3表达与RAI计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AR和观察抗排异疗效的参考指标。
丁国善甘树杰傅宏叶寒青王海梁倪之嘉郭闻渊王正昕施晓敏傅志仁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肝移植急性排斥
癌栓分型对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肝移植术预后的指导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分型对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行肝移植手术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长征医院肝移植科收治的149肝癌病人,其中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74例,根据Ⅰ~Ⅳ癌栓分型标准相应分为Ⅰ~Ⅳ组,回顾分析各组病人生存时问及接受肝移植手术后的疗效。结果无门静脉癌栓组0组(75例)、Ⅰ组(33例)、Ⅱ组(17例)、Ⅲ组(12例)、Ⅳ组(12例)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6.66%、84.84%、82.35%、66.66%和41.66%,1.5年生存率为68.。0%、75.75%、70.58%、58.33%和16.66%,0~Ⅱ组各组间无明显区别(P〉0.05),Ⅲ、Ⅳ组和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癌栓Ⅰ型、Ⅱ型,肝移植手术疗效与无癌栓组相近,明显优于Ⅲ、Ⅳ组。结论癌栓分型有助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肝移植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判断预后。
王海梁丁国善郭闻渊林峰慕宁傅宏倪之嘉傅志仁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癌栓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