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平
- 作品数:51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新方向-阻断CD40-CD40L受体-配体轴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严重狭窄或闭塞引起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发现CD40-CD40L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并在ACS的发病过程...
- 王翠平严金川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D40-CD40L免疫激活炎症反应
- 文献传递
- NFATc1与OX40-OX40L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与OX40-OX40配体(OX40L)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6只ApoE-/-小鼠作为手术组,应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快速制作斑块模型;另选16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中NFATc1表达,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淋巴细胞NFATc1、OX40及OX40L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NFATc1在手术组颈动脉斑块中显著表达,而在对照组中不表达;手术组NFATc1、OX40、OX40L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poE-/-小鼠NFATc1与OX40、OX40L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38、0.964,P<0.01)。结论 NFATc1与OX40-OX40L在AS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FATc1可能是受OX40-OX40L调控的下游分子。
- 徐良洁严金川王标刘培晶龚杰王翠平
- 关键词:OX40OX40配体动脉粥样硬化
- 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CD40基因-1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易感相关性及血小板表达CD40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2007年7月至2008年11月住院患者。ACS患者210例,SA患者189例,对照组163例。ACS的诊断:(1)心绞痛或胸闷或心电图改变;(2)肌钙蛋白I升高;(3)冠脉造影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直径狭窄≥50%。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稳定发作3个月以上。所有入选者均行冠脉造影。排除患有感染、肿瘤及肝肾疾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检测CD40基因多态性并测序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达CD40水平。等位基因频率及遗传平衡采用χ^2检验。结果ACS组cc基因型频率(31%)及C等位基因频率(57.9%)明显高于SA组(15.9%,43.1%)及对照组(16.0%,42.6%),在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974;χ^2=0.017,P=0.897)。各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小板表达CD40水平明显增高(P〈0.0001)。结论CD40基因-1C/TSNP与ACS相关,C等位基因增加ACS患病风险。
- 王翠平严金川杜荣增张浩陈广华刘培晶赵建伟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单核苷酸多态性CD40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Dl47表达水平及其rs8259T/A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CD147表达及其3′非编码区( UTR) rs8259 T/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关系。方法入选ACS患者182例及328例正常对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进行基因型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 CD147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其他危险因素计算CD147基因型与ACS的相关性。结果 ACS 组外周桡动脉处血浆可溶性CD147水平为(3.63±0.70)p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5±0.27)pg/L(P<0.05),且ACS组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处血浆CD147水平[(4.28±1.03)pg/L]高于外周桡动脉处(P<0.05)。 ACS组CD147基因位点rs8259 AA基因型患者的血浆CD147水平[桡动脉内:(4.08±0.41)pg/L,冠状动脉内:(5.29±0.62)pg/L]高于TT型[桡动脉内:(3.05±0.79)pg/L,冠状动脉内:(3.13±0.52)pg/L](P均<0.05)。 AC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47 mRNA水平是对照组的2.45倍(P<0.05),蛋白表达水平(3.66±1.56)明显高于对照组(1.81±1.29,P<0.05)。 ACS组AA基因型患者CD147 mRNA水平(2.45±0.35)和蛋白表达水平(1.63±0.16)明显高于TT基因型(mRNA:1.69±0.15,蛋白质:0.88±0.16;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8259 T等位基因是ACS的保护因子( OR=0.667,95%CI 0.507~0.879,P<0.05)。结论 ACS患者CD147表达明显增加;CD147基因T等位基因可能是ACS发病的保护性因素,CD147表达水平受rs8259 T/A多态性影响。
- 毛郁严金川王翠平王中群刘培晶袁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多态性单核苷酸CDL47
- PCI术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两例被引量:2
- 2020年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在肝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少数可出现急性全身反应(如寒战、发热、呼吸困难)或出血等,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达20%~30%。该文报道了2例HIT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提示临床医师在使用肝素时应监测血小板水平,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
- 王燕姣王翠平李雪莉
- 关键词:肝素血小板减少
- CD40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相关性
- 2010年
- 目的探讨CD40基因启动子区-1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与冠状动脉(冠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474例冠心病(CHD)患者冠脉造影(CAG)粥样斑块形态学分型为Ⅰ型(131例)、Ⅱ型(179例)和Ⅲ型(16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D40基因多态性及测序鉴定;并与225例CAG正常者对照。结果 C等位基因频率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52.6%vs.42.8%)(P<0.05),而T等位基因频率CH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0.3%vs.32.0%)(P<0.05);CHDⅠ、Ⅱ、Ⅲ亚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1%、56.4%、56.1%,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9%、43.6%、43.9%,Ⅱ型、Ⅲ型亚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Ⅰ型亚组,而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Ⅰ型亚组(P<0.05)。结论 CD40-1C/TSNP位点与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C等位基因增加了斑块的易损风险。
- 王翠平严金川杜荣增刘培晶陈广华孙涛
- 关键词:冠心病单核苷酸多态性CD40
- OX40-OX40L在人单核细胞和冠脉斑块中的共同表达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细胞刺激分子OX40及其配体OX40L在人单核细胞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脉斑块)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OX40、OX40L在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冠脉斑块中的表达。结果 OX40、OX40L在人单核细胞能连续表达,且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INF-γ能明显刺激其表达;冠脉斑块中能共同表达OX40L(肩部和底部)和OX40(广泛),而动脉壁其它部分不表达。结论人单核细胞表面及冠脉斑块中能共同高表达OX40和OX40L。
- 严金川王翠平陈广华杨萍刘培晶杜荣增王标
- 关键词:OX40OX40配体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
- OX40/OX40L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09年
-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1],炎症反应参与了在AS的发生发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所有阶段。T细胞的激活是AS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炎性致病因素[2]。体内存在多种激活T细胞的受体-配体信号通路,近年来OX40/OX40L受体-配体途径与AS的发生、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 张浩王翠平严金川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OX40OX40L不稳定斑块
- 线粒体代谢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DM心血管并发症,是一种特异性心肌病变,发病机制复杂。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是DCM发生发展的核心,线粒体有望成为DCM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线粒体代谢在DCM中的研究进展。
- 蔡蕊商婷婷周琳王翠平袁伟
-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线粒体能量代谢
- 一种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系统及其辅助决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CS区域化协同救治网络系统及其辅助决策方法,包括医生客户端、急救中心服务器系统、12导联心电图监测系统/蓝牙电子血氧仪、RFID医疗卡;所述12导联心电图监测系统/蓝牙电子血氧仪通过蓝牙将采集的信息发送...
- 严金川王中群王翠平陈蕊袁伟梁仪宋娟
- 文献传递